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陈政:生生不息

2016-10-22 10:50

  如果想品味中国陶瓷艺术的极致之美,一定要了解白明先生的代表作:生生不息。

  生生:中国哲学术语,指变化和新生事物的发生;不息:永远没有终止。不断地生长、繁衍, 《周易·系辞上》:“生生之谓易。”宋·周敦颐《太极图说》:“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关于白明的陶瓷作品《生生不息》,我曾在《诗意与禅境》一文中如此解读:

  白明的瓷上植物世界,是一个自主的世界,也是一个纯粹的世界。以他的代表作之一《生生不息》来分析,这里没有树,没有鸟,没有土壤,我们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藤蔓。它密密匝匝,占据着画面的所有疆域,甚至没有给画面留下多少空白。我们只看到了青花线条的缠绕,只看到了生命的交织,只看到了激情的湧动。这时,植物不是植物,藤蔓不是藤蔓。它既不作为他者的背景,也不需要他者来做自己的背景。它在排斥现实世界的同时,也排斥了一个粗鄙的想象世界。

  是的,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创造人所未见的世界。白明在做这样探索的时候,他不只是在做陶艺,他在瓷泥中播文,他在窑火中种诗。

  白明谙熟制瓷工艺的传统技法,又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变革,这就使得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当代审美意趣。他既远离国画的简单移植,又避免了传统陶瓷装饰的图案化,器物上似草、似花、似果、似荷塘、似芦苇的种种意象,总是给人明丽、净朗、生机蓬勃,充满活力的艺术感染力。这一切使得他与其他陶艺家的创作模式大相径庭。

  我曾经大胆地评价:古老的青花瓷只有走到了白明这里,才算走到了当代!

  生生不息,可以是月缺月圆,可以是潮落潮涨,也可以是花谢花开;生生不息,可以是春夏秋冬,可以是四季轮回,也可以是薪火传递,文脉续接。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生生不息》的内在气象;是艺术家白明对中国哲学终极思考后的具象演绎。

  从美术构图上看,我以为《生生不息》是升级版的当代陶艺“太极阴阳图”。 太极阴阳图实在是一种天才的构思, 形似两鱼,一黑一白,也就是一阴一阳。S型首尾相接,既密不可分,又合中有分,分中有合。体现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黑白互现,虚实相生,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哲学思想。

  基调,线条和圆的融合,昭示着万物旋转此消彼长的太极运动模式。而简洁流畅的S形线条,被白明在《生生不息》这一作品中用到了极致。

  我历来认为,艺术必须承载价值判断,艺术家必须有自己的美学担当。初看《生生不息》,我们看到无数青花线条在起舞,定下睛来再仔细看,进入到一个联觉通道,我们仿佛闻到了生命的萌动,听得到鸟语虫鸣。

  面对着这件被命名《生生不息》的作品,不能不令人浮想联翩。

  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生生不息的,比如山岳,比如河流,比如物种,比如文化。而具备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这样的东方智慧,必然能得到“生生不息”之道。

  近日,白明在中国人保大厦举办艺术展,展览的主题就是“生生不息”,而“生生不息”既是白明重要的代表作,也象征着中国人民保险集团的社会责任感和精神象征,同时也寄托了人类的美好愿景。从这个意义上看,“生生不息”与“保险让生活更美好”两句话,竟然如此相契。

  真个是:赣鄱昨曾游,数旧日行踪,此处尚留鸿爪印;艺苑今乍启,睹新开胜景,何时再听马蹄声。

  横披:生生不息。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陈政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