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1994年,当我从湖北美协调到深圳美术馆时,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就是要把推出优秀美术展览与艺术市场的运作结合起来。那时我天真地认为,深圳的经济在全国相对发达,又在1992年十分成功地举办了艺术品拍卖会,所以实现这一目标应该是十分有希望的。
令我感到吃惊的是,尽管我在负责深圳美术馆展览工作期间,曾邀请了十分优秀的艺术家来深办展览,而且有效地在媒体上做了大规模的宣传工作,但我的想法却一直很难实现。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
就此我进行了专门的市场调查,结果发现我的想法仅仅是一相情愿而已。
诚然,1992年深圳首次在国内成功地举办了艺术品拍卖会,其火爆的情形也让人振奋,但实际上,恰恰是这次拍卖会在很大程度上给刚刚启动的深圳艺术品市场泼了凉水。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原来,在这个著名的拍卖会上,不仅拍卖了少数假画,也将一些画拍出了远远高过其艺术质量的价格。而当一大批买画者过后想出卖手中的作品时,却是血本无归。于是一大批人再也不敢问津艺术市场了。有一个老深圳告诉我,当时深圳已出现了炒股票热、炒楼花热,如果不是这次短视的艺术品拍卖会,深圳的艺术市场肯定会慢慢红火起来的。
由此看来,根本的原因还是一些艺术生意人企图暴富和不遵守艺术市场规律的做法,延误了深圳艺术市场的正常启动。
我在以上的说法并不意味着,深圳就完全没有艺术市场了,因为在1992年以后,有关艺术品的拍卖会一直没断过。不过,再怎么操作也回不到1992年的情况了。特别令人难以理解的是,有个别拍卖会竟公然拍卖假画,其出版的画册也明确强调不对作品的真假负责。我在私下曾问过有关人士为什么要这样做,得到的回答叫我瞠目结舌,原来一些假画后来会由送画者自己买回去,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拍卖会以及出版的画册让世人知道某假画的市场价格。过后,这张假画将会作为高级“礼品”送给某要人。这就是说,有时候,以艺术名义主办的艺术品拍卖会,实际上是服务于不干净的商业目的。试想,在这样的前提下,深圳的艺术市场又怎么可以健康的启动呢?谁又愿意去上这个洋当呢?而且,一个符合市场与艺术规律的艺术市场运作体系又怎么可能建立起来呢?
更有甚者,极个别的画廊竟成了洗钱的地方。我起初也不理解其中奥秘,后来才知道此类画廊中的画均分了类,具有不同的价格。一个人在这里买了画送给某要人,后者事后可派人到画廊来出卖此画,并提回相应的钱。从历史的角度看,此类做法是对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效仿。我还知道,一些深圳“二奶”经常用类似方法去骗包他男人的钱。这是题外话,在此不多作介绍。
当然,在深圳规规矩矩地做艺术品生意的画廊,还是占多数。但基本上在不太高的层次上运作:一方面,有的画廊是将各种质量不太高的艺术品当作旅游品、工艺品与一般性礼品买,由于这些画廊具有价位极低与媚俗的特点,所以许多家庭布置新房或送礼时都在这类画廊买画。例如名声很大的布吉大芬村,就集中了很多画廊与画家,主要出售国内风情油画与复制的西方古典油画,其市场则是东南亚与国内。另一方面,一些画廊也出售当今艺术名家的作品,但以水墨画、书法为主(兼及油画、水彩),其购买者也多是一些民间收藏者与送大礼者。相对而言,后一类画廊应算是艺术级别最高的了。但由于大量的笔会泛滥,以至冲击了书画市场的价格。这类画廊办起来举步为艰,不少已关门。另外,也很少有画廊像北京、上海那样,以销售中国实验性艺术为其业务定向。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