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四美毕集仿木瓶

2016-07-28 11:06

  清代瓷器,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继宋代之后的又一个高峰,它不仅有继承和发展,也有创新与提高,尤其是粉彩瓷的出现和各种仿古瓷、仿生瓷的集大成,使得清瓷也蔚为大观起来。可以说,瓷器在清代的艺术成就,不亚于我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

  如图便是笔者收藏的一件仿生瓷,它是一只清代的四方瓷瓶,敞口、长颈、丰肩、束腹,高34.6厘米,口为正方形,边长11.3厘米。它看上去像是木材所制,纹理宛在,其实它使用的正是一种特殊的釉色——仿木釉。所以,看起来惟妙惟肖,仿佛散发着幽深的木香。

  瓶有四面,正有四幅美丽的图画,那是我国传统的《四美图》。从四美的穿着和所处环境来看,正营造着春夏秋冬四季。春天的主角是林黛玉,你看她正扛着花锄,缓缓行走,花锄的一端还挂着一只花篮,花篮里满满都是新采摘的花草,看来正是春天无疑。看到这幅图景,让人想起黛玉之葬花,“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总有春暮时节的一番惆怅。夏天的主人公是貂蝉,你看她手执团扇,在桥上娉娉婷婷,仿佛凤仪亭边的貂蝉,在等待吕布的到来。在她心中,一个可以一箭双雕的计划正悄然形成。从她手里的团扇和头顶上飞舞的蜻蜓来看,应该是夏天。秋天的女主是嫦娥,她在踩着飘渺的白云徐徐前行。她探头向前张望着,仿佛能看见人间的后羿,于是欢喜和落寞一同袭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与其做神仙千年,原来还不如在人世间恩爱一世。冬天的主人公是王昭君,你看她厚厚的装束,身边虽有鲜花盛开,可是却望向远方,那是家乡大汉的方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这是一个无奈的故事,千年万载,却轮番上演。

  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曾这样描述,“仿木制各皿,远望俨然如木,而实为瓷者,名曰‘仿木釉’”。仿木釉瓷和明清较为流行的红木家具十分搭配,远远望去,古香古色,浑然一体,和周边的环境很是协调,仿木釉瓷也因此受到上层人士的喜欢。仿木釉瓷初见于雍正时期,成熟于乾隆时期,这和乾隆时期的经济环境是分不开的。经过康熙、雍正两朝的积累和沉淀,到乾隆时期,各项指标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政治清明,国富民强,经济的繁荣也带动了手工业的繁荣,再加上雍正和乾隆对瓷器本身十分喜爱,雍正甚至参与了瓷器的制作和创作,于是,各种前代所未见的瓷器便在雍乾两朝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仿生瓷便是其中一种。而仿木釉瓷,由于其古朴高雅,在受到宫廷推崇的同时,也被大量创作。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