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8-13 00:00
随着艺术品市场的蓬勃发展,极具中华传统文化代表性的紫砂艺术品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陶艺家周胜敏的紫砂壶体现出他对紫砂艺术的独特领悟和见解,深受世界各地藏家的喜爱。
周胜敏1964年出生,是土生土长的陶都宜兴人。同陶艺前辈们相比,他生逢其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983年他就读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毕业后从事美术教育。1992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秀棠创作室,有幸跟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学习紫砂雕塑、茶壶的创作设计,并同时得到顾景舟、蒋蓉、谭泉海、徐汉棠等位大师的指点,打下了扎实的传统功底。
抱着对紫砂艺术的梦想,2001年周胜敏考入日本国立广岛大学造型艺术系,学习陶雕艺术,得到了日本著名教育家、雕塑家小平胖可的指导。2006年博士课程毕业后,在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任教,继续从事紫砂陶艺的创作和研究。2010年创办“宜兴市创意紫砂艺术研究院”,并担任院长。2014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聘请担任高研班导师。
这一经历是周胜敏宝贵的财富,掌握整个制陶工艺流程、得到名师的指点、加上良好的学养和艺术素质,现代审美的视角,成为他陶艺创作设计实践的有力支撑。
周胜敏的介绍和作品相继在《宜兴日报》、《大连日报》、《中国紫砂》、《怀襟宇海》(陶艺)、《现代青年》、《名人名企名牌》、《江阴日报》、《宜兴广播电视台》、《河南日报》、《广东卫视》、《南方卫视》、《珠海卫视》、《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东方卫视》连续刊登。
《龙吟壶》
欣赏周胜敏的陶艺作品,既可以看到他扎实的传统功底,又可以看到超乎常人的现代创作理念对他的影响。如《龙吟壶》,龙纹是我国古代玉器上常见的纹饰,在历代紫砂壶的设计制作中也经常被采用。周胜敏的《龙吟壶》不是因袭传统的设计方法,而是赋予新的理念。这把壶的壶身呈传统的圆形,丰硕饱满,结构稳重,壶把、壶嘴和壶钮分别饰有一条龙,造型吸收中国传统壁画的表现方式,把“一龙涉水(把)、二龙行云(钮)、三龙吐水(嘴)”之寓意表现得神韵独富。三条龙的比例匀称,变化有度,线条具有现代感,简洁而明快,清秀而细雅,毫无雕琢之气,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与壶身产生一种动静对比的视觉效果,该作品荣获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上海)大赛创新艺术金奖。在第十届大连艺术博览会上,又一次被评为这次博览会上唯一的金奖。
周胜敏说:“作为艺术品,最重要的在于设计,只能仿制,不会创新,永远只能在人家的影子底下行走。创新如同改革一样,也是一场斗争、革命,唯有斗争,社会才会进步,才能超越前人。当今,紫砂壶的功能正在从过去的以实用为主逐步向实用、欣赏和收藏相结合转变,创新是时代的需求,但必须立足于传统的根基之上,传承传统的精华,掌握、吸收新的表现元素,为我所用。如为猎奇而所谓的创新,那只能成为另类。”
《五子登科》
近年来,他创作的一批紫砂壶,充分体现了这一创作理念,喷发出艺术积淀的耀眼火花。如《四方平安壶》、《水纹》、《铜砣六方》、《包袱壶》、《僧帽壶》、《五子登科壶》等。其中《包袱壶》是根据清代制壶大师陈鸣远的作品设计而成,壶身为一个方中显圆的包袱,又将包袱两边束成一条带,连接壶嘴和茶和壶把,而带中间打的结又正好落在壶中央,成为盖上的钮,十分贴切自然。壶身的上半部分,包袱的褶皱线条流畅自然。又如《五子登科》,它取材于宋代窦禹均5个儿子及第高中的故事,壶身造型为古松一段,苍老古朴,表现岁月的沧桑;5只猴子在树上嬉戏,造型栩栩如生。该壶既传承了紫砂花货手工工艺技法,又对壶的形体作了创新,用现代审美对古老的传统文化内涵做了新的诠释。
紫砂是宜兴的名片,紫砂是中国的骄傲。周胜敏以专家身份,应邀赴韩国参加第24届陶艺节,将展出他的10多件陶艺作品,并将作紫砂陶艺专题报告,还将与其它国家的陶艺专家们一起合作制作陶艺作品,作为第24届陶艺节的收藏品;在同月举办的中国郑州第二届紫砂艺术节上,周胜敏又将以特邀紫砂艺术家的身份展出部分新作,并由河南省相关机构收藏。周胜敏的紫砂作品传统功底深厚,又有独特的艺术追求,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使用价值,有着不可估量的升值空间。
今年,“器度非凡”2015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周胜敏先生紫砂艺术全球巡展首站于5月在上海开展,第二站8月在苏州举办,接下来将在北京、济南、法国卢浮宫、徐州、海南等地陆续开展。同时,周胜敏先生的紫砂艺术品资产包“紫艺春华”已经审核通过,该资产包由周胜敏20把紫砂壶精品组成,总价值3000万港币。
他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宇宙,一壶一世界,每把壶都体现出周胜敏对紫砂艺术的独特领悟和见解,深受世界各地藏家的喜爱。
来源:中国艺术金融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