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带你看展览 | 列宾多幅代表作首次来华 揭秘传世巨制的诞生过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8f91c9c618fc1ce2059c5974cabab538.jpg

自画像

1887年,布面油画,72.8厘米×60.5厘米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藏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列宾,是俄罗斯民族艺术的“视觉诗人”,是现实主义艺术长河中永不褪色的灿烂星辰。

作为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的巅峰代表,他以深刻的洞察力将目光投向广袤的土地与真实的人民——从《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中信仰与世俗的交织,到《意外归来》中流放者推门瞬间的窒息与震颤,再到《萨特阔》对民间传说的浪漫转译……

列宾用具有高度民主情怀的批判之眼与悲悯之心,冷静如实地勾勒出19世纪俄罗斯民族的命运画像和精神图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db309c15fb032da8e1ddde8b108ef7c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df210545b7e16786ddea28751e7a2a04.jpg

展览现场

“涅瓦河畔的遐思——列宾艺术特展”作为国内迄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列宾特展,汇聚了俄罗斯两大艺术机构珍藏,首次在中国大规模呈现列宾艺术全貌。展览通过“河畔船歌:艺术之旅的开始”“广袤大地:现实主义的求索”“时代史诗:民族灵魂的光辉”“暮色沉思:晚年的自由之境”四大篇章,以92件油画和素描作品,系统梳理这位巡回展览画派巨匠的艺术生涯,全面揭示其创作中“理性与激情共生”的独特美学逻辑,真实呈现其笔下一个民族的觉醒与一个时代的温度,为观众打开一扇理解俄罗斯文化艺术的窗口。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32dc2f4dae813eec6972c662217e9f65.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d758e9077932044cdf1386226b56ce87.jpg

展览现场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之中,与艺术相遇,与历史重逢,与一个民族不朽的灵魂共鸣。

河畔船歌:艺术之旅的开始(1867—1876年)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中国观众最为熟悉的名作之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0218e3b2d452966117a85822e5af463c.jpg

展览现场

1868年,还在圣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读书的列宾在涅瓦河上第一次见到纤夫。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纤夫在烈日下艰难地拉船,这与河畔豪华别墅中谈笑风生的贵族形成鲜明对比,深深震撼了他,于是萌生了创作这一主题的想法。他溯伏尔加河而上,寻找“真正具有传统气质的纤夫原型”。五年后,他完成了享誉世界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6828701d72c95302d130bebc7628a913.jpg

纤夫涉水

1872年,布面油画,62厘米×97厘米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藏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纤夫涉水》是列宾第二次考察伏尔加河后创作的最后一件作品。这幅画作在构图上展现出了突破性的造型处理——纤夫行列不再是远景中的蜿蜒队列,而是以冲破画面空间的姿态径直向观者走来。这件画作采用了更为深沉的色调,画面中缺失的太阳与蓝天营造出凝重压抑的观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49b547e4186bf5eee5d18b008b6beefa.jpg

纤夫

1870年,布面油画,52厘米×30厘米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藏

展览还展出了列宾在旅行期间完成的纤夫速写、素描和草图等。让观众有机会深入了解这幅杰作的诞生历程,感受到列宾是如何从最初的构思,一步步将脑海中的画面转化为震撼世界的艺术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24fdb6a7c73a37465782a61a868eaa57.jpg

瓦西里·叶菲莫维奇·列宾肖像

1867年,布面油画,86.4厘米×68.5厘米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藏

在这段创作历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见证者——列宾的胞弟瓦西里·列宾。1880年,瓦西里·列宾随哥哥同游伏尔加河,见证了《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诞生。展览的开篇,就展出了瓦西里·列宾的肖像,仿佛在诉说着那段难忘的旅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ec541cc92fe3a3dbba3c767c67aa6831.jpg

维拉·伊里尼奇娜·列宾娜童年肖像

1874年,布面油画,73厘米×60厘米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e2222b10889c31f1412ebfda47ba1974.jpg

维拉·伊里尼奇娜·列宾娜童年肖像(局部)

1871年列宾毕业获大金质奖章,携家人公费赴巴黎留学。此期正值法国印象派流行,女儿维拉的肖像可见受到了马奈画法的启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1fd75da61a1e099d69b15c802a563a72.jpg

展览现场

在巴黎,列宾接受特列季亚科夫的委托,为屠格涅夫画像。斯塔索夫是其终身导师与挚友,本次展出的两幅肖像是列宾为其所作肖像总数的十分之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8692e25eb84c5c10cd266914306e53b6.jpg

萨特阔

1876年,布面油画,322.5厘米×230厘米

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961febaadd24bbad917acd3520419b64.jpg

萨特阔(局部)

《萨特阔》是列宾根据中世纪史诗创作的留学汇报作品,为他赢得了“院士”称号,展现了他在巴黎时期多元的创作兴趣与艺术热情。这幅作品取材于诺夫哥罗德壮士歌中关于萨特阔——一位富有的“客商”的故事。在海底水王的奇幻宫殿中,萨特阔必须为自己选择一位新娘。各个时代和民族的美女依次从他面前走过。“远处站着一位朴素的俄国姑娘。萨特阔的目光越过那些异国美女,被她深深吸引。”这幅作品是艺术家在首次重要海外之旅期间构思并创作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4514131dd8017a77b3a1ee1a85ff70de.jpg

展览现场

广袤大地:现实主义的求索(1877—1882年)

返回俄国后,列宾回到故乡丘古耶夫,俄国外省生活成为他关注的主题。19世纪70年代末,列宾进入创作高峰期,艺术风格转向现代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c93826ad1aa35807061b79d985b35bb7.jpg

自画像

1878年,纸本印度墨、白色及石墨铅笔;兼用水彩与钢笔

18厘米×13.3厘米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藏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自画像是艺术家实现自我观照的特殊媒介,更是其人生经验的凝练表达。这幅素纸本单色自画像虽幅面精微,却堪称盛装肖像的典范,展现出艺术家作为“真正画家”的精神图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1a358709bf7788df96b00ea6f886c085.jpg

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

1881—1883年,布面油画,178厘米×285.5厘米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藏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ac58520615b6e33ce05847016f162998.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69bcde4b40ea5ef7bf0b0e6b6c7f437d.jpg

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局部)

本单元核心展品《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及素描、油画习作和小稿,以画中小世界映射俄国大世界。列宾自19世纪70年代末返乡后,开始构思一幅展现行进中宗教队伍的鸿篇巨制。这一主题深深吸引着列宾,成为其创作的核心母题。通过描绘缓慢行进的队伍,列宾以凝练而传神的笔触刻画出了众生相。然而,圣像始终未向观者显露真容。对列宾而言,宗教庆典中最重要的是人民的形象,是他所理解的俄国多棱镜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1fe458f66c5c7dc764297814abdca9ef.jpg

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fabd81819634f18d40df09548ce2fa0b.jpg

1698年的索菲娅公主

1879年,布面油画,204.5厘米×147.7厘米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藏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1877年列宾迁居莫斯科,次年加入巡回展览画派,以索菲娅公主为主题创作首幅历史画。此作再现了17世纪末俄国历史的重要篇章。1682年成为伊凡与彼得两位幼主摄政的索菲娅公主,为维系权柄策动射击军叛乱。事败后被控叛国囚禁于新圣女修道院,十年后更因涉嫌二次谋逆被迫削发为尼。列宾刻意在画作标题中详述了历史语境:深谙史家笔法的他,将视角聚焦于这位拒绝向命运屈服的悲剧女性。为塑造形象,画家研读档案文书,考证时代服饰,却更着力于心理肖像的刻画——画中索菲亚眼中燃烧着桀骜的怒焰,紧咬的牙关迸发着不屈的意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448e4a58c6654f3a9f6c52899413b6b3.jpg

晚会

1881年,布面油画,114.5厘米×185.5厘米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藏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1880年,列宾赴乌克兰采风。《晚会》正是他基于那里的民俗风情创作的一系列作品之一,这一题材成为他从巴黎归国后重点探索的方向。画面主题取材于当地习俗:劳作结束后,人们彻夜歌舞至天明。“那些哥萨克民谣,歌声永不停歇,每个夜晚必有戈帕克舞者在跃动中划出优美弧线……”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1dd638c9f04da74b665310545a9a7f6a.jpg

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2ced645e19d97591501bdeeda02ef8f9.jpg

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科依肖像

1882年,布面油画,96.5厘米×74厘米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藏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0bf9608ec30945264351510740546e05.jpg

帕维尔·米哈伊洛维奇·特列季亚科夫肖像

1883年,布面油画,101厘米×77厘米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藏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在莫斯科,列宾结识了文学家、音乐家等友人,并以肖像画家的敏锐为他们留下珍贵画像。本次展出的克拉姆斯科依与特列季亚科夫的肖像即为其中代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9987c3ebdd46f467c04cd351703286f6.jpg

歇息

1882年,布面油画,143厘米×94厘米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藏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以妻子维拉为模特的《歇息》,则展现了画家捕捉瞬间的功力与脉脉温情。画中人维拉(1855—1917)因终日操持家务而困倦,在摆姿势的间隙打起了盹儿。列宾对妻子小心翼翼的温柔、对沉睡模特细致耐心的守候,加之画家与生俱来的敏锐直觉与非凡天赋,共同铸就了这幅19世纪的肖像艺术杰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da35490af6255ab648837a2d715702eb.jpg

展览现场

时代史诗:民族灵魂的光辉(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19世纪80年代,列宾聚焦新兴的激进知识青年群体, 《宣传者被捕》《忏悔之前》均表现憧憬“村社社会主义”的革命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cc17da7edb92650636c9f32b26c4a91c.jpg

意外归来

1884—1888年,布面油画,160.5厘米×167.5厘米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藏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最著名的《意外归来》(1884—1889年)也属此主题,从草图可见画家最初设定主人公为女性,后改为男性,体现他对理想主义者悲剧命运的深刻思考。作品定格在服苦役者推开家门的一刹那——这位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的男子很可能是民粹派甚至民意党背景的流放者。列宾通过家庭成员面对“浪子”突然归家的不同情感反应构建出了一个充满张力的戏剧场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4b18b410cb655d09aaaaa3e9fcb3b1b5.jpg

扎波罗热哥萨克给土耳其苏丹回信(草图)

1880—1890年,布面油画,69.8厘米×89.6厘米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藏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1ff0102b6c1205088f2bfa899b098144.jpg

扎波罗热哥萨克(局部)

1880年夏,列宾赴乌克兰为《扎波罗热哥萨克给土耳其苏丹回信》收集素材,这件历时12年的巨制是其重要代表作,本单元8件相关写生稿与创作草图,为观众生动“揭秘”伟大作品的创作过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2bbaeb1279c269af28b2016ae1af5865.jpg

自画像

1887年,布面油画,72.8厘米×60.5厘米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藏

1887年盛夏,列宾独自踏上意大利的土地,足迹遍及威尼斯、博洛尼亚、佛罗伦萨与罗马。这幅完成于佛罗伦萨的自画像,既是对画家内心的审视,也是对其艺术生涯的阶段性总结。画中浅色调的背景、极简的构图与轮廓分明的人物形象,令人联想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肖像画甚至壁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ac44891a589730beacf1f1a1e557799a.jpg

列夫·托尔斯泰肖像

1887年,布面油画,124厘米×88厘米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藏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列宾与托尔斯泰长达30年的友谊催生出多幅画像。1887年,列宾在托尔斯泰(1828—1910)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为这位伟大的作家画了《列夫·托尔斯泰肖像》,托尔斯泰在这里出生并度过了一生。在这幅画中,托尔斯泰被塑造成融合了伟大思想力量与极致简朴气质的天才形象。托尔斯泰常被称为“农民伯爵”,他的面部特征得到了出色的表现,专注而审视的目光仿佛在考验他的对话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c7401b4edd2c3145dfdf7943975e28ba.jpg

斯塔索夫在帕尔戈洛沃附近斯塔罗日洛夫卡村的乡间别墅

1889年,木板油画,40厘米×37.6厘米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藏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斯塔索夫在帕尔戈洛沃附近斯塔罗日洛夫卡村的乡间别墅》描绘了一个晴朗的夏日,斯塔索夫在圣彼得堡郊外的乡间别墅专门摆出姿势供列宾作画。列宾回忆道,每逢这样的日子,一群友好的音乐家、艺术家和演员会欢聚在他热情好客的家里。尽管斯塔索夫年逾花甲(画中为65岁),但他充满了力量和内在能量,画家通过模特张扬的姿态和洋溢着“乐观”色彩的红色巧妙地强调了这一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561cff7a3d190346497488f9a732d2b5.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840024473c2f41ff9cd677f0f54dba4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f8c092c240d6bb8a4db6501ae36d34d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98e3fc6142dd22e66d9502ba42922778.jpg

展览现场

暮色沉思:晚年的自由之境(1900—1917年)

1900年起,列宾定居圣彼得堡附近库奥卡拉的“佩纳特”庄园,此处成为他后半生的居所与画室。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747b0a9efcd7d9fc4ce54c9252cb960e.jpg

展览现场

1894至1907年,他任皇家美术学院教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并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20世纪初,列宾受托创作巨幅群像《1901年5月7日国务会议百年庆典》及系列草图,呈现81名国务成员,堪称俄国艺术史独特之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8d016415ffdda533d476114d4a04e942.jpg

伊凡·高列梅金和尼古拉·盖拉尔德肖像

1903年,布面油画,66.5厘米×48.5厘米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藏@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列宾强大的天赋体现在他卓越的绘画技巧和对模特敏锐无误的洞察力上。高列梅金(1839—1917)与盖拉尔德(1839—1929)双人肖像画捕捉到了两位政治家专注而私密的对话瞬间,他们对话的内容观者永远无从知晓。然而,画家对画中人物巧妙凝固的姿势、动作以及低垂的眼睑,生动塑造出所绘人物的形象。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9d853632c3668b6dd0af5ef33082b003.jpg

阳光下

1900年,布面油画,96厘米×68.9厘米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e839f275b0feedf59d839f2912aa86a7.jpg

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维奇·安德烈耶夫肖像

1904年,布面油画,76厘米×66.5厘米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藏

1903年的《“多么自由!”》以浪漫笔触描绘海浪中牵手的情侣,褪去了现实主义的沉重之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0f0815aaf35ab8a6f7ab0ac1b306282e.jpg

“多么自由!”

1904年,布面油画,179厘米×284.5厘米

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藏

正如列宾所言:“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我)还在无尽的艺术魅力中探寻深不可测的内涵。”年龄的增长,从未使列宾丧失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他那超越时代的艺术之光,至今仍照亮俄罗斯的艺术苍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f81a2f0f3be3463a8d07eadb03bfc273.jpg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 传杰的艺术世界

      列宾的油画很棒!!!
      02天前 0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