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光绪年间流通的货币之一。由两广总督张之洞率先引进英国铸币机器铸造银元和铜元,之后各省纷纷仿效。共有十九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地方省所铸铜元,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
光绪元宝是大清光绪年流通大面值货币之首,是我国首批引进海外技术的印发流通货币,对于现今也蕴藏了一定历史意义。金是自先秦时代即产生的传统金属装饰工艺,是一种传统的做法,称火镀金或汞镀金。此件《镀金四川省造光绪元宝》采用的则是汞镀金工艺[1]量稀缺度是非常稀少,其工艺亦可以称为鎏金。质地浑厚有实感,收藏价值附带着特殊的历史意义。
所谓物以稀为贵,钱币收藏更是如此,况且一些钱币本就历史久远,所以更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和损坏。钱币收藏因其材质不同,保管方式自然也不同。钱币的收藏,应该按时代、类别分类保管,因为质地不同,对于温度、湿度等要求也不一样。可以用抽屉式的钱柜分类入藏,也可以用不同的钱币册,或用板块式的钱币匣,分別入藏。入藏之前,应经过干燥处理,切忌汗手接触,钱币柜,匣、册,应放置在干燥无光的地方,以免潮湿生锈。纸币则还要防止油渍等的污染,注意防霉、防蛀,到夏天,每年至少要见一次阳光。
珍贵的钱币,都应单枚包装。金银币,质地比较柔软,相互磨擦也会受损伤,浮雕最突出的部位是最容易擦伤的,因此金银币最好是单枚包装。珍贵的古钱更应该如此。包装要注意通气。贵金属钱币掉到地上,或是碰着坚硬的器物,都会磕伤,古钱大都通体锈透。用力过猛亦会造成断裂破碎,对于这类锈蚀严重的古钱,也要给予特別护理。
古钱表面一般都形成了保护锈,这种保护锈也叫老锈,锈结坚硬,有绿色的、蓝色的、红色的,能够起到自身保护作用,最好不要破坏。对于锈蚀造成钱文不清的可以用酸醋、硫酸等浸泡,浸泡时应随时翻动、观察,适可而止,然后用清水、软刷洗净擦干。古钱除锈,一般情況下,最好不采用物理手段,否则即使清理出来,品相也遭到破坏。铁钱比铜钱容易氧化,因此对铁钱表层的保护锈,包括传世古色,更应注意爱护,否则只会促进它的腐蚀。
银币时间长了,常会暗淡影响观赏,可用布加少量的牙膏轻轻擦洗,尽量不用刷子。至于珍品名泉应单独存放,以免混杂在普通品中,有些珍品和普通品的差异只是在细微之中。可以特制锦盒、丝绒盒或者红木盒装帧,加上名人题刻,更显高雅贵重。
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七月,清政府拟订了《整顿圜法章程》十条,其中提出银币专由造币总厂制造,保留南洋(江南)、北洋、广东、湖北四局为分厂。在制造银元的同时,许多人提出了制造金币的主张,进入20世纪,兴起了关于建立本位制度的讨论,有人主张中国实行金本位制,在黄金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先实行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
相较于这些年来,陆续在收藏界掀起热潮的翡翠、南红、文玩等等,钱币收藏似乎一直不温不火,但也牢牢占据着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有属于自己的一票支持者。而借着“大清银币”的网络热潮,吸引了更多普通大众将投资视野转到了钱币收藏市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