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去故宫看画
我以前去过几次北京故宫,有两次运气好,碰上了历代名画展。听说故宫在春秋两季,要把仓库里的画搬出来挂在墙上,透透风去掉霉味潮气。谁碰上了,谁就饱了眼福。那两次只见玻璃展柜,靠墙而立,里面陈列的挂轴,唐、宋、元、明、清,一线长廊过来,就像打开了一部中国画史。带两个大馒头,一包北京十锦咸菜,外加一玻璃瓶茶水。中午不必出故宫,边看边想边休息,不用急,在一幅幅画前呆久些,一天下来,就等于进了一次学堂。
我看那些画,就像走进了一个大花园,粗看起来,都是花,大体相似。再一细看,又都是各自的花,异彩纷呈。摆在一起,相安无事,又有自己独处的一个天地。也有点像一条河流,粗看起来上游下游都是一滴水汇聚而成,似乎大同,但每一段落,每一拐弯处又有着各异景致。我好像明白了点什么,前贤的画,每一个人都能在画史上摆得进去,承上而启下,不会觉得别扭,也不刺眼。而且,他们又分明是自己所处时代的画家,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作品,有鲜明的个人创造精神。我喜欢这样的展览,它给了我许多提示和启发,这种展览在别处是不易见到的。
后来,我在广东看了历代书法展,当看到康有为的作品的时候,我大吃一惊,我一点都没有思想准备,我以前是多么的喜欢康氏的书法啊,个性张扬,拳打脚踢,无所顾忌。如今看起来,怎么康先生的字在历代书法中摆不进去?露手露脚,十分刺眼。回到家里,我读到沈从文写的关于评价康有为书法的文章。沈从文说,康有为写的是“伟人字”,这个批评真是含有幽默的贬意。不过,在如今的市面上,假大空已蔚然成风成灾了。
由此,我觉得一个绘画作品,一个画家,一定要在画史上摆得进去。同时又要有他所处时代的鲜明个性。
我以为故宫历代名画展是最有权威的,但是我有一个疑惑,因为这个展览到清末就打止了。我的疑惑是,历代名画展如何延伸到民国?再如何延伸到1949年以后,直到今天?我们知道,近现代美术史是从清末恽寿平开始。民国那一段的画家,如姚茫父、王梦白、齐白石、黄宾虹等,他们的作品是摆得进中国画史的,同时又是具有他们自己的鲜明特质。这以后如何办?这以后的画家以及他们的作品摆得进中国画史吗?他们的特质在哪里?我如今时常在想这个问题,也是我梦寐以求想要解决的。
杨福音
1942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广州书画研究院副院长、艺委会主任,现任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杨福音艺术馆馆长。
2006年长沙在烈士公园年嘉湖畔设立杨福音艺术馆。
200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杨福音》。
2012年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播放了杨福音的纪录片《远方的寻找》。曾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中国国家画院、广州、长沙等地多次主办个人画展。近年展览有:2018年9月在湖南博物院举办《欢无极》杨福音绘画艺术展。2020年9月在长沙美术馆举办齐白石、何绍基、《君不见》杨福音书画展。2021年12月在长沙美术馆举办《原上草》杨燕来、杨雪来、杨福音书画篆刻展。
2022年创作《雨余花·福音散句》在雅昌艺术网连载。
2023年创作《昨愚集》在雅昌艺术网连载。2024年1月在长沙美术馆举办《雨余花—杨福音诗书画展》 著有《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杨福音》、《杨福音画集》、《杨福音中国画精品》、《福音书话》、《长岭上》、《金枝玉叶》、《由红菜薹想起》、《日子》、《良苗怀新—访谈杨福音》、《关于福音》、《吾喜吾爱》等画集和散文集十余部。
美术界认为,杨福音在中国画上数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反线描画法,不但继承了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同时开拓了中国绘画的新领域,对人物画作出了革命性的贡献,从而诞生了一种新的中国画的美学风范。
作者:杨福音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