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袁泽强:小径分岔的花园

2015-11-19 09:53

继2013年致力于扶持年轻艺术家的“蜂巢·生成”项目之第三回推出袁泽强个展“热带症”之后,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于2015年11月22日再度推出袁泽强新展——“小径分岔的花园”。展览由闻非策划,将在蜂巢当代艺术中心B厅呈现。

正如博尔赫斯在《小径分岔的花园》里所预言的时间被感知的方式:不再是同质化的线性时间,而是呈现出纷繁的空间特征,袁泽强的绘画不仅反映了当代世界感知方式的“碎片化”特质,亦以蒙太奇的逻辑将不同时空的图像并置起来,仿佛在富有超现实主义气质的“花园”中编织了一张包罗万象的时间之网。

在袁泽强的许多作品中,以绿色为基调的景观构成画面的主体,仿佛“花园”的某一个角落。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花园肇始于现代理性对城市空间的规划,规则的几何体、对称的构图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园林的基本建构方式。袁泽强虽然使用工业草粉令画面呈现出“草皮”的质感,构建出貌似规整的视觉表象,却又通过改变事物之间的结构关系戏仿了文艺复兴式的花园,从而颠覆了其空间结构的稳定性。

“拼贴”正是袁泽强创作的惯用手法,他甚至直接在照片上进行“再创作”。实际上,摄影的诞生促进了“拼贴”手法在现代艺术创作中的广泛应用。照片是拍摄者对现实世界的“截取”,其本质即为时空的“拼贴”。与绘画作品不同,照片毋宁是事物的某种“痕迹”:当事物的存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黯然退场,其二维副本便沦为某种“去语境化”的能指。苏珊·桑塔格认为,摄影本身是最为“超现实”的 —— 或许正是由于摄影以“拼贴”的手法重置了现实的时空。

袁泽强的作品中包含着大量处于“临界状态”的意象,譬如通道、出入口、窗体、门等。这些空间的意象反映出事物存在的共时性状态,袁泽强亦由此回应了艺术史上的经典问题。譬如系列作品“定点”与“高点”,袁泽强架空了具体的物象本身,以较为抽象的方式直接指涉透视原则之下的某种观照方式。而在其他以隧道、走廊为基本空间结构的作品中,袁泽强依旧采用透视法的构图方式,却通过拼贴、嫁接等手段制造出不符合透视空间逻辑的视觉效果,从而探讨透视法在以多视点、动态的蒙太奇手段为基本思维方式的当代语境中的意义。

艺术家:袁泽强
策展人:闻非
开幕时间:2015年11月22日 16:00
展览时间:2015年11月22日至2015年12月21日

图片提供/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来源:央美艺术资讯网-简讯 作者:CAFA,ART,INFO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