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5-07-09 21:14
“茶和天下·雅集:曲韵共生——2025中国非遗海外行”活动,近日在蒙古国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成功举办。中国驻蒙古国大使沈敏娟、中国驻蒙古国文化参赞兼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李峙、蒙古国文化遗产中心主任恩赫巴特等出席。
沈敏娟表示,本次活动聚焦三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2003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遗产项目的古琴艺术、201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遗产项目名录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传统香道。我们以茶为媒、以琴会友、以香聚首,是对全球文明倡议的生动实践,为两国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提供了新契机,为两国人文交流注入了新动能,为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赋予了新意涵。
恩赫巴特表示,蒙中山水相连、文化相通,人文交流有广泛基础,且每年都取得新的进展。希望蒙中通过联合申遗、文化交流等加深相互了解。
活动中,沈敏娟大使试抚了慧鹏式“对月”琴。美、澳、法、德等国驻蒙古国使节,以及来自当地的文化艺术界人士、爱好者及新闻媒体嘉宾百余人参加活动。
活动中,慧欣行茶九式创始人赵欣欣进行了“慧欣行茶九式”的展演,分享了中国茶文化、展示中国茶道,观众在茶香中品味时光的沉淀。香道老师杨茂森分享中国香文化,通过香料配伍与品香仪式,传递“清净身心”的智慧。
在古琴展区,赵金阳老师不仅讲解了古琴的历史与制作技艺,特别介绍了古琴著作《斫琴法式》对当代斫琴和丝弦制作工艺的贡献。并用慧鹏式“太阿”琴分别演奏了《阳关三叠》《流水》等经典琴曲。琴学著作《听琴经》也在现场做了特别展示。
此次活动上展出了六床古琴及琴拓,分别是神农式“抱一”琴,慧鹏式“清泉”“太阿”“对月”“凤鸣九霄”“丹凤朝阳琴”琴。慧鹏式琴,又名剑式琴,出自《斫琴法式·琴式篇》:“慧鹏依剑式创制此琴,以歌正气,化剑为琴,剑胆琴心,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太阿”琴创作灵感源自中国古代十大名剑之一的“太阿”剑,此剑是东周时期越国欧冶子和吴国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时隔2000多年后,由闵俊嵘和朱慧鹏联手创作了“太阿”琴。“太阿”琴,打破了人们对传统古琴的固有认知,将剑的刚劲与琴的柔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不仅仅是一件乐器,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使古琴在承载传统琴道的同时,也融入了剑所代表的正义、勇气和担当,让古琴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与拓展。
这些琴的髹漆工艺主要出自中国著名漆器修复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闵俊嵘之手,琴拓为马鹏举精拓,朱慧鹏为2025中国非遗雅集海外活动“茶和天下 曲韵共生”题字。本次活动由中外文化和旅游交流中心、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
“2025中国非遗海外行活动”走进蒙古国乌兰巴托之前,曾在白俄罗斯明斯克成功举办。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