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9-11 00:00
●●●现在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写一盆我经历过的龙舌兰。
几个月前的那一天,龙舌兰被卖花老头摆在街上的时候,这个世界没有多余的寓意。天上的太阳把楼 群挤压成集中的人群,让人们彼此踩来踩去,这是白天。路灯照亮的时候,汽车就把人群的影子碾的支离破碎,这就是晚上了。所谓现实与梦,不外乎就是这个世界在那一天的全部寓意。
那一天,我是在街道拐角遇见的卖花老头和他的龙舌兰。当时我漫不经心的在人群里碰撞着行走,老头就那么的把他的龙舌兰摆在街道拐角挡住了我毫无目的的心。这就使得我用两秒钟的时间瞟了老头几眼。街道刮着的野风藏起了老头的眼睛、手臂和他的脖子,这就显得花盆里的龙舌兰愈加碧绿,以至于在当时深秋愈寒乍暖生命存在的不太真实,我是一下子就决定买下老头的那盆龙舌兰。总之,我掏出口袋所有的钱(不超过五元钱),小心翼翼的抱起了龙舌兰,并且怜悯而又轻声的陪着不是:"不好意思,这盆花就算我替你护养了"。毕竟在我认为,龙舌兰的真正主人属于卖花老头。这在逻辑和事实上根本无法统一。逻辑上,我掏给卖花老头五元钱,卖花老头送给我龙舌兰——公平交易,周瑜打黄盖。事实上,我虽然给了卖花老头五元钱,我却要抱走他的龙舌兰,事实上就是我掏给老头五元钱后,我有龙舌兰老头却没有。事实上好多问题的事事非非根本不能用逻辑上的等量关系来计算。因为有这一层意思,我总觉得抱走老头的龙舌兰多少都显得有些许不道德,虽然我给了他五元钱。
总之,在那一天我抱走卖花老头龙舌兰的情形大体就是这样了。
记得买下龙舌兰的那天,我用了几盆清水来搽洗已尘封成历史的窗台,一阵微风吹进来,阳光也就进来,躲在黑暗角落准备越冬的苍蝇顺风而去。于是我打开音乐,把龙舌兰摆放于窗台上,把我的美好心情延伸到窗台上龙舌兰衬托成的背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阐述的是古人对大自然的一种情怀吧!想必做古的中国先人们不乏侍弄花草的高手。对于我来说,具体到护养龙舌兰这一方面,我纯粹是外行。我不知道我是应该让龙舌兰晒在深秋的暖阳里,还是应该让龙舌兰独自处在阴着的墙角。其实,不可否认,我买下卖花老头龙舌兰的时候就根本没有寻常心。在这里,龙舌兰的生和命被我的“需要”所代替,我只是一味的把它摆放于我的窗台上让它成为我下班归来性情愉悦的理由。我只是在我喝水的同时,才顾及它那娇嫩的、水蛇般的墨绿色生命枝叶。因为,我真的不知道龙舌兰除过“口渴”和“饥饿”之外还会有别的什么需求,例如象人的痛苦、欣悦、被伤害等等,这是折磨人的事情。更残酷的是,我几天出门归来,看到龙舌兰、一片枝叶的墨绿已经褪去,松软的把它的脑袋耷拉在秦朝瓦罐上,我的龙舌兰终于在不紧不慢日子的经历当中,沿着它的宿命露出了它的老态龙钟、沧桑而又枯黄的面容。
灵魂会从身体中被摄去,龙舌兰的青春也在远离它的生命。龙舌兰接连枯萎的几片枝叶就像人衰败的样子,令我对龙舌兰产生了厌恶的情绪,我甚至于不愿承认我的生命经历中有这盆龙舌兰。因为,我除过眼睁睁的看着它生命中的墨绿离我越来越遥远之外,再无任何办法使这一切起死回生。
可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有一天,我正在公司上班,龙舌兰被愤怒的大风从窗台上掀离。于是,龙舌兰在这一场灾难中露出了它那纤细而白皙的叶茎,象蛇一样还未褪尽绿色的叶片平静的贴伏于冰冷的地面上成为死去的孩子。我下班归来,慢慢的蹲下身来,呆呆的看着这一切,心情坏到了极点。龙舌兰就这样残忍的要离我远去吗?细心的邻居终于从我紧缩的眉间读出一种对花草的悲伤,于是轻缓的把龙舌兰和破碎的花盆扫进了垃圾堆。
接连几天的冬雨疯狂的刺冽着大地,泥泞着我的心。我好几次经过垃圾堆看到我那曾经墨绿的、青春过的龙舌兰,在睡梦的惶恐中,我甚至感到它起死回生,在寒裂的雨夜中显现它的灵光。但理性使我摇摇头,躺在床上的机械肢体无动于衷,冰冷的拒绝承认一切。
龙舌兰最后的结局是离开我的经历、我的空间、我的生活连同其他鸡毛蒜皮的垃圾一块拉到遥远的不被我所知的地方去了。所以,我的生命中有关一盆龙舌兰的经历到此而至。
但是,有关龙舌兰的故事却远远没有完。因为我是活在现实世界的一个人,假如我没有说错的话,其实龙舌兰的花魂根本上升不到人的意志。一盆花草的生命从无到有再到无的过程于‘人’而言显得微乎其微,花草是没有思想的,充其量它生命的全部内容只是人漫长岁月中经历的极小一部分,只要我愿意,我可以把全世界的龙舌兰搬入我的房间任其肆意疯长来填充我一塌糊涂的人生。但我觉得这一种做法一点也不好玩。因为人的经历和岁月的流失是成正比的,经历成了漫长生命里程上的磨难,这失去的一切却无法改变,在这个庸俗的世界上,人是不能后悔的。经历过的一切你都不能后悔,只能悲壮的接受。不后悔怀念我爱着的龙舌兰、不后悔缺少、不后悔选择、不后悔无聊、不后悔被伤害、不后悔绝望而有无奈的活在这个庸俗的世界上。
2001.8.2
何理于西安南郊
作者简介:
何理,《本地》杂志主编,艺术家。
文字类稿件发至邮箱
laigao@10wenhua.cn
▁
影像、视觉类发至邮箱
yingxiang@10wenhua.cn
来源:拾文化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