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温润而泽,仁爱万物——观白明的《生生不息》

2016-10-22 10:51

  中国的哲学在根性里是一种生命哲学,认为生命是宇宙间最高的真实。于外,它展现为万物负阴而抱阳的“道”与“天”;向内,自然的生命转化为“仁爱”的道德性主体。天道与人体都有“气”的充盈,是谓:“生生之谓易”“率性之谓道”。这一哲学观落实到美学中便是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

  中国的美学中有“道器”的观念,“朴(道)散则为器”,“器”乃“道”的显现,天地间自然的万物都是有生命的,艺术家造的“器”也应是有生命的。它是艺术家生命感知的情感外化。

  白明的《生生不息》是以上哲学观与美学观的显映。这种显映大致可归结为三个方面。

  一,关于瓷,中国人对瓷有特殊的文化情感,最核心的原因是它“类玉”的品质。而玉又是君子之德的象征,言“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温润而泽,仁也。”可以说,瓷是对“仁”的注解。白明对瓷的理解遵循于此,制瓷如修身,对瓷泥的选择,器型的把握,温度的控制,颜色釉料的表达,每一个细节都足以对瓷的完成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如他的“文君瓶”,反复的选料烧制,对器型瓶口、颈、腹的不端推敲,瘦一点、长一点、高一点、低一点,稍有瑕疵便弃于工作室的院中草坪,以至这“瓷冢”也成了一处景观。通过《生生不息》,白明充分阐释了瓷的温润、雅致与脆弱。

  二,关于植物藤蔓,是白明《生生不息》的内容,藤蔓也暗含了“生”的本意,《说文解字》言“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中国古人有对植物的引申与想象,如“华”通“花”,为花木繁荣之象;“帝”为“蒂”引申为“皇天下之号者”。白明《生生不息》中的藤蔓是对“生”的礼赞:富有活性的青色枝节环绕器身蔓延开来,生生相连、连绵不绝,看不到开始于结尾处,这让我们的视觉也随着器身流转,它构成了一个完满自足的世界,充满生机与自由生命的联想。透过对小小藤蔓的凝视,内心会生出仁爱之心。

  三,关于线,线是对物形的抽象,带有形而上的意味。我们所了解的中国文字、书法、绘画都是以线为基础的,是谓“一画开天”。白明《生生不息》中的线是对藤蔓的抽象,也是对“线”的精神溯源。白明的藤蔓不是现实中对枯老密匝的枝蔓的直接挪移,而是意象化的,那线更像是对自我生命与藤蔓所代表的外在生命的某种呼应与感知,是一种以意念化的“线”。能想象到白明在勾画线条时的凝神静气:呼吸悠长、手臂拖移、墨迹行走,眼神随着线条感知,那线条如旋转之风,回流之水,回环往复而不绝,时间会在线的注视中变得单纯明净,它是一种生命之思的游弋。

  我们如何理解生命,特别是当我们处在现代社会更看重自我生命的时候,我们如何看待自我、看待他人、看待世间的生命,这将是一个漫长而修身的过程。《生生不息》呈现了白明作为现代东方人对待生命的观想,那是一种活性的生命外化与内在感受的同一。

  王军 2016.10.7 于南昌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王军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