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挥毫落纸起云烟——陶雪华书法

2025-07-21 07:34

书法之美,美在于气韵生动的一笔一划之间,都蕴含着书者的情感与意境,所谓“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而令人为之动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541a5c6f9762a1ca6032299bcf2b424c.png

陶雪华书法《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在当代书法的璀璨星空中,陶雪华以其“垂露春光满,崩云骨气馀”的独特艺术魅力,成为了一位令人关注的当代草书领军者。他凭借着非凡的天赋和灵性,在草书领域不断探索,师古不泥,自出机杼,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达到了令人瞩目的艺术高度。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feba3350e4450a8558c83d936ac47e73.png

陶雪华书法《李白·登泰山》

陶雪华天性热爱书法,童蒙时期便沉浸在迷人的书法世界,打下了坚实的童子功基础,早年即踏上了漫长而充满挑战的书法之路。陶雪华自命是一个学习书法的行者,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他遍临古帖,颜真卿的雄浑大气、柳公权的骨力劲健,都在他心中种下了书法审美的种子。日复一日地临摹练习,不仅锻炼了他的笔法技巧,更培养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f6a349fc6a70c525ae33de4afcb51567.jpg

陶雪华书法《东方虬·春雪》

随着阅历的增长和技艺的提升,陶雪华逐渐进入到草书的境界,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历代草书大家的智慧。张芝的古朴醇厚、二王的飘逸潇洒、颠张醉素的狂放不羁、孙过庭的流畅自然、黄庭坚的长枪大戟、祝枝山的纵横恣肆、王铎的跌宕起伏、傅山的连绵缠绕……他都一一精心研习,从笔法、结构、章法到墨法,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在临摹的过程中,他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才情和悟性,能够迅速捕捉到古人书法的神韵和精髓,并且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d6e2e46d30eb4a60dca7635c27b14814.png

陶雪华书法《曹雪芹·咏红梅》

米芾说,古人笔墨,自有不同,各立面目。陶雪华深知,艺术的生命在于熔铸出自己的风格和面貌,如果一味地模仿古人,书法艺术就会失去生命力。当然,在博大精深的传统书法面前,能够全面集成吸收为己有的,很难;能够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发展的,更难;能够在传统与创新的融合中写出自己的风貌的,则是难上加难。陶雪华在历代大家的书法中找源头,找传统,找笔墨,在历代的碑帖中找激情,找灵感,找新意,在笔墨的情趣中找诗意,找境界,找自我。陶雪华找到了,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笔墨风格,找到了属于自已的书法意境,那就是刚柔相济,文墨相兼,圆润间透着遒劲,俊俏中凸显古拙的面貌。深厚的传统功力,妙悟的艺术灵感,让陶雪华的书法溯源求宗,博采众长,既从古人的墨迹中撷取笔法,又在妙悟的揣摩中别开生面。诚如苏轼所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既笔笔有法度,又字字有新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66c262622cf5a19d634407c56d786787.jpg

陶雪华书法《林逋·北山晚望》

“书至成时,神奇变化,出没不穷,”陶雪华的草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草书作品,线条流畅而富有张力,既有传统草书的飘逸灵动,又有现代艺术的简洁明快。在结构上,他巧妙地运用疏密、开合、大小等对比关系,使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和谐而又充满变化的整体美感。他的章法布局大气磅礴,充满了节奏感和韵律感,仿佛一首激昂的乐章,让人在欣赏中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44968bcda0ca4769b8362c37b9d2c29d.png

陶雪华书法《晏殊·蝶恋花槛菊》

在陶雪华的书法中,处处可见其匠心独运的精巧构思,每一笔都仿佛是灵魂在舞动,能够让人沉醉其中。无疑,在当代草书领域,陶雪华以深厚的传统功底、独特的创新精神和鲜明的个人风格,理应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大家。与那些虽有娴熟的笔墨技巧、却缺乏笔墨语言;虽有花样百出的艺术样式、却缺少传统书法的优秀品质;虽有视觉的冲击力、却缺少内在的文化张力。与由此而形成的当代书法整体上传统文化的失落和当代精神的贫乏相比,陶雪华的书法就好比是一支不同凡响的嚆矢,一鸣惊人,在博得喝彩的同时也为书坛增添了一抹亮色。他的艺术成就,不仅为我们展现了草书艺术的魅力和无限可能,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6f605ec85151c4de88b1fcbe027b7421.png

陶雪华书法《李白·和卢侍御通塘曲》

如今书法已成为陶雪华生活的一种存在方式。其实,书法不仅可以表现生活和艺术,它本身也可以成为一种艺术的生活方式。显然,陶雪华作为一位书法的行者,他已经将书法创作当成了一种人生修行的过程,他在笔墨的挥洒之中婉如闲庭信步,径直地走向翰逸神飞的诗意和远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772c6dd5ba75eafd8b6fc4db3713318e.png

陶雪华书法《刘熙载·书概句》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天陶雪华的书法创作已进入到了人书俱老,佳作叠出收获期,祝愿他在成功的喜悦中勃发前行,“笔底春风挥不尽,东涂西抹总开花”。

文/罗杨

2025年7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5f4f1c647359d91d6c3dd62379d3b44d.jpg

罗杨,中央文史馆特约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六、七届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曾任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3e555ecf157f01e18c587bb32d84095c.jpg

陶雪华,1950年出生,浙江金华武义陶村人(陶渊明后裔聚居村),字亭霏,号石泉老人等,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2018年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近现代名家书法集—陶雪华》;2019年9月在中国民族文化宫举办“雪华墨迹——陶雪华学书六十二周年向国庆献礼展”暨《中国近现代名家书法集—陶雪华》首发式;2023年4月在北京荣宝斋举办“漫漫书中路  且行且求索——陶雪华书法艺术展”。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