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01-09 13:40
如今一半以上的上海城区饮水来自青草沙水库所截取的长江江心之水, 而非黄浦江水。位于长兴岛的青草沙水库(2011年起正式运营)环库大堤总长约48.91km。
郑力敏,是一位被青草沙水库的“自然风光”迷惑的水库员工,他戏称自己为“一只落入水库的国企狗”。同时他还是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的协助者,始终寻找着自己对当代艺术的热爱与生活之间的平衡。郑力敏将借上海双年展“51人”的平台,邀请12位参与者一同来实施“落水狗”冬跑计划。
本周五,我们将邀请冬季长跑爱好者一起参观水库精心设计的展览馆,并在大堤上奔跑5.1公里距离,给困住青草沙的这个水泥边界一个速度。酷爱鸟类的郑力敏也会在沿路时,带领大家欣赏堤坝内外偶遇的鸟类。 与此同时,他在上双协助的参展艺术家Verina Gfader也将在欧洲进行一次“平行跑”。
“落水狗”计划
被堤坝围困的人
时间:2017年1月13日(周五)12:00-15:00(13:00开跑!)
地点:长兴岛青草沙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地(市区51人专车接驳)
限定人数:12人,需点击“阅读原文”预约,报名成功后,扫码进入微信群。
发车信息:上午九时许,于南浦大桥附近。具体信息入群后再行通知。
注意:由于某些原因,希望各位伙伴可以自备午餐食物(亦可先行于长兴岛简餐后进入水库)。请尽量穿着保暖的冬季运动套装。冬季长跑爱好者优先。江边入海口风浪急,务必注意人身安全,穿着防滑的运动鞋与大堤紧密配合。
特别注意:水库有一定的保密性,希望活动进行中的图像和信息意会即可,切勿向外散播。
关于“落水狗”计划,力敏有话说
我也是偶然发现昆汀这部片子命名的趣点,躺枪得恰如其分。“一只落入水库的国企狗”。
我希望重置/更新下文字阐述:主要因为从发心“51人”计划,经历双年展的筹备,至如今后上双时期的迷惘…… 我这个personae本身(或者说是这片水域?)在想法上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
对自己的水库,我从新奇到厌倦国企氛围(对自身不满),从激进到倦怠再到当下——我发现其实两年多来对水库仍然知之甚少。
今天早上和同事一起,面对波澜不惊的水面聊着日常。她说着自己的儿子,聊买不起房,聊对协作单位的看法,聊午饭……我突然就感觉被同事们非常充实的微笑给淹没了。 或许他们是对的,对自己的position有思考,有计划,并春风化雨地落实到日常。或许一直以来我觉得“国企躺”式的碌碌无为趋近于0的“速度”是偏颇的。每个人都安于自己的位置,并与这片水域和平相处。
我渐渐不知道自己在反抗什么了。
关于这条“水泥边界”。
或许仔细想,这个硬生生从长江划出来的一道痕迹是最重要最有意思的argument,我对它持怀疑态度。但经历了几次事件,包括油污泄漏,垃圾倾倒…… 这近50公里的大堤确实在夯实地保护着干净的水源。从正辩开始自我翻转,走向反辩。不断触发的事件,让事物本身讲述着故事。哪里有什么固定答案!何不再问?
水库是一项(至少工程上)大刀阔斧的人类改造自然的案例。最近我常站在大堤上看着拍岸的江水发呆,想象当时合龙时的景象——就此,长江口的流体特性被改变了。
巨大的机构运作,一只蛰伏的利维坦。征收、边界(水-陆-湿地)、速度、水、垃圾、风力发电......有太多值得讨论的点。
我觉得通过这样一次“带入”(已然不是“偷袭”了),我不能做什么。我只是想借这个契机也向这座“存在”提问:站在这个圈围边界上,我和这片水域的互动关系是什么? 追到源头向水发问,又究竟重新看到了什么?
水库是一个巨大的开放装置。 我想向他提问,可无论正问或反问,水库永远都不会给我答案。或许没有答案。
对于这个工程本身,是敏感而具有争议的。我发现最初的时候我根本不具备评论的权力,因为我其实一直不了解脚下的这条边界。在流体动力复杂的长江口划下一道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或者简单归于“生态破坏”。对于“水库移民”、“胎死腹中”的冲积沙洲,我真得还有太多不了解的地方。
关于“水”的问题,就更加需要沉下心去读通了。
静水流深。
有时候觉得自己是水库惟一醒着的人,惟一与水域本身连接着的人;有时候又觉得只有自己是浑浑噩噩的。
行政的人与这条大堤绝缘。
对自我的分析。我的“不服管教”的部分或许是群体的某种动荡的潜意识。不听话的员工是可恶的,也是可爱的。
两年多,惟一知道的是我对水库一无所知。
“51人”
“51人项目”是上海双年展下的附属项目。“51人项目”就像关于现实人生的 51出戏剧,给本次上海双年展主题 “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提供了 51个故事 (不是答案),以及更多的可能性。辩论和说理往往会有词汇匮乏的时候,词不达意的时候,而故事总能保持着不确定性、丰富性和生动性,因为一千个人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别人的这些故事中,读者会看到自己的人生和影子, 所以它们也是我们自己的故事。
“51人”项目的主角们就像一出莎士比亚剧或中国戏曲中的角色那么多样。他们召集起了城市编年史记录者、街头黑客、民间传说传播者、音乐家、糖果爱好者、杂技演员、资讯迷、公寓说书人、车库剧目经理、街头悖论的承办商、街角梦想的经销商、十字路口的史学家和哲人、大忙人、满口上海话的刀子嘴,以及一片湿地、一处水库、一座摩天轮,和其他纷繁芜杂的人类想象。
“51人”,如同一座城市街道上的人类生活之重,转瞬即逝却经久不衰。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