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安置在角落的现场,二十二台型号各异的投影及其输出的影像,六十九个索尼耳机,七十七台不同型号的平板电视或视频输出终端,2015年9月5日下午三时,在由上海明园集团资助的、改造自上世纪曾享有“花园工厂”美誉的上海造纸机械厂的工作车间的沪上全新的当代美术馆——McaM上海明圆当代美术馆挑高达15米、占地共计3500米的自带下沉式舞台架构的U字空间内,二十九位(个)艺术家(表演团体)的一百余件作品撑起了由邱志杰、王子月策展,凌菲菲出品的“实验剧场30年”大展,作为McaM上海明圆当代美术馆的亮相展。

展览现场安置了多种型号的视频终端设备

展览现场,观众可以阅读剧本
展览选择从展览策划的角度梳理在中国大陆兴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实验剧场”,在策展人邱志杰看来,这个与舞台密切相关的艺术形式,在自身的发展进程中,与经历了录像、互动多媒体等媒介形式兴起的已经转型为“当代艺术界”的美术界中有着鲜明特点的表演艺术并线发展,譬如在展览前言中所表述的,“2000年前后,汪建伟、后感性群体等都贡献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出身美术背景的丰江舟等人则从声音艺术出发,转向多媒体表演。他们戏剧范畴下的剧场工作者也时常产生交叉合作……”,换言之,同样作为先锋艺术代表的表演艺术与以行为艺术为代表的生发自美术界的艺术自觉,让“表演”以一种跨界的方式呈现为一种展览,于是在开阔的美术馆空间内,借助多样的视频输出,我们看到了一场与以往观展经验完全不同的展览。

展览现场,McaM上海明圆当代美术馆二层空间

展览现场仔细欣赏视频的观众

展览现场,大量的影音播放与输出设备以统一的格式置放
这更像是一场有关“实验剧场”的文献展。通过大量的前期研究与筛选,经由策展团队梳理并收集的作品通过剪辑以视频影像的方式呈现,再现“实验剧场30年”的同时,也为公众呈现着一场有关“实验剧场”的影像史。据策展人邱志杰在开幕式现场透露,这场展览展出的作品累积有两百多个小时的时长,在常规观展时间内完整的看完这场展览显然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为了满足观众的观展需求,目前馆方正在积极协调通宵开放,并将在明日公众开放日对现场进行全新布置,据透露,现场将会在观看位摆放沙发或长凳,邱志杰更是笑言鼓励大家准备帐篷与零食在美术馆安营扎寨。

展览现场,“实验剧场30年”更像是一个有关“实验剧场”的文献展

展览现场
在如今美术馆“扎堆”的上海,全新的McaM上海明圆美术馆将主打“表演”牌,在开幕式现场,邱志杰透露McaM上海明圆美术馆将以“表演”为核心,即便并不排除未来展出架上作品,也将尝试以“现场表演”的形式,对于McaM上海明圆美术馆而言,这既是在竞争激烈的上海美术馆环境中不得不寻找的“出路”,也让其本身带有究竟是在尝试“剧场化的美术馆”还是“美术馆级的剧场”的神秘感。

展览出品人凌菲菲(左)、策展人邱志杰(中)与王子月在新闻发布会现场

组建“进念·二十面体”将后现代戏剧与香港本土生态结合、开拓了自己的剧场美学的香港实验剧场代表人物荣念曾(右)在展览现场
来源:HI艺术
作者:滕昆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