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9-16 17:24
《昼与夜之树-The-Tree-of-Day-And-Night》 34cmx34cmx45cm 2013
《一个女人的形象-A-Woman’s-Potrait》 34cmx23cmx58cm 2014
《她-She》 35cmx70cmx15cm 2015
《身体生长-The-Blooming-of-Body》 18cmx26cmx10cm 2013
《Being01》 26.5x38cm 2013
《Being03》 38x26.5cm 2013
《Being06》 26.5x38cm 2013
《Being09》 38x26.5cm 2013
展览时间:
2015-09-19~2015-10-20
展览城市:
广东
展览地址:
逵园艺术馆
学术主持:
程乐华
策 展 人:
樊林
参展人员:
郭丹波 张洲
展览介绍:
前年秋天到去年冬天,在这个永远没有肃杀之感的南方,我先后遇到张洲、郭丹波。两位年轻艺术家,互不相识,素未谋面,分别以公共艺术、传播学为专业背景,选择的创作媒材、手段也相去甚远。但在分别被她们作品阴郁气质“抓住”的时候,我总是想到另一个名字。
她们各自在所专注的范围内描述人世内容,将我们熟悉的人与物进行形态上的联接。创作本身都属于借此将主体情绪外泄,她们的情绪类别属于比较阴郁的气质,通过作品传递,自我进行对外的延伸。特别之处在于她们以毛毡和绘笔所捕获的“图像”,构建了一个熟悉与不熟悉同在的统一体。艺术家并不探求写实的可能,重心在于讲述新的关于生活、身份、情感的经验,借由一个个荒谬的组合,传递出内蕴的力量。生命的内容原本是单一的,郭丹波、张洲都以自我超验为基底,在艺术形式中找到了一席之地,描绘、感受与幻象帮助观者接近艺术关于完整世界的解读。
画面上,人与物之间跨种类的联接,使得作品具有明显的张力,外化的情绪显然在对艺术家自己有所帮助的同时,增加了观众自我卷入的可能性。经由她们的故事,观众获得的联想源于自己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她们对情绪的描述和控制,观众的感受亦显得真实可靠。
某种意义上讲,两位年轻女孩将观察和体验的事物融合到了生命整体之中,她们是真正的艺术家。
(樊林:策展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艺术家简介
郭丹波
出生于浙江宁波,2015年本科毕业于汕头大学,现为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在读。
主要展览及获奖
2015年 许钦松创作奖一等奖
梁肇汉博士奖学金
2014年 第三届汕头大学“公共艺术节 ”,汕头大学,汕头
“牛湖发声”艺术展,深圳鳌湖艺术村,深圳
2013年 汕头大学公共艺术专业年度展,汕头大学,汕头
“毛毡纪”个人作品展,汕头大学,汕头
中国雕塑年鉴展,北京国家大剧院,北京
张洲
出生于重庆,2009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一个喜欢画画的人。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