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8-31 09:58
商报记者赵炜
出身于水乡周庄,性喜古物,在玉雕人林立的苏州,张建宏不自觉透露出一股儒雅气质来。他的玉雕作品往往都与苏州的山水、园林有关,苏帮文化在他的作品中显现无遗。那是一种很静谧而温润的感觉,似是在欣赏完他的作品后,内心留下了一份谦和与平静,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身为一名玉雕艺人,全身心做好苏作玉雕足矣。也许正是他不骄不躁、潜心于玉雕之中,才能看到山水牌不拘一格的魅力。
张建宏,字润生,号琢之。作为从小在小桥流水之中生长的苏州人,江南文化浸润了他的思想,使他对于传统文化分外喜爱。他尤爱书画,也许正是从山水之中不断汲取灵感,才有了他今日山水牌的成就。1994年,他开始跟随老师黄鹤钟学习玉雕工艺。黄老师是原苏州玉雕厂的技术骨干,张建宏得到其指点,从仿古玉器为开端,不断在玉雕的世界里成长。在多年的积累中,他开始深入理解这简单的“工艺”二字:工,是一切艺术的骨架、是一件作品的根茎;艺,是作品的花和叶,是作品的灵魂和气质,体现了作品的生命价值。
经过多年的磨砺,在黄鹤钟艺术层面的教点之下,张建宏的“工”已然非常扎实,但论到一件作品最为关键的“艺”,他自称还是在不断摸索的阶段,这显然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
如何在“艺”上有所精进?张建宏格外踏实,并未选取太过花哨的题材,而是从身边的一景一物去感受,去提取。张建宏的一套《姑苏小景》正是从这样的情感中而诞生的。《姑苏小景》的灵感源于苏州当地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张建宏说,平日里他便喜欢在自然中漫步,从中找寻易被人忽略的、微小的美好,记录在自己心头,在创作时脑海中就自然生发开来,细细体现在作品之上。
说是“姑苏小景”,但在玉牌中,张建宏融入了自己的独特巧思,这些景象里有姑苏的元素,但更是他所希望的生活,在日益纷乱、繁华之中,每个现代人同时也都向往理想的“桃花源”,给予内心恬淡的平静。八块形状迥异的玉牌,却共同传达出“繁中置简、静里生奇”的山水蕴意来。
在这些玉牌中,张建宏从“高远”取景,显现出两个特点来:郁郁苍苍、浓厚朗润的山色与远近相形、虚实掩映的空间感。张建宏坦言,之所以能有这样的面貌,一方面是自己对于画意的理解与诠释上的变化,还有的便是自己在周边的亲历游走,东山、西山、木渎、虎丘,每一处苏州之美都深深印刻在他的心中。所有作品里,浮雕与浅浮雕的组合让山水鲜活起来。玉牌中央,山峦连绵起伏,由近至远不断推开,山峦和沙碛同中央平行;玉牌下方,水面开阔,一道道沙碛与坡丘在水上与岸边延伸舒展,二人同泛一舟顺水徜徉,岸上则树木繁茂,似有牛羊在悠然食草。杂木顾盼有姿,形态各异,而远山则体势分明,起伏平缓,坡丘相抱,在聚拢和延展间突显出节奏的变化。而虚处描绘的流动烟云与溪流,增添了画面的整体纵深感。
砍斫状的短条子皴和浓密的苔点表现出稠密交叠的石岩和峦层,交错纵横的点线形成有条不紊的动感,恰能表现出远近空间的层次,而各色林木与点景人物的加入却并不显杂乱,反倒生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来。茅屋、云雾、山石、树木、流泉,诸多元素能运动得如此恰如其分,可见张建宏的深厚功力。他把画者纵横山野之趣、寄兴于林泉之乐的闲适情怀传达得淋漓尽致。
再如张建宏去年的金奖作品《山水牌》,一面保留天然皮色,另一面在白度细度俱佳的玉牌上,创作出的意境能体味出不同的滋味来,乍看之下,上端的山石险峻,隐约处还能发觉几株松树,中部探出一枝虬劲松枝,可窥知苍松之繁茂。但细细一瞧,高山流水、亭台楼阁、扁舟等物却被细致地雕琢在角落之中,不显拥挤,却流露出一种从容淡定,相得益彰。整块玉牌因其合理的规划,表现出高雅脱俗,畅怀隽永,达到天人合一,静心明志的意境。
正是不断沉浸在姑苏山水之中,张建宏能解读出雕刻语境忠于时代形式美的化工之巧。他的作品看似朴质脱俗,但只要往里再探几步,就能体会出他颇具深意的智慧。他深谙“材美工巧艺为先”的道理,在守常中开拓与变革,刻画着作品的时代精神。对于“常似非常来,变从有常起”,他把握精准。
张建宏常说,自己与玉本身一定是有着不解之缘,他在雕刻中,感觉玉反哺他许多心灵上的养分。经过10年的创作于刻苦钻研,张建宏于2004年成了自己的工作室,名曰“玉缘”,也算是他对于玉石的一种直抒胸臆。但随着对于玉石的摸索与情感的升华,“玉缘”更名为“琢石”,却也有他的一番陈述,常以玉为伴,对璞玉的“璞”字有了会心的认识,也时常自喻“根系山石之璞”。对于它事皆可不闻,“何可一日无此君”焉?玉有美德者,令他满心欢喜。从单纯地“恋”石到日后的“琢”石,正是他心迹的表明。
纵观自己多年的玉雕生涯,他说,自己的很多特色,与书画上的热爱不无关联。在雕刻技艺中,他采用多层次的设计布局与雕刻手法,也成为他能充分展现玉质缜密、细腻、润泽的一种雕刻方式。他也善于将现代美学的理论与知识,巧妙结合到作品之中,例如他融入了现代美术的透视法,用深浮雕、浅浮雕和薄意浮雕的传统手法加以体现其中,使得山水玉牌形式多样。在他的玉牌中,你能见到大量的阴与阳、空与实、疏与密、方与圆、线与面的艺术手法处理,他驾驭住了各种题材的艺术美感与创作内涵。
在玉雕路上,张建宏已经谦逊、淡然地走过了20多年的征程,他早没有了初涉时的稚嫩,俨然成为在山水牌之上能纵情发挥、毫无顾忌的玉雕艺者。就像他最初思索、追求的那样,把“工”修炼得纯熟,在“艺”之上才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创造之力。显然,张建宏追寻着他企盼的那种境界,并执着前行。
来源:华夏收藏网-名家动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