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杭州西湖边的雷峰塔
杭州西湖边的雷峰塔,很多人都听说过。
旧的雷峰塔在1924年倒塌。新建的雷峰塔,是中国首座彩色铜雕宝塔。他的设计者是来自杭州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
不仅如此,朱炳仁设计的杭州灵隐铜殿,获得世界吉尼斯最高铜殿纪录。今年G20峰会主会场宴会厅里,也挂着他设计的产品。他被誉为“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
这两天,朱炳仁和朱府铜艺第五代传承人——金星铜集团董事长朱军岷,亲自带队来厦门参加国际佛事用品展,引发业界高度关注。
昨天,朱炳仁接受晨报记者独家专访,讲述他的铜艺故事。
大火后首创熔铜艺术
朱炳仁今年72岁,是“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早在140多年前,朱家祖辈就因铜艺而闻名,“女儿妆,朱府工”,称赞的就是朱府铜艺。
朱炳仁说,20世纪四五十年代,铜作为战略物资,在生活上被使用得越来越少,铜行业基本淡出。到他父亲这辈已经改行做丝绸了。后来经济发展了,铜又被需要了,他父亲便跟几个兄弟一起,让铜回归到老百姓的生活中。
当时的朱炳仁已经40多岁。他潜心研究,不断对铜雕艺术进行挖掘。而真正让朱府铜艺焕发新生的,是2006年的一场大火。
朱炳仁回忆,当时,他们在常州天宁宝塔上做铜塔,突然起火了,火把最后一层屋檐烧掉了。铜瓦烧化以后,他去处理现场,发现烧化了的铜流淌在地上,出现了一种非常有趣的形态。
朱炳仁以独特的艺术眼光发现了铜在熔化之后的美,首创“熔铜艺术”。传统的铸铜文化中,铜只能在模具里成型,而“熔铜艺术”让铜在一定的空间里自由流淌,形成千变万化的肌理,让每一件作品都独一无二。
2008年,朱炳仁的铜雕技艺,被收录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立铜艺术博物馆
多年来,朱炳仁创作了数不清的铜艺作品。在杭州的河坊街,他建立了一座“江南铜屋”,这是中国乃至世界唯一的铜艺术博物馆。
在这个铜雕的天堂,除了墙面,地板、门窗、家居、艺术品等全部用铜制作而成,共3000多件,以明清时期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呈现,被誉为“江南铜屋”。朱炳仁说,他希望通过这件铜屋让更多人了解铜艺。
朱炳仁还铸造了多件“重量级”铜艺作品,其中之一就是杭州灵隐铜殿。该铜殿创作于2000年,高达12。6米,被世界吉尼斯认定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铜殿。他另一个为人熟知的作品,是西湖边的雷峰塔。据悉,雷峰塔又名皇妃塔,因《白蛇传》中禁锢白娘子的传说而闻名。雷峰塔的旧塔已于1924年倒塌,新建的雷峰塔由朱炳仁于2002年创作,是中国首座彩色铜雕宝塔。
除此之外,从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到无锡灵山、潮州开元的数个名寺大庙中,都能见到朱炳仁的铜建筑和铜艺术作品。
为厦门寺院设计铜钟
朱炳仁也是大型会议的“常客”。今年G20峰会主会场的宴会厅里,以胡雪岩故居为创作原型的一幅名为《遥望》的巨型铜雕壁画,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受人关注。这是朱炳仁几易其稿、耗时半年打造的全新力作。
据朱炳仁透露,在创作《遥望》过程中,他将抽象派与具象派的艺术风格相结合,以代表杭州历史、文化的胡雪岩故居建筑为原型,选取马头墙、小青瓦、砖雕屋瓴等杭州的特色建筑为主题。
朱炳仁跟厦门以及福建的寺院也有过合作。厦门、漳州、太姥山等地的寺院,都请他设计并制造了多座铜钟及铜殿。其中,他为厦门启明寺设计铸造的一口铜钟已于今年8月份完工并交付使用。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