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不想做影帝的老干部不是好雕塑家

  家是避风港,家居的选择能看出一个人的品味和修养,美居美学就是品味,我的品味要比普通人稍微好一点,比不普通的人稍微差一点。

——蔡志松

  罗丹、米开朗基罗、亚历山德罗斯、非狄亚斯,即使是这些存在于历史中的伟大名字,在我们单纯的想象中,总觉得雕塑家是在“泥泞”环境中热血沸腾的“疯子”,这些不显于人前的雕塑家的工作室状态,总觉得是一种“蓬头垢面”。今天栏目组走进的雕塑工作室却干净的“一尘不染”,说是个博物馆可能更加贴切些,而这“博物馆”的馆长像是从简?奥斯丁的小说中走出的绅士,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聊的雕塑家——蔡志松先生。

  蔡志松简介:国际著名雕塑家中国雕塑界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曾获巴黎秋季沙龙最高奖“泰勒大奖”、“洛克菲勒中国杰出青年艺术家大奖”、“岗松家族基金奖”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奖”等大奖;并曾获评:“2012全球100名艺术领袖”、“中国艺术权力人物”、“中国风度人物”、“全球华人时尚领袖”等;作品曾三次创造中国雕塑家在国际市场上的最高拍卖记录。

  谈起艺术美学,有的人喜欢云淡风轻,有的人喜欢浓墨重彩,有的人喜欢一笔带过,有的人喜欢精雕细作。在蔡志松先生的眼中,美有很多方面,有世俗的美,也有专业的美,而重要的是作品本身给人带来的启发和思考。在他的观点中艺术是引导大众,而不是娱乐大众的存在。任何艺术创作,特别是当代艺术创作,不仅仅是要借助当代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更重要的是借助传统文化,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鲜活,有自身的特点。蔡志松先生告诉我们,他觉得能生长在这片土地上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这片土地充满了传统文化,充满了历史和当代的各种鲜活元素,是能够激发艺术家创作的肥沃土壤。

  蔡志松先生的工作室坐北朝南,有着很好的通风和采光。外墙的红砖和泛黄的爬墙虎叶子在阳光的照射下弥漫出一种温暖的味道,这和室内全白色的雕塑“展台”布置效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进门后首当其冲的便是一个小小的磁悬浮“浮云”装置,工作室上下左右的空间切割结构呈现了多元化的视觉效果,隔断采用简单的白色格子置物架,架子上摆放着蔡志松先生作品以及照片。看似随意却经过精心布置的展架,大大小小的雕塑作品琳琅满目,墙上悬挂着铅制作的《故国》系列中的《雅》卷轴和作品版画,会客区摆放着一副铅制作品《玫瑰》。

  以《故国》思人性,以《浮云》谈人生,以《玫瑰》诉爱情,在这个与蔡志松先生有着10年羁绊的空间里,这三者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

  蔡志松:这个工作室有500平左右。我运气不错,这里还没有被拆迁。对于艺术家的工作室,特别是雕塑家的工作室,光线是很重要地,尤其是自然光,对于雕塑的形体转折都会起到很丰富地协调作用。而工作室的视线高度也需要多元化,所以我的工作室都是建立成两层的,这样既可以俯视作品,也可以平视。而且我喜欢把空间上下左右切割一下,这样会很好看,当然最主要是上下切割出来视觉效果会非常好。

  在蔡志松先生的工作室中,最显眼的装置便是他的雕塑作品《故国》系列中的《颂》。

  蔡志松:很多人第一眼看《颂》系列都以为是兵马俑,其实这和兵马俑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只是借鉴了秦代的服饰和发饰,塑造的手法和表现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

  《故国》的《颂》展出的时候引起过一些争议,很多人说作品弯腰驼背,有损中华民族的形象,甚至与米开朗基罗《大卫》的健壮的形象相比较。但是蔡志松先生认为《颂》的形象设计是作品本身的需要,想要表达一个比较内敛、含蓄、低沉、谦虚的东西。蔡志松先生告诉我们,如果有很多细节展现在人们眼前,反而会让作品弱化,而他的处理方式就是把作品尽量往回收而不是往外放,只把最中心的东西表现出来。

  Q:《颂》系列乍一看很传统,但是铜皮包在外面又很当代,为什么这么处理呢?

  蔡志松:铜本身就是一种很传统的材料,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当代艺术是用材料语言的形式去呈现的,然后结合传统曲线和造型去彰显其表现力。如果我们单纯的用传统去塑造,那肯定不符合当前的语境,而我觉得不符合语境的艺术是不会产生广泛的共鸣的。这和空间设计是一样的道理。现在的语境是丰富的,各种生活元素交织再一起,各种文明、技术、科技、信息手段,都让不同地域间的交流更加丰富了。

  Q:若把您的理念和创造手法结合打造家居设计,又有怎样的结合方式呢?

  蔡志松:这个有很多的结合点。前段时间我去新加坡参观一个藏家新盖的别墅,别墅的外墙用的就是《颂》系列铜皮的表现方式。这位藏家本身也收藏我的作品,而且特别喜欢,所以他的窗户到天花板,外墙甚至到外墙的立面,全是这种贴铜皮的做法,真的挺好看的。

  材料的选择需要符合表达主题。如果材料和主题不般配,那么这个创作是属于失败的。《故国》系列后,蔡志松先生又创作了《玫瑰》系列和《浮云》系列作品,让当代材料更好更广泛的融入到空间运用当中。《浮云》适合用任何的形式的空间放置,而《玫瑰》非常符合现代审美要求。

  如果说人生如浮云,爱情则犹如重铅,而用铅打造的《玫瑰》,是蔡志松先生对爱情的阐述。铅既可以塑造,又容易损毁;既柔软,又沉重;有时光泽绚丽,有时又十分沉寂;铅在平常状态下非常稳定,但在融化消亡的刹那会释放出毒素,这和爱情的理论特别相似。蔡志松先生告诉我们,如果用其他的材料来做玫瑰,那么作品要表述的语言就变了。

  蔡志松:“铅”既可以塑造又容易损毁,是需要维护的,所以《玫瑰》的保存和维护都很重要,这和爱情一样:两人刚开始的时候特别好,但是不维护是不行的。

  若作为装饰,《玫瑰》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之一:比如楼梯的转角处放上一枝,走廊尽头挂上一副,或者玫瑰的图案做成版画、墙纸,还可以做成地毯、靠包。而铅本身的灰色又是一种特别高级的颜色,绚丽又沉浸,容易脱颖而出;而正因为是灰色,既有一定的融合性,又有自己的独特魅力。艺术和生活的结合是多方面、多元化、多角度的。无论是人还是物品,所谓品质都很重要。

  虽然工人家庭环境的童年和蔡志松先生目前的专业风马牛不相及,但也可能母亲矿业研究的背景造就了他对材料的敏感性。从偷画别人的板报到后来学习雕塑,从3年奋斗考进中央美术学院到2001年国巴黎秋季沙龙的“泰勒大奖”。蔡志松先生始终坚持的是做有文化的设计,涵盖历史的同时,又能把历史用当代的手段表现出来。生活,是检验设计的唯一标准。

  故梦山河,故国豪情,浮云百态,铅重如情。

作者:蔡志松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