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李华弌的高古山水亮相北京诚轩2016秋拍

2016-11-02 11:15

  美术史学者沈揆一初见李华弌作品,即被深深打动,感言到:“有明显的传统风气,又有超越传统的非常现代的感觉在里头。”

  1954年,年仅六岁的李华弌师从王季眉习画,深受海派传统“大画笔”风格的浸染。16岁时,为了摆脱艺术风格的局限性,李华弌转而学习西画,拜师张充仁,从而在年轻时代就深谙中西艺术之道,为未来的艺术发展奠定下坚实基础。

  1984年,李华弌获得旧金山艺术大学艺术硕士学位。受到美国后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李华弌开始将古代中国绘画与当代思潮联结。他在北宋山水中汲取灵感,逐渐形成了结合强烈戏剧性构图和山水画意象的独特风格,创作于1990年代初期的《作品之八》即是这条脉络中趋于成熟时期的经典之作。

Lot 626

  李华弌(b.1948) 作品之八 1990年代初Lot 626   李华弌(b.1948) 作品之八 1990年代初

  纸本 彩墨 68.8×137 cm。

  出版:《李华弌:山水作品集》,心赏斋、雅林堂,香港,1996年,图版

  此幅作品中,李华弌截取宋画中一个片段或一个图式,将其刻意突出放大,有意背离高古山水的恢宏格局,制造出一种被碎片化的气势感。李华弌的皴法也并非照搬宋画,往往一幅作品中出现多种皴法,正如他自己所言,他要寻找的是“宋画的一个氛围”。

Lot 626 李华弌(b.1948) 作品之八(局部)Lot 626 李华弌(b.1948) 作品之八(局部)

  细观李华弌作品不难发现,其中很多植被形象取材自加利福利亚州海岸受风侵蚀的树木,云雾缭绕中的朦胧峭壁又类明末吴彬、龚贤之笔法,这种亦真亦幻的表现力正是李华弌最独到之处。李华弌在传统绘画的精髓中切中了最契合自己的点,转古为今用,中西合璧,寓情于景。

  李华弌认为,中国古典绘画如夜晚的艺术,静谧、深邃、肃穆,而西方艺术是白昼的艺术,热烈、明确、跃动。在以《作品之八》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中,李华弌将这种静谧而肃穆的结构打散后再重组,以柔克刚,提供了一种敬畏自然的当代视角。

  拍卖信息

  北京诚轩2016秋现当代艺术拍卖会

  预展:2016年11月8日至10日

  拍卖:2016年11月13日 下午2:30

  地点:北京昆仑饭店

来源:新浪收藏中国书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