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5年7月13日,“纪念赵冷月诞辰110周年 鸿鹄高飞——赵冷月书法特展”在深圳雅昌艺术中心美术馆启幕。展览由深圳市书法家协会主办,雅昌文化集团承办,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朵云轩书画院院长、上海书画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王立翔担任学术主持。浙江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许力、资深书画鉴定师赵颖担任策展人。
开幕式现场
本次展览是继“至心——纪念赵冷月诞辰110周年书法大展” 上海展,“大道——纪念赵冷月诞辰110周年书法大展” 陕西展成功举办后,联合雅昌文化集团在雅昌(深圳)艺术中心举办全国巡展的第三站,旨在传播、传承赵冷月先生的艺术思想和学术价值,更好地促进海派书法与各地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开幕式现场
展览遴选之作多为擘窠大字,承北碑遗韵,气势恢宏。展览的设计着重表达了赵冷月先生在传统继承的裂变中寻找当代性的可能。80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仅呈20余组件作品,使观者或远观气象,或近参笔墨,尽显艺术之珍稀。
开幕式合影
参加开幕式的嘉宾有: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刘文斌,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本次展览学术主持、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朵云轩书画院院长、上海书画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王立翔,赵冷月书法教育基金会副会长赵时中,雅昌文化集团总裁李才均,深圳市文联秘书长、组联部主任、一级调研员江冠宇,深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李静,深圳南山区文联主席林群芳,深圳市文联组联部副主任杨启慧,本次展览策展人、浙江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许力,联合策展人、资深书画鉴定师赵颖,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蔡梦霞,深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团于延丰、刘勋勇、赵永金、万迪龙、车帝麟、林明川,艺术家代表李贺忠 、凌征伟 、王永苗、马顺先 、徐潔、 赵小岩、丁筱、萧培扬、范文美,雅昌文化集团副董事长何曼玲、副总裁王小斌、综合营销中心营销专家金燕、数据互联网总经理万林,以及胡振宁 、周世康、欧阳恒、巫马秋君、黄山、字宏军、刘祖兴、宋翔、黄梅燕、高心清等。
开幕式现场
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刘文斌,本次展览学术主持、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朵云轩书画院院长、上海书画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王立翔,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分别致辞。赵冷月书法教育基金会副会长赵时中致答谢词。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刘文斌宣布展览开幕。
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刘文斌 致辞
刘文斌代表深圳市文联、主办单位深圳市书法家协会,对嘉宾和艺术家表示了欢迎,并祝贺展览的成功举办。他认为,赵冷月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史上极具革新精神的书法大家。赵冷月以深厚的学养、不懈的探索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书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艺术实践,为书法的现代性转型提供了一种极具启发性的路径,再次印证了传统可以在与时代对话中焕发新生。本次展览不仅是一场高水平的艺术盛宴,也为深圳广大书法作者提供了近距离欣赏赵冷月书法珍品、感悟其艺术精神的宝贵机会,是一次具有深刻文化含量的艺术交流。
赵冷月先生“以古开今”的创作理念,与深圳“敢闯敢试、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高度契合。他“破法求变”的艺术精神,与深圳这座创新之城产生强烈共鸣,让传统文化基因在湾区热土上持续迸发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海派书法与岭南文化的相互激荡,共同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守正创新与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次展览学术主持、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朵云轩书画院院长、上海书画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王立翔 致辞
王立翔在致辞中表示,赵冷月先生是当代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代书法大家,是历史上又一位勇敢的衰年变法者,是当代书法笔墨语言的先行者和审美境界的开拓者。四十年前书坛仍在回归二王经典时,他的目光所及已扩展到了古今中外,突破书法与美术的藩篱,重构了对传统书法帖学与碑学的认知。其变法并非草率决定,而是基于他对中国书法发展史的洞见,尤其是对近代碑学流变的俯瞰,这是他超越时代的勇敢实践,是他对历史脉搏的准确把握。他听从内心,甘愿以最后的生命去为艺术而博弈。当我们面对赵冷月的笔墨时,要倾听他隐藏其间的勇敢的心跳。
赵冷月在格调上追求超凡离尘,笔墨、造型、章法则着力解决黑与白、美与丑、刚与柔、激荡与沉寂、朴拙与灵韵等诸种关系。他的书法由帖入碑,又能跳出成法,在大量的临摹中变成了自己的路径,由有法入无法,最终进入从心所欲。他勇敢实践了将传统笔墨向现代公共性的视觉转换。我们今天面对赵冷月的作品,尤其要关注他由传统法度和修养中淬炼出来的时代笔墨。
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 致辞
万捷表示,赵冷月的作品让我们看到,早在三十年前,我们的艺术家就创造了具有中国内涵、中国精神的书法,能够代表中国文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字。对于赵冷月先生家人坚持为其保留相关的个人文献,他表示敬佩与感激。个人文献对于研究老艺术家的艺术生涯至关重要,因此,通过线上文献系统的打造与作品的数字化呈现,能使赵冷月先生的艺术精神永存。
雅昌文化集团一以贯之的使命是对艺术家作品系统的保护、传承、利用和创新,或许通过人工智能的学习,通过线上数字展览,观众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在智能设备中查看作品的相关细节,同时还能聆听策展人、家属对作品的相关导览。在这个人工智能时代,能够利用数字技术把优秀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保护好、传承好、应用好,同时能够让年轻人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新。雅昌将与专家一同打造一个属于赵冷月的数字艺术馆,让他所有作品汇总起来,使他的精神永存。
赵冷月数字文献系统”正式发布
左起:雅昌文化集团总裁李才均、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 赵冷月书法教育基金会副会长赵时中、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刘文斌、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朵云轩书画院院长、上海书画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王立翔、深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李静
开幕式上,“赵冷月数字文献系统”正式发布。雅昌艺术家艺术数字文献系统,以科技为笔,以数据为墨,在数字时代为艺术打造永恒“数字基因库”。数字存档,守护的是文明的基因;科技赋能,激活的是艺术的未来。“赵冷月艺术数字文献系统工程”的启动,不仅是对赵冷月先生艺术生命最崇高的致敬,更是让艺术精神在数字文明中薪火相传的伟大创举。
赵冷月数字文献系统
雅昌艺术家数字文献系统是专门为艺术家打造的全生命周期数字艺术馆,通过数字化采集、结构化存储、智能化应用,整合艺术家作品图像、展览活动、出版著作、学术评论等,形成一个具有全维度资料的知识图谱,是可追溯、可传播、可增值的艺术数字资产。
赵冷月书法教育基金会副会长赵时中 致答谢词
赵时中代表其家人对主办方、承办方、现场嘉宾表达了感谢。今年是赵冷月先生诞辰110周年。从上海、陕西到深圳,他们用展览和对话追寻赵冷月的艺术足迹,见证他书法精神的生生不息。“鸿鹄高飞”,不仅是赵冷月晚年变法时期雄浑苍茫的书风写照,更寄托了他对艺术自由与超越的毕生追求。本次展览以“变法”为核心,精选赵冷月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希望让观众感受到一位传统书家向现代艺术精神跋涉的壮阔历程。
深圳是一座以创新为基因的城市,与赵冷月“不拘古法、独抒性灵”的艺术理念高度契合。这里的天际线向未来生长,也与千年翰墨遥相呼应。赵冷月的书法,正是一座连接古今的桥。他以碑帖为根基,以笔墨为语言,最终抵达的是对生命与时空的哲学思考。赵时中希望以此展览为契机,推动书法艺术与先锋城市的深度对话,激励年轻一代以“鸿鹄之志”开拓传统文化的未来疆域。
作品捐赠现场
随后,赵冷月书法教育基金会副会长赵时中将赵冷月先生的两幅珍贵墨宝榜书《大启而宇》、《龟》捐赠予雅昌文化集团永久收藏。
展览现场
赵冷月(1915-2002),名亮,堂号缺圆斋,晚号晦翁,浙江嘉兴人。生前系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历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顾问。他早年师法羲献父子、欧颜唐法,传统功力深厚;晚年一变常格,融北碑之粗犷与民间书法之率意,形成独特的碑帖融合风格。1979年,他历时半载,遍访华夏摩崖石刻,汲取灵感,经数十载之磨砺,终创独树一帜之的榜书。他的作品,绝去斧凿,随意峻落,触笔成趣,天质森然。再加上将枯湿浓淡的精微墨法融于其中,丰富了碑帖互补,笔墨共济的表现力。其作品“宁拙勿巧,似俗实雅”,体现了“无意于佳乃佳”的艺术境界。
展览现场
在二十世纪中国书法的转型浪潮中,赵冷月以耄耋之躯撞击传统围墙,其价值不在提供完美范式,而在证明“书法唯有在断裂处新生,方能回应时代之问。”赵冷月的变法之路为书法传统活化的方法论带来启示。书法传统的活化需经历深入传统到解构重组的过程。他晚年临《祭侄稿》仍不忘帖学根基,却以碑学重构笔法,实现“出于绳墨之外而卒与之合”。
展览现场
正如其子赵时中所言:“父亲的探索如冷月悬空,初时孤寂,终成照亮后人的光。”
分享会现场
开幕式当天,以“赵冷月的实践探索对书法当代性的意义”为主题的“纪念赵冷月诞辰110周年鸿鹄高飞——赵冷月书法特展”分享会在深圳雅昌艺术中心美术馆举行。与会嘉宾包括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朵云轩书画院院长、上海书画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王立翔,深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李静,浙江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许力,资深书画鉴定师、策展人赵颖,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讲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丁筱。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朵云轩书画院院长、上海书画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王立翔
深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李静
浙江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许力
资深书画鉴定师、策展人赵颖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讲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丁筱
分享会围绕赵冷月书法的艺术实践展开深入探讨,议题涵盖五大维度:一是从赵冷月书法艺术实践的历程,可以看到“守正创新”的范式意义,深厚的传统修养如何支撑激进形式实验“以古变今”的可行性,从“技法至上”到“思想先行”也是创作观念转型对当代书家的镜鉴;二是从赵冷月书法的传统根基与解构路径,探讨其对古典资源的“拆解-重组”方法论是如何形成的;三是探讨其晚年将颜体筋骨“拆解”重组北碑野逸,这种看似离经叛道的实验,如何从深厚的历史文脉中获得激活传统的思考,乃至实践对当代书法教育的启发;四是从其书法作品与公共空间的关系,探讨传统书法的展陈如何向当代策展转化;五是关注赵冷月书法的收藏与艺术市场现状及未来性。
展览现场
赵冷月的书法有“碑帖融合”“晚年变法”“物质性笔触”三大特质,又延伸至AI冲击、文化抵抗、全球对话等未来议题,论坛通过设置对立观点激发思辨,呼应策展前言中“断裂中寻求连接”的核心命题,确保学术深度与现实关怀的统一。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此次特展也启发了对当代书法教育、当代书法策展、书法收藏与艺术市场等议题的讨论。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8月11日。
展览现场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