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刚柔相济“铁钩锁”—邓石如篆刻方法论探析(下)

2015-01-29 16:21

  邓石如 铁钩锁

  我们再从邓石如一些篆刻代表作品中看看他是如何贯彻“铁钩锁”方针的。

  “铁钩锁”:整印苍茫浑厚,通过适当的残破,像一把布满锈迹的“铁锁”。印中三字均以方直为主,然却在每一字的细微处加以盘曲,如“铁”字的“戈”与“锁”字的最后两笔,使印面灵动不板滞。全印的最大特点是各字之间均粘连在一起,结体上左收右放。然整印仍追求整体上的一致,三个“金”字粘连犹如一条锁链,而各字又略有不同,于整齐中求变化。四条边线将全印“锁”在一个紧密的空间内,亦与文字内容契合,边线宽度与笔画宽度几乎相同,加强印面的厚重感。

  邓石如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这是邓石如的代表作。此印弧线很多, 极富书写意味,显得婉约动人,且是“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的典范,整印无处不体现这一果。“江”“岸”“千”“尺”等字笔画较少,显得疏朗;“流”“声”“断”三字笔画多,显得茂密。为了保持对称,“有”字在字形上作了适当处理,使全印显得和谐统一, 且每行四字之间均各有穿插,两行字间又互相呼应,全印紧凑不松散。

  邓石如 燕翼堂

  在线质上,笔画少的字厚重朴实,笔画多的字纤细秀美,与之呼应的边线则是右行字的笔画较繁,边线厚实;左行字的笔画较少,边线虚灵,粗细相间,对比协调。其中左上角的“断”字残损与右下角的边线残破更耐人寻味,“断”字的残破能在其点画雷同过多时得到一种释放,而且残损自然,并无造作之意。右下角边线的残缺正好位于“声”字右侧,其中“殳”的末笔与边线相连,残破刚好落于此处,宛如一条弯曲的小河缓缓流向大海。

  邓石如 逸兴遄飞

  “逸兴遄飞”:此印亦是“铁钩锁”特征的印作代表。印面中四个字的笔画基本上都连接起来,字形修长,篆法流畅,并且巧妙利用“逸”字下半部线条的拉伸进行穿插。由于“飞”字左上角留白较多,于是将“遄”字的“辶”往下延伸,既显灵动又能填补这片空白,使整印紧紧团聚一起。

来源:雅昌观点-评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