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课堂 | 如何拍好鹭鸟觅食

2015-09-10 00:00

  鹭鸟常见的有白鹭、池鹭、夜鹭和苇鳽等。他们觅食的规律相近,每天一大早就飞往水田或河溪、池塘觅食,直到傍晚才准时归巢。鹭鸟不是鹤类,却有着鹤一般飘逸的神韵,觅食姿态优美潇洒,性情温文尔雅,十分惹人喜欢,是影人喜欢拍摄的题材。如何拍摄鹭鸟觅食,笔者就拍摄中的实践体验谈点体会。

  坐等鸟来

  图1

  这种方法有点笨,类似“守株待兔”。坐等不是盲目地瞎等,而是事先要经过考察,知其出没场所,带个小凳子坐等鹭鸟的到来,虽然遇到的机会少些,但当它到来时,你已在那里了,它的警惕性会下降很多,这同你发现它,再去靠近,情况就大不相同。例如拍摄苇鳽

  ,它喜欢出没在小鱼小虾比较多的荷塘,喜欢用强有力的双爪牢牢抓住莲干,观察周围动静,一旦发现小鱼小虾,就伸长脖子,目不转睛的盯着目标,这时姿态优美,要及时按下快门。图1便是苇鳽发现食物准备出击的场景。

  要有足够耐心 拍摄鹭鸟觅食瞬间,足够的耐心是必要的。鹭鸟特别有耐心,它在池塘或水边等待鱼虾接近方才捕食,有时候半天捕不到食物也不着急,人们叫它“长脖老等”、“憨老等”。落到一个地方,不像鹬类,来回走动,去寻找小鱼小虾及其他软体动物,就是“憨等”食物出现,如果荷塘鱼虾较少,不受惊吓,在一个地方呆上几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当然也会小范围移动。要想拍出觅食瞬间,和它比耐心是关键。当它发现食物以后,便会行动敏捷、准确无误的抓到食物,食物较大时并不马上吞吃,甚至会叼着美餐落到树上或池塘边去享用。这时正是你拍摄的好时机,按下快门,就能获得一张生动的图片。

  抓住美好瞬间 鹭类觅到食物享用时,有时食物较大,并不能一下子吞吃下去,食物会在嘴里翻来覆去调整,觉得方向合适,再吞咽下去。当食物吞咽时,部分已经进去,部分还在外面,鹭鸟的嗉囊会像气球一样涨得鼓鼓的,嘴里的鱼还没有完全进去,嘴外还有鱼的尾巴,场面生动、有趣,这时及时按下快门,就能淋漓尽致反映鹭鸟吃相,图2就是池鹭在享用食物的场景。

  图2

  技术要点 拍摄鹭鸟进食,为把图片拍的清晰锐利,最好使用三脚架,如果是防抖镜头,关掉防抖开关;“距离产生美”,拍摄鸟类越近越能拍出“数毛效果”,因鸟类都很机敏,长镜头或“隐蔽”必不可少;为确保场景不被丢失,造成遗憾,开启连拍模式;点对焦,焦点对准眼部或头部,为保证鸟全身清晰和拍摄质量,景深不易过小,光圈不易过大;条件允许,为了更好的还原鹭鸟的羽色,最好是顺光拍摄及使用RAW格式,便于后期处理和裁图。

来源:人民摄影报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