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11-06 14:04
(雅昌艺术网讯) 11月6日下午,保利厦门2016秋拍“玄览-重要古董器物”专场在厦门瑞颐大酒店举槌,共49件精品上拍,其中,清乾隆胭脂红地粉彩缠枝莲托八宝纹三足炉以80万元起拍,最终以299万元成交(拍前估价:RMB 800,000-1,200,000)。
该品曾先后于1981年5月26日和1999年11月1日在香港苏富比上拍,
康雍乾三朝时期,西洋传教士带来的“西学东渐”之风,从而导致了清宫西洋风的盛行。其中乾隆皇帝兴趣广泛,对西洋文化的借鉴和推广更在康雍二帝之上,他颇为推崇法国17-18世纪洛可可宫廷艺术,喜其妍美华丽之装饰效果,故大量借鉴西洋釉彩,其中对胭脂红的使用做到了运用自如。
胭脂色釉,也称“金红釉”,是清代康熙年间从欧洲国家传入我国,即唐英所说的“西洋新制紫色”,而西方多称之为“蔷薇红”、“玫瑰红”。由于这种釉色颇如妇女化妆用的胭脂之色,故又名“胭脂红”。胭脂红釉的呈色根据其烧造时掺入黄金的多寡而有深浅之分,含金量越高,胭脂色越浓。通常而言,其呈色可分为胭脂水、胭脂红、胭脂紫三种,胭脂紫颜色最浓郁深沈,而胭脂水则最粉嫩淡雅。由于清早期此釉是进口的,且须掺黄金,当时就十分昂贵,没有被御厂普及使用,属珍稀之品。至乾隆朝,胭脂红地粉彩瓷器不计工本,极尽精巧繁复之能事,故一直为藏家所珍爱,备受推崇。2004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一件胭脂红地粉彩梅瓶就曾以逾4440万人民币成交,另有一对清乾隆紫地粉彩龙纹夔耳瓶在香港佳士得2013年春拍则以3800万港币落槌。拍品通体以胭脂红釉为地,工艺精细,图案华贵、色彩艳丽,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较之乾隆朝其它莲托八宝纹三足冠耳炉,本品尤显独特。冠耳炉高多为35—25厘米,拍品仅高15.5厘米,是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器型最小的三足贯耳炉,当是乾隆命监陶官唐英参照大件所作的的御用文房熏炉,而非一般陈设用器。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