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题解】
此作创作于2003年8月初。当时作者于5月时其阔别故土的第二次还乡,当他站在幼年时坐渡船的地方便热泪盈眶;于是创作了此作——以示感怀。
幽兰浸没大江边【1】,
茶圣闻道迹此前【2】。
杜公玉文撼千古【3】,
黄州辞赋涨三泉【4】。
楚国大夫废幸事【5】,
英皇枉蹈舞翩翩【6】。
伯牙未知相好处【7】,
坡仙早过一千年【8】!
【注释】
【1】浸没,这里不一定是当年的兰花飘逸在兰溪的四野,自然有诗人此时泪满衣襟之意。
【2】茶圣,即唐·陆羽。因为当年他勘验“天下第三泉”而来到此地。此前,即“三泉”遗址。
【3】杜公,指唐朝在此任刺史的大诗人杜牧。玉文,形容杜牧文章的超妙。
【4】辞赋涨三泉,泛指那时以苏轼为代表的黄州辞赋的兴盛景象,犹如漫过井面的泉水。
【5】楚国大夫,即屈原。废幸事,是说浪费了兰溪兰花这样美好的景致没欣赏到。
【6】英皇,即指女英、娥皇二人;传说她们是尧帝的女儿。
【7】伯牙,春秋最负盛名的音乐人。未知相好处,没找到好的地方。
【8】坡仙,即苏轼。早过一千年,是说苏轼早在一千年就品尝到了兰溪兰花的太和诗境。意含苏轼比其他的文人要聪明得多。
【写作方法】
此作借助作者悲怀故土的伤感为开局,尔后将情感和抒情的视线转移到茶圣等一系列圣哲身上,斐然间,读者不得不知兰溪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古风之地。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