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现场 | 400市民与苏州当代美术馆共创“八点半以后:社区艺术画像计划”

  2025年6月28日晚7点,由苏州当代美术馆主办的“八点半以后:社区艺术画像计划”成果展在景城邻里中心举行开幕活动。展览由苏州新时代文体会展集团、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街道办事处提供特别支持,并得到苏州工业园区新城社区居民委员会、景城社区居民委员会、景城邻里中心的大力协助。展览集中呈现了在过去两个月的项目实施过程中,近400位社区居民参与开放调研与艺术工作坊的共创成果,勾勒出一幅鲜活的社区生活画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3f258a520b646facbcc8acbd84e96221.png

  艺术作为显影剂,捕捉社区生活的“八点半以后”

  “八点半以后:社区艺术画像计划”于2025年4月正式启动,以苏州工业园区湖东景城社区、湖西新城社区为样本,以参与为核心,以艺术为媒介,试图深入社区肌理,通过每一位居民创造的自身故事,勾勒社区独特的精神画像,重新发现和共创城市的文化图景。

  在两个月的时间中,共有近400位社区居民参与两场“社区调研开放日”及四场“费纳奇镜艺术共创工作坊”。在调研活动中,美术馆设计了多组投票展板,观众可以通过贴纸投票的方式进行互动,从自我认知、社区认识、日常的时间感受、空间体验以及个体对艺术的主观感受等多个维度展开回应,并分享对生活与社区的感知与体验,使得隐藏在“八点半以后”夜色下的丰富内涵得以彰显。而在“费纳奇镜艺术共创工作坊”中,美术馆通过十个层层递进的问题,逐步拆解居民的业余生活,邀请居民从自身经验中提取图像与故事,并将这些业余生活瞬间转化成动态的视觉叙事。

前期调研活动及工作坊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c4c7e8c49d4f9095664d7e347efed3a9.jpg

光绘活动参与者编号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47a438ace30793042ee1bd988b34301b.jpg

光绘活动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dd5f5532aa13423ad55e2bbd219c15e0.jpg

居民填写生活交换日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5f7606ae67dbc1f8bac2c5f85a1e11f9.jpg

开放日调研活动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318108ce477919084a888f028c30d6bc.jpg

生活中的艺术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d642a7853217fc90b7724a6fa06ae0fd.jpg

收集园区气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d4695288cef479757fb73b5c1036a998.jpg

调研开放日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a35c6b90be9e82b81be9cd822d2fb3e4.jpg

业余时间收集

  费纳奇镜之所以被选为本次共创的媒介,正因其运作逻辑贴近真实生活的节奏:它不是线性的时间轴,而是由日常瞬间构成的“片段”,是多重状态的并置、循环与交错。这也回应了苏州当代美术馆开展社区艺术实践的初衷:借助生动且真诚的艺术表达,美术馆与民众一起重新思考日常生活的价值,回应社区居民对身份认同与情感归属的深层需求。

费纳奇镜艺术共创工作坊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f5cca06c4db004e26f70bbde15b53090.jpg

费那奇镜展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1cd9e96f11bbcf1054545a0349d416ec.jpg

共创费纳奇镜大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38abd0c1062a914fc88f710c34369527.jpg

共创作品合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af53624f5929105fc78b6bfae18232fd.jpg

居民体验费纳奇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78026273752d18d7fa563dd8ab0a89f5.jpg

居民相互画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f15c3f9c5a19e3a8b1e00731f7e67e65.jpg

居民相互画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a83aa9f8a5f3f9010c420cccbfaaefc7.jpg

转动费那奇圆盘

  展览现场:无边界的社区艺术能量站

  此次成果展,以“生活日记”“社区MBTI”“八点半后的时间”等关键词作为切入点,以视觉可视化的方法,展示了美术馆在过去两个多月的社区实践中收集的居民共创成果,共计182件作品(包括画像片75件、转盘作品31件、生活日记45份、创意动画伞31把)。这些来自非专业视角的艺术实践,为社区个体提供了一条真实表达生活经验与情感记忆的路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860b9d0721ebc6e85320a3c363808332.png

苏州当代美术馆副馆长罗杨致辞

  在开幕活动现场,苏州当代美术馆副馆长罗杨认为,美术馆不仅是艺术殿堂,更应是连接社会、服务公众的文化枢纽。“八点半以后”项目正是这一理念的实践。它让艺术成为催化剂,让居民成为自身故事的讲述者,让那些隐性的社区纽带变得可触可感。项目也是对美术馆已收官的“空间生产力”系列项目的核心理念——“走出围墙,主动与本地观众相遇”的延续与深化。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33354a1dbe05b74f2cd65f36aed3e1c1.jpg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陈晓阳教授致辞

  特邀嘉宾、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陈晓阳教授在致辞中谈到,苏州当代美术馆的社区工作极具创建性,而“八点半以后”项目成果展也体现了苏州工业园区社区独有的特征,是一种当代快节奏城市生活中对公共生活的全新创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c67e12e8532ee08e4bddcd97616da3cf.jpg

社区艺术项目专业机构大鱼营造代表 林子杰致辞

  项目合作方大鱼营造的代表林子杰说,“八点半以后”项目以多种不同艺术媒介为工具对样本社区开展观察和调研,用互动的方式激发了居民对艺术的好奇心,并且成功引导了众多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到艺术事件中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1d155acebc0f9a4bfd798515e78ca458.jpg

社区居民代表史保利也作为活动参与者分享了他的体验和感悟

  社区居民代表史保利也作为活动参与者分享了他的体验和感悟:“八点半以后”项目用接地气、零门槛的方式,拆除了艺术与社区之间的围墙,拉近了居民日常生活与艺术的距离,让每个人的“费纳奇镜”都能够转动起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68cd41d9801782b528cf3d546fb98255.jpg

嘉宾将象征各自角色与职能的“关键拼图”互相拼合,共同启动完整的“八点半以后:社区艺术画像计划”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0b29bf15f39d6435269ce3b399e1f70d.jpg

嘉宾合影

从左至右:美术馆副馆长罗杨(左一)、大鱼营造林子杰(左二)、陈晓阳教授(左三)、居民代表史丹利(右三)、金鸡湖街道副主任张小明(右二)、美术馆执行馆长王晓松(右一

  在展览中,观众不仅可以做一个静态的观看者,更可以主动参与互动装置的操作。在开幕式现场,两位“社区画像师”为观众现场定制个性化的创意肖像,邀请更多社区居民成为“社区艺术画像”的一部分。

  本次项目中的“画像”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绘画作品,而是一种观察、记录与呈现。“画像”在此次实践中呈现出三个层面的内涵:首先,是真正的居民画像,即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描绘;其次,是居民生活片段经过捕捉及重构的“画像”;最后,是汇集居民生活痕迹的、动态生成的社区集体“画像”。

  在这一过程中,艺术所释放的价值,是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社区故事的叙述者与塑造者,让个体在彼此的倾听与共创中,重新发现社区的温度与可能。

观展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c5bf8a217c3ce220f993932459c08b3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6/fc6674ea5b0251102cb7ecbbd24bebd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72bb67c21ea1395a52e643dfadbb98d1.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d4167969b0822f0c9f3c48838ec6b3bf.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cab9100f09897ba57f7934dd933b71d7.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93502bf25110d3dca5da1897d2e51642.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ada6b8b548abd4f1ba0b2b775d1a4d31.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f1f5e012286d23f87e3653cd2cb02ac6.png

观众与展览作品互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40124d1cd65e011df08cdff6f32ac9bf.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99a04f9f5456b2f946ee984eff79cb3b.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48c3b9a7e9f69fca599ad6bf7d25e3c3.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4bc8d27a82df0084425286f71337a4f5.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7cc44c0b1d916d529a0a725295548c16.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4a1416d292446e54d73ee731199ef49a.png

展览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74b03f4160de9c76b25cf8c5445779ec.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a191ee44f933e505d9093ebebde6eb7d.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fd298b76d05d1eee5d646fbcd0e5ed8d.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7f8b7c8d98d2056795dfa3d1d31faf6f.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a9b6fc1718b425e6f904159f8a9d72c5.png

  专题讲座同步开启:探讨美术馆在文化生态中的有机角色

  展览开幕当天下午,苏州当代美术馆“右岸讲堂”特邀人类学学者、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授陈晓阳带来了专题讲座《立足地方和社群:美术馆与区域艺术生态》,分享有关社区艺术活动的案例与理论思考。

  陈教授结合其在珠三角地区长期的社会参与式艺术实践和美术馆管理经验,从区域文化研究和艺术生态建设角度,分享了美术馆如何放下“艺术圣殿”包袱,立足地方与社区、城市与乡村,梳理历史、观照现实,通过开放的策展理念和公共教育项目,与多元社群对话,释放公共场域能量,并探讨了美术馆在文化生态中的有机角色与未来发展方向。讲座吸引了众多艺术从业者、社区工作者参与,现场交流热烈。

  “八点半以后:社区艺术画像计划”作为苏州当代美术馆进社区的实践活动,为在地居民构建了一个表达、分享与共同参与的开放平台。未来,美术馆将通过更多活动拓展在地共创的深度与形式,探索兼具多元性与在地性的文化实践路径,推动城市文化的更新,让城市精神光谱在日常叙事中持续生长。

展览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de5f92816fbe73b503e748c366421196.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43a88492c1b39d81f6aebc807bbbb573.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99fa84100b3e93e7023b657ba820e484.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54df0969ecd405189ef0c93eb17cdddd.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129072320023036006a0c2c39d5c0d46.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effb0e7d72bd6afdef6a720d7b5c9c47.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9453b783fcfbd49cea2f20c0e44df45b.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6/a0e0a746446f87fcba4b90bf5b996024.png

苏州当代美术馆欢迎市民朋友走进这个由你我共同编织的艺术叙事空间,在那些被“显影”的生活片段与集体创作中,重新发现社区的肌理与蓬勃的精神力量。

“八点半以后:社区艺术画像计划”成果展将于苏州工业园区景城邻里中心(九华路65号)一楼中庭持续展出至2025年7月6日,每日9:00-21:00免费开放,无需预约。配合成果展出,美术馆还将推出系列线上活动,敬请持续关注苏州当代美术馆各官方媒体平台后续讯息。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作者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