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12-09 17:27
怀仁窑残瓷片
山西怀仁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怎样的印迹和影响?由“黑釉油滴”在互联网上几成“怀仁窑”一词的后缀这一事实可见一斑。
怀仁县位于山西北部,其名取自“怀想仁人”,因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与晋王李克用相会于东城得名。怀仁的自然资源以煤炭和高岭岩闻名,就此形成一个行业——陶瓷业。
怀仁有一种被当地人称作“黑砂石”的矿物质,实际上是重要的陶瓷制作原料,陶瓷学中称之为“大同土”。1959年,地质专家沈永和先生在其《论高岭岩》的著作中,首次将它命名为高岭岩。怀仁高岭岩储藏量巨大,是全国四大高岭岩产地之一。此外,怀仁及周边邻近地区所盛产的长石、石英石、粘土、石灰石等,都是制瓷的优质原料。怀仁位于大同煤田,地下的“乌金”为怀仁陶瓷生产提供了丰富的燃料。
从原始陶器的出现到今天陶瓷产业的形成,从偶然到必然,怀仁拥有的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吸引了一代又一代陶瓷工匠于此安身立命,创造着灿烂的陶瓷文化。
贾兰坡教授在考古挖掘现场
1937年,我国著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教授在怀仁鹅毛河下游鹅毛口村发现一个规模较大的古石器制造场遗址,此石器制造场被断代为新石器早期,距今约一万年。上世纪八十年代,鹅毛口当地农民在耕地中发现陶器碎片,应为新石器时期人类制造的原始陶器。
上世纪七十年代,故宫博物院专家在鹅毛口内张瓦沟发现了宋、辽、金、元、明、清六朝烧制陶瓷遗址。叶喆民著《中国陶瓷史》载:著者1977年考察该窑址(怀仁窑)时,曾采集到白釉、黑釉、酱釉、白地绘黑花、黑釉划花、白釉灰地剔划花、辽三彩、钧釉等瓷片,还有鸡腿瓶残片,多属辽金之物。可见怀仁于辽、金时代为兴盛之地,陶瓷业发达,留有许多遗存。
怀仁窑历史上以烧黑瓷为主,兼有白瓷,细白瓷施用化妆土。
怀仁窑油滴釉
怀仁窑黑釉瓷器釉质甚精,著名品种有油滴。油滴是黑釉瓷烧制过程中的一种结晶表现,从保存在上海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怀仁窑银油滴碗可以看出,怀仁窑油滴的特点是油滴发育饱满、斑点大小一致,间距排列有序,釉斑光亮。
怀仁窑的装饰特色,主要是釉层剔花和划花,黑釉剔划花剔划的是釉层,白釉剔划花剔划的是化妆土,而后再罩一层透明釉。黑釉剔划花出现于宋代,以山西北部的瓷窑常见,怀仁窑的黑釉剔划花是利用黄土釉烧成后的黑色和经过剔划后露出的坯体色以强烈对比形成清新明快的花形,是一种既单纯又丰富的单色艺术。
怀仁窑不仅有“硬笔”装饰的杰作——黑釉剔划花,而且有“软笔”彩绘的瓷器,在窑址曾采集到白地黑花瓷标本,纹饰简洁、率意,具有晋北民间艺术特色。
在怀仁这片土地上,一直有陶瓷业长时间的存续,直到今天,形成煤炭业之外的第二大产业。
来源:凤凰艺术-收藏投资 作者:张茜茜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