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方敏儿   展览简介:   “无所不在”可以理解为局部或组成元素的极度普遍性,一种间接的于所有地方的存在。张丹此次在北京举办首个个展,所展示的空间装置作品,力图让观众从作品出发而延伸出更多的"> 微信分享图

无所不在”---- 张丹个展开幕

2016-09-11 21:58

class="BSHARE_POP blkContainerSblkCon clearfix blkContainerSblkCon_14">
185985582244116333

  策展人;方敏儿

  展览简介:

  “无所不在”可以理解为局部或组成元素的极度普遍性,一种间接的于所有地方的存在。张丹此次在北京举办首个个展,所展示的空间装置作品,力图让观众从作品出发而延伸出更多的思维空间。在当下极度物质化的社会里,通过艺术家在生活各处所发掘的现实物质品的再造和制造的过程,延伸出多维的呈现方式和指向,其中不乏艺术家极其纯粹的思维模式,让观众能在展览中慢慢抽取出他所生成的独有空间,并去感受艺术家从具体的物质世界中所剥离出来的有无尽可能性的世界观。

  开幕时间:2016.9.9(周五)16:00

  展览时间:2016.9.9—2016.9.27

  策展人:方敏儿

  主办机构:ZERO零艺术中心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中一街

  左起: 鲁迅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系系主任 陈小文教授   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 李象群 教授   著名当代艺术家 沈少民   鲁迅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系系副主任 张丹  著名策展人 方敏儿  左起: 鲁迅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系系主任 陈小文教授 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 李象群 教授 著名当代艺术家 沈少民 鲁迅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系系副主任 张丹 著名策展人 方敏儿

  给張丹的展览写文稿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的作品本身給予的信息量不是写篇文章就可以涵盖的。我节选几句最近我们在微信上的对话,也算是一种剧透吧。

  张丹:“前些时候看了些展览,作品完全不考虑自身文化背景和先天条件是否匹配 ,愣是把一些貌似深刻的主题编织在自己的作品里,对西方当代艺术思潮一厢情愿的误解和硬性植入已经是一种常态,我不以为然。”

无所不在现场照无所不在现场照

  大象:“切割西方艺术思潮,断层嫁接产生的异象,是一个阶段性的产物。人们总是习惯以思想和意义来绑架作品,更着迷那些流行、浮夸、矫柔造作的空洞形式,加上中国符号营造的玄学,误以为依附这些华丽的噱头,就可以与历史和当代贯通。缜密的判断掌控下的思维,破坏了原始的创作情绪。被经验和政治正确所驯服的人,作品都不免显现出阉割后的虚假完整,散发着自以为高明的浅薄,俗称高大上。”

无所不在现场照无所不在现场照

  张丹:“这一时期画画得少了,感觉在传统架上绘画的范畴里,已经无法满足对新材料探索的饥渴。我去景德镇做了一批陶瓷观念作品,艺术的表现力拓宽了不少。在熟悉新材料的制作过程中,念生,念转 ,念灭,可以无中生有,也可以由有到无,领略了造物主创造的喜悦。”

  大象: “”

无所不在现场照无所不在现场照

  张丹:“我又重新思考了中国文化的本源,對冥的不可知、不可说着迷。这个阶段的創作,围绕着对冥的思考。”

  大象:“ 在這混浊麻木的時代,只有仰望星空思索死亡和无极的黑暗,才能令人才思泉湧。”

无所不在现场照无所不在现场照
无所不在现场照无所不在现场照

  張丹: “我一如既往的努力建立一个理想的准则,为了实现目标,刻意的遵守,试图沿着这条直线走下去,在实际操作时却事与愿违。我不再执着,我只能用一个无心的动作掐断念头的发展,因而形成形而上的隐喻。”

  大象:“这是你主动的放弃和回归,也是对以往经验的颠覆。这将是一批感悟性的作品,是对文以载道的赤裸裸的批判,让生命在松弛的状态里自由呈现。”

无所不在现场照无所不在现场照
无所不在现场照无所不在现场照

  大象

  2016年8月15日夜 於奥斯陆

  无所不在-- 张丹个展

  艺术家:张丹 策展人:方敏儿

暗物质暗物质
暗物质暗物质

  “无所不在”可以理解为局部或组成元素的极度普遍性,一种间接的于所有地 方的存在。1 张丹此次在北京举办首个个展,所展示的空间装置作品,力图让 观众从作品出发而延伸出更多的思维空间。在当下极度物质化的社会里,通过 在生活各处所发掘的现实物质品的再造和制造的过程,延伸出多维的呈现方式 和指向,其中不乏艺术家极其纯粹的思维模式,让观众能在展览中慢慢抽取出 他所生成的独有空间,并去感受艺术家从具体的物质世界中所剥离出来的有无 尽可能性的世界观。

暗物质暗物质
暗物质暗物质

  “无所不在”源自于中国古代思想家庄子对整体世界、所有事物以至于空间和 时间的一种诠释2,不止庄子,其实我国古代哲学思想3源远流长,无数的学者、 作者、理论家根据几千年的古藉文献理论再加以阐释整理、评论、研究,其影 响力,对中国文化启蒙与发展一直有著深远的影响。但回望近代社会,经过百 年翻天覆地的颠覆与改变后,如大家所见,虽然依旧有很多人在读孔子、老子、 庄子、孟子等这些两千多年前百家争鸣年代的著作,但在急功近利的社会里, 真正能够感悟到这些理论,融入内心并行走于天下的又有几人呢?

暗物质暗物质
暗意识暗意识

  张丹一直身体力行地开展艺术创作,以此来实践对世界与自我的理解,以此来 感受世上万物皆有的特定意义与存在性4。他的作品中,有废弃泡沫塑料的再造 物,也有在景德镇的原创作品。景德镇,这个自古以陶瓷著称的地方,张丹没 有创作一件常见的具特定功能的陶瓷工艺品,而是用手直接去感受陶泥、感受 水和各种材料,随性而得各种不规则的形状。

暗意识暗意识
暗意识暗意识

  比如在创作“暗意识”之时,张丹会进入一个下意识状态,用手捏出一些没有 任何意义的形状。在此过程中,他尝试无我和物我不分的状态,去感受此刻的 “世界”,这一切物皆“无所不在”的世界,予各物以独有的深意。这些形状 不规则的陶瓷,摆放在一块常见的瓷造方形地板上,同上黑釉5,进窑遇热后, 两个本不相关的物——不规则形状的陶物与板正四方的瓷板粘在一起,融成一 体……。四方空间与随意捏出的形状,形成对比,但偶而张丹将不规则形状的 陶物刻意排列成有序的图案,这又彷佛跟方正的瓷板产生一种默契。艺术家在 整个制作过程中,巧妙地实现了物我一体的无形无我境界,与现象世界中一定 之物的互动。

暗意识暗意识
流

  从原本无意识的形态出发,最后“落笔”于一方等边正四边形,共一百多件的 陶瓷板块,摆放在一个空间里,这些作品难道就是我们在现实社会中的局限枷 锁同自由个体之间的矛盾吗?这些在当代社会中既随见,又值得反思的部分。

流
流

  韩林合,游外以冥内,商务印书馆,北京,2016,页 3

  陈鼓应,庄子的开放心灵与价值重估--庄子新论,中华书局,2015, 页 156

  “哲学”是现代的概念,古代中国没有我们现在的学科分类意识的,这里只作为一个统称。陈少明,齐 物论及其影响,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页 9

暗意识暗意识
流

  陈鼓应,庄子的开放心灵与价值重估--庄子新论,中华书局,2015, 页 14

  值得一提是黑色本身隐藏著世界存在的主要的七种颜色,而颜色也是构成艺术的其中一个重要元素

  观众以此诠释“看似独化,但又可相无”6的感悟。由每件独立作品伸延至整个 展览空间,观众悟出经验世界以外的可能。

  抛却各种科学研究或哲学角度,大家也能凭直觉认定,我们日常之物品都不会 从天而降或无中生有,它们最根本的源头无一不是大自然。很多不环保的材料 却有一个同样的定律:它们从大自然中提取,经过再制造后,却不能被溶解回 到大自然。

暗意识暗意识
流

  张丹另一系列作品“流”中的泡沫塑料一物则予以极致体现,虽然有说可能是 一万年、两万年后最终可以被环境溶解,但相信不会有现代的人能见证那一刻。 这些被废弃的泡沫塑料现在被张丹回收,并再重新变成“原材料”。张丹亲自 去到回收再造的机器现场,并抓住了废弃泡沫塑料由机器里出来由稠密的液体 变成固体前的那一瞬间,张丹在某一刻主动中断后直接用双手,在无意识中将 之捏成另外一件“物”。在稠密的液体在流淌的过程中,艺术家主动进行干预, 并与新形成的“物”直接发生不可分割的关系。那刻或许是一种物我齐一的一 个没有界限的境界7,这些“物” 摒弃了一切杂念,承载了艺术家集中的精力。 再造塑料背后的悲悯与艺术家敏锐的感知,体现在一件一件充满张力、细节深 刻、人与物天作而成、相互泯合的“作品”中,同时,那绝对不一般的作品的 “形状”与质感,更能体悟世界的万物万形或无边无形的意义为何。

流
暗意识暗意识
流

  展览中另一件作品“暗物质”,在张丹创作之初,跟之前两件作品的源头一样, 也是由无意识地用手一捏手上的泥巴而来。某一刻,他意外地发现泥巴的形状 像一尊小佛塔,自此,他便用同样的心态和方式制造出上百个小塔。展览中每 个小塔自然寂静地摆放在沙上,整件作品充满仪式感,令人联想到一个玄冥之 境,张丹曾指出他在创作中常会联想到“冥”这字,那是充满内在和谐恬静的 独化之境界8

流
暗意识暗意识

  写到最后,发现这次展览中出现的已不单单是艺术作品,而是拥有“活力”的 生命和“它”的世界。透过张丹与“它”之间所存在著玄妙的协变关系9中,大 家可试试把个人的精神从现实中开放升华,从自我中心的局限性中提升出来, 以艺术的心灵、宙美的目光来观照事物;从宏观出发,而又能微观地在现实生 活中作多面的审视,去感受物无非无的世界,去感受你我他和它那无所不在, 无穷无尽的“世界”,去扰动观众的思辩之门。

流
流

  方敏儿

  2016.08.28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页 521-22

  陈鼓应,庄子的开放心灵与价值重估--庄子新论,中华书局,2015, 页 31-32

  韩林合,游外以冥内,商务印书馆,北京,2016,页 45

  同上, 页 46

流
流
流
流

来源:新浪收藏当代艺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