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12-25 22:38
由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主办,杭州恒庐美术馆承办的《剪烛西窗---王一飞 郭晓芳中国画作品展》于2016年12月24日下午3时开幕。该展览是王一飞、郭晓芳伉俪的首次联展,展出两人山水、人物、花鸟佳作两百余幅,为杭州市民呈现艺术丰厚的艺术盛宴。
开幕式现场
展览现场
谈到杭州艺术圈的夫妻档,王一飞和郭晓芳是大家眼中值得羡慕的一对。两个人都是专攻工笔,一个画人物、山水,一个画花鸟。分科和着重点不一样,但是总体的追求目标非常一致。两人的默契反映在很多方面,比如家里的大事都是晓芳做主张罗。她是像水一样轻柔纯净的女子,但又有女子不常见的果断和理性。他们都注重品质,喜欢精致而内敛,稳重不张扬的品味。王一飞说,这跟他们画画的感觉还是有点象的。稳重做人做事,扎实做好学问。他们都坚信这一点。
王一飞在学业上,走的是科班的路子。他本科受教于尉晓榕、唐勇力等先生,并得顾生岳与宋忠元先生工笔画之亲炙,打下了很好的线描功底。本科人物画专业毕业之际,王一飞与郭晓芳双双攻读书法专业本科,双本科毕业这件事在当时的国画系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毕业后王一飞就职于浙江省博物馆,并于国美象山校区建设伊始,调回母校任教,组建艺术鉴藏专业。不愧是艺坛佳偶,郭晓芳的经历跟王一飞接近得很:来自书画之乡宜兴,父亲为当地牙科名医,喜爱艺术精鉴赏,家里三兄妹都有很好的绘画天赋。她先是在苏州工艺美校颇具实力的国画专业读了中专,又与王一飞同时考上了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攻花鸟画,读完本科又辅修书法后成为了浙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的国画教师。夫妻二人后来双双读硕士、读博士,一直没有停下艺术追求的脚步。梁漱溟先生曾经辨析了中国人、印度人和所谓西人的人格取向,称中国人郑重,印度人厌弃,而西人逐求。王一飞伉俪坚韧的实现力,来自不绝的能量交替,是以郑重之心捏拿逐求之度,又以逐求之姿拮抗厌弃之性,复以厌弃之性空灵郑重之心。
展览现场
此次画展,是伉俪二人近年新作,也是这一阶段的艺术创作总结。在百余幅的精品力作中,有王一飞所作工笔重彩人物、青绿山水、线性表现;有郭晓芳所作翎毛花卉、灵鸟鱼虫,更有夫妇二人合作的数张大尺幅作品。正如王一飞的博士生导师尉晓榕教授对此展作品的评价:“观一飞画,描中带筋,象中见骨,自是一纸精到,其擅以形媚悦,往往“可忘笔墨,而有真景”,是“象胜于笔”的路数。一飞所作人物,不食柴米烟火;所作山水,实景外而有空境。观晓芳画,玉质骨肉,兰心蕙气,花开无声,鸟自啾啾,鳞之映水,羽之乘风,高低恣情,流转无碍。其画见之如在额前,却不知古今何处曾相遇。东坡先生曾有寓意于物和留意于物之论,犹言画者观物须放空其物用,须取其形上之思而有所寄托。我想观读此二人画,看客当从此法用心。”
两个年轻的画家,他们的画作就像生活一样丰富多彩。平时作画更是离不了花青、石绿、藤黄……他们偏爱什么颜色?他们笑着回答,其实所有的颜色都很好,只要用得好,适得其所,每一种都是美丽的色彩。
二人作品联展展览时间为2016年12月24日-2017年1月2日于恒庐美术馆展出,诚邀各位朋友光临鉴赏!
王一飞郭晓芳合影
秋声 纸本 180×160cm王一飞 郭晓芳2009年合作
仙居神仙鸡 纸本 95×180cm王一飞 郭晓芳 2011年合作
艺术家:王一飞,满族,1974年生于山西太原,自幼承家学、习绘画。1994年9月-1998年7月,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专业本科学习,2016年6月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中国画人物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得艺术学博士学位,师从尉晓榕教授、范景中教授。现任中国美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学导师组成员。
王一飞 古意观音造像 纸本 120×66cm 2010年
王一飞 溪山秋色 纸本 46×38cm 2014年
艺术家:郭晓芳,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中国画系博士,师从闵学林教授、范景中教授;浙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郭晓芳 竹蝶图 纸本 21x21cm 2010年
郭晓芳 白荷蜻蜓解禅意 纸本 21x21cm 2010年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