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纯粹的风景”洪浩昌油画作品展

2015-12-16 15:05

展览海报

《荻浦古村No.1》 60x90cm 2014年

《荻浦古村No.2》 60x90cm 2014年

《荻浦古村No.3》 60x90cm 2014年

《第十田园No.183》 100x80cm 2014年

《古茶碧水》 100x200cm 2014年

《广州黄埔军校》 70x110cm 2011年

《何园No.2》 50x180cm 2014年

《何园No.5》 50x180cm 2014年

《景观北京No.46》 160x80cm 2014年

《曲院风荷No.2》 60x80cm 2014年

《山水间No.68》 150x200cm 2008年

《山水间No.450》 80x60cm 2014年

《山水间No.454》 80x60cm 2014年

《山水间No.455》 70x50cm 2014年

《山水间No.456》 70x50cm 2014年

《山水间No.458》 70x50cm 2014年

《山水间No.459》 70x50cm 2014年

《山水间No.460》 70x50cm 2014年

《山水间No.471》 100x80cm 2014年

《四月扬州》 100x200cm 2014年

《小莲庄No.2》 80x150cm 2014年

《小盘谷No.3》 90x90cm 2014年

《小盘谷No.4》 90x90cm 2014年

《小盘谷No.5》 60x200cm 2014年

《小盘谷No.7》 50x180cm 2014年

《小盘谷No.10》 60x200cm 2014年

《园林之夜》 200x30cmx6 2014年

  展览时间:

  2014-12-28~2015-02-08

  开幕时间:

  2014-12-28 15:00

  展览城市:

  北京

  展览地址:

  北京红子兰艺术中心

  主办单位:

  北京红子兰艺术中心

  参展人员:

  洪浩昌

  展览介绍:

一是他的视角

不是中国传统的“三远”,而是他画中所葆有的那双“透视”世界的慧目。像帝王一样“俯视”世界,超群绝伦,俯览时物。

他的“俯视”,不是高自标置,而是横而不流,不为人的盲动所拘。在他看来,人的生命本来就脆弱而渺小,但人却迷惘地去征服世界,解释世界,控制世界,消费世界,这不是人与世界的真实关系。人本来就是世界的一分子,却常常将自己从世界中抽离出来,站在世界的对岸看世界,这是造成人生命困境的根本原因。他画人从世界的对岸回到世界中,依偎世界,谛听世界,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优游。

“俯视”的目光造就了他绘画简洁的形式,他的画真合于老子所说的“损之又损,以近于无为”的精神。他常化磅礴的景为一角、一线,繁复的物被简化为极少的景。

在他这里,没有抽象,没有具象,没有似与不似的斟酌,没有马一角夏半边的程式叙述(纵然有相合,也只是意之合也)。他的东方叙述,其实是一种真实的人性叙述,一种接近于禅的叙述,创造了一种新的看世界的眼光。这双慧目越明亮,他作品中所呈现的世界可能就越绮丽,就越有“绘画性”,就越能目可观之、心亦随之,二三素心人观之可相视一笑,画外之人也能莫逆于心。

二是他作品中所透出的“神性”

神性,是对知性的超越。

神性当然不是将自己拔出世界,不是对生活的拒绝,对人生命的漠视,而是还归人的本性。脱略凡尘,是为了更好地存于凡尘;瓣香崇高,是为了安顿当下;超越的情怀腾腾而起,是为了轻轻落于大地。

他说,我希望我的画是简约的、美好的、向上的、阳光的、有希望的、可以期待的状态。人生不一定都是美好的,但我们去画美好的事物。读他的画,总有一种欣喜。他绚丽的色彩感所创造的世界,如落霞浮浦,春虹饮涧,给你一种亮丽的感觉。他享受画的过程,玩味绘画这一人的生命初始语言——绘画不同于文字以及其他记号、符号,它是一种呈现生命的直接语言。他享受绘画,也享受着生命。

三是他的作品所展现的自然与人文撕裂和融合的张力

人脱略为人,来到这世界,就注定为这世界所塑造,就无法“原初”。他亲和自然,不是爱自然,喜风景;他对田园的描绘,也不是重复田园牧歌的理想;更不能将其画当作近年流行的西方“荒野哲学”的图像呈现物。

他认为,绘画所展现的是一个人文世界,文化的力量丈量出哺乳动物的局限,人是有深度的动物,文化给了他观世界的眼。只要来到北京,他就有狂奔的欲望,他的热情在喧嚣中升腾,他的创造力在昏黄的天幕中延伸。

北京与云南、江南,在他这里化为独特的绘画语言。在“北京”,他尽情享受人文给他的恩赐,又感到人文盔甲的沉重。他在这里,总是不断地画江南园林、第十田园、云南系列,不仅是为了追忆,而是以“北京”的眼光看南国,以人文的眼光审自然。

人文的盔甲和自然的粗莽都不为他所取。他以自然来矫正人文的矫情和披着理性外衣的荒诞,又用人文来看云天长物、风花雪月。不是只有北京才有人文,也不意味南国就是自然,北京也有自然的天趣,南国也是人文荟萃之所。这是他艺术的“徽号”,他要通过由地域上升的人文与自然之思,拓展他的艺术厚度。

来源:雅昌艺术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