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元吉州窑釉下彩绘开光折枝梅纹盖罐

2018-10-17 09:05

  

图1

图2

图3

  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瓷器珍品中,有一件精美的元代吉州窑釉下彩绘开光折枝梅纹盖罐(图1)。该盖罐1972年出土于吉安市永和镇青原山,1995年6月12日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耿宝昌、张浦生、刘东瑞、赵百强、陈华沙)认为此器为吉州窑典型器型,且“纹饰优美”,并确认为一级品。

  此罐造型如小鼓(图1),通高10.8、口径9.9、足径7.6厘米,子母口,整体造型规整,继承了北方定窑的风格。胎色灰白不坚致。盖破补,盖口磕,罐磕缺多处。盖顶微隆,盖沿短直,施褐色弦纹不等间距三至四道。盖面(图2)杂绘梅竹纹,画风粗犷、写意,画面较满,却充满生趣,极富民间喜乐的天真趣味。桶形腹,微鼓,矮圈——平底。罐内壁有明显的旋轮纹痕(图3)。外腹偏上主圈以两个不完全封闭的对称开光为装饰主图,其内各绘一折枝梅。开光外为海水波涛纹,口沿下,主圈以下胫部,各施不等间距弦纹数道。画风粗犷,气韵疏朗,天真有趣。

  吉州窑烧瓷始于晚唐,盛于两宋,衰于元末,因地命名,当时永和为东昌县治,故又名东昌窑、永和窑。该盖罐虽然烧成于元代由盛转衰期,但由于其前后数百年的烧造历史,以及拥有众多的名工巧匠,对北方各窑和长沙窑经验兼收并蓄,并将吉州本土人文情趣用于瓷器装饰上,所以才会“纹饰优美”,生产出这样的珍品。同时,吉州窑是当时江南地区一座举世闻名的综合性民窑,具有浓厚的民间本土风格与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特色,这是它“纹饰优美”、极受民间喜爱、极具民间画风的原因。

  吉州窑在造型、彩绘、釉色上独树一帜,为中国各类瓷器谱系中一个重要的品类。其黑釉、青釉、乳白釉等瓷种均有精美的经典作品,尤以天目釉瓷(黑釉系列)产品著称,其中“木叶天目”和“剪纸贴花天目”饮誉中外。该盖罐为白釉彩绘瓷类,本来吉州窑在白釉彩绘瓷系对磁州窑的彩绘工艺有所继承,但磁州窑的白釉彩绘瓷系产品为釉上彩绘,而吉州窑白釉彩绘瓷系产品虽然也有釉上彩绘,但它吸收了长沙窑的釉下彩绘工艺,现在存世的吉州窑白釉彩绘瓷系产品有不少釉下彩绘瓷,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这件盖罐即为釉下彩绘纹饰。

  吉州窑将中原(定窑、磁州窑)的制瓷工艺、长沙窑的制瓷工艺和自己丰富的独创烧瓷经验融于一炉,出现了许多名工巧匠。它的经验和名工巧匠后来星散各地,对江西地区瓷业,包括景德镇的瓷业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蕗苫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