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在魏晋南北朝美学中,王弼提出:“得意忘象”、“得象忘言”。这是一个哲学命题,也是一个美学命题。这个命题在《易传》“立象以尽意”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发挥,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意”和“象”的关系作了深一层的探讨。这就推动了美学领域中的“象”范畴的转化,意味着人们对艺术本体的认识,已不再停留在抽象的笼统的阶段,而是已经深入到了一个更为内在的层次。这在美学史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邱汉桥《晨曲》
又如南朝画家宗炳提出了“澄怀味象”、“澄怀观道”,是对老子美学的重大继承与发展。他把老子美学中对“象”、“味”、“道”、“涤除玄鉴”等范畴的认识和命题融化为一个新的美学思想,对审美关系作了高度的概括。他提倡“以神法道”,即以思维的精神去探求乃达到体现大道的真质,他强调物我之间的精神感应。这在美学史上是一个飞跃。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