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9-21 11:41
在经济学界,艺术品价格的评估问题一直不受重视,很少有人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可能与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密切相关。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是商品具有所谓的同质性。这样一来,商品的数量就可以被“加总”,并且可以被反映到“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上。而绝大多数艺术品的重要特点是其独一无二的异质性。因此,在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艺术品价格的“变幻莫测”几乎一直被视为商品的特殊情况而不予讨论。各种变量、偶然性的存在,使艺术品价格愈显扑朔迷离。目前梅摩指数作为国际通用的艺术品估价方法被大量采用;同时比较完备与严格的评估师体系,构成国外艺术品价格评估的主力。
市场普遍认为,奢侈品消费人群是艺术品的主流购买者,足够的经济实力加上一定的文化修养是艺术品消费的前提条件,单一的经济实力不能成为艺术品消费的买家,从目前的市场情况可见一斑,大量的高净值阶层尚未参与艺术品消费。日常奢侈品处于金字塔底端,逐层递减,直到金字塔尖的极品奢侈品,伴随价格升高品牌减少,在金字塔尖只有少数的奢侈品牌存在,也对应各层级消费人群逐级减少,越是顶级奢侈品牌消费群体越是狭小。与此一致,各类艺术品的价格与对应消费人群应该是与成熟的奢侈品体系相通的,虽然艺术品有自己的特点,但在作为商品流通时其与类似产品的流通规律应该是一致的。但观察当代国画市场,价格虚高是很多人的共识,随便咨询一下艺术家的价格,从年轻的学生上到一定年龄的从业者,说自己的作品价格在一万元以上一平尺者比比皆是,参考奢侈品分级价格区间,当代国画市场是一种“两头大中间小”的形状,即高价位和低价位作品占大多数,缺乏中间价位的作品,这明显是一种与基本的消费结构不相符的情况。
(王友炎 苏涛 何俊艺)
来源:华夏收藏网-市场行情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