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天南地北怀化人 | 刘大嗨,用独特视角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新生命力

2025-08-07 17:25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8/fa6aebedb2716703a7a5d1781ce271b8.png

​编者按

“刘大嗨的绘画吸收了东方艺术的图像节奏,既保留了传统,亦不失现代性。时间的轮回本身就是艺术,他在线性的流动中找到了一个永恒的图形。”著名国际艺术评论家阿奇烈·伯尼托·奥利瓦如是评价。

近年来,怀化籍武汉职业艺术家刘大嗨,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中华传统艺术新生命。他先后创作的《大地》《闹元宵》《织锦图》《驿站》《英雄》等系列油画作品,在湖北、湖南乃至全国各大展览中引起广泛关注。

尤其自2016年以来,刘大嗨真正具有影响力的《脸谱》《欢乐颂》《大戏·演戏》《天上的大戏》等油画代表作——“大戏”系列,颇受国内外艺术大家的青睐,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说,刘大嗨的艺术创作如同一场华丽的“大戏”,正吸引着越来越多艺术家和艺术欣赏者的目光。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展示刘大嗨的油画艺术魅力,本报特别选登清华美院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学术丛刊《艺术与科学》副主编陈池瑜,以及清华大学研究员、艺术史学者、《美术》杂志副主编盛葳的评论文章,以飨读者。

文字图像与历史记忆

——刘大嗨的装置绘画艺术语言与形式

陈池瑜

刘大嗨先生曾于湖北美术学院和天津美术学院学习研读。自1997年开始闭关修炼,十多年来,他对油画表现语言与形式符号进行大胆试验和认真探索,取得突出成绩,创作了一大批语言形式鲜明的作品。2016年10月以来,以《大戏》为主题的系列刘大嗨个人作品展成功举办。可见,他是近几年艺坛十分活跃的艺术家,其作品以强烈的视觉形式和独特的语言符号为艺术界所重视和赞赏。

中国古代有河图洛书之传说。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文字是“六艺之本,王政之始”,认为汉文字是“依类象形”。现代古文字学家唐兰认为文字产生于绘画。中国文字从造型上讲是一种象形文字,方块结构犹如建筑空间构架,加上点画对比和多种书写方法、书体样式,形成无限丰富、变化无穷的书法艺术形式。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开篇《叙画之源流》中论述,在中国文字与绘画发展的早期是“书画同体而未分”。中国文字既有象形功能,亦有纪事(指事)功能,可以记功颂德、颁布条令,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即许慎所讲的“王政之始”,是国家政权的基础,可见其重要性。

南朝颜延之概括当时所见图载(相当于今之“图像”)有三种形式:一为图理,即卦象;二为图识,即文字;三为图形,即绘画。在颜延之看来,文字、八卦和绘画都是一种图像方式,而文字的功能则在于对事物的记录和认识。文字的图像和记录功能,不仅成为书法艺术的重要内容,也可进入绘画之中,成为绘画创作的重要手段。

大嗨对文字的功能及其在现代视觉图像中的作用进行全新思考和试验。他以自己独创的装置绘画形式,将文字嵌入其中,或将大众曾广泛使用而今被废弃的各类证书、证件,用强烈独特的绘画主体形象来表现,呈现在观众眼前,唤起人们对当代历史的重新记忆。

在作品内核的沉淀上,大嗨以艺术家的方式对历史进行沉思。他思考权力与文明的关系,认为二者平行前进,缺一不可,推动历史车轮前行:权力建立起社会的规则和秩序,保证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其独特的装置绘画作品《大戏·官谱》六幅系列,以黑色为主色调制作,再以大红、金色分别象征权力与文明的两条平行线。画中隐蔽地呈现着庄重方正的宋体大字:“肃静”“威武”“回避”;“批准”“同意”“通过”。在单纯庄重的大块黑色中,凸显的汉字传递出古今社会中人们熟悉而又神秘的权力场域里的官谱、官威与官僚做派。作者借鉴中国古代简牍形式,使画面呈现模块化:一块块细长的绷着亚麻布的木板,在金色、银色、红色或黑色背景中,用等距竖线营造古代简牍效果,每张作品犹如一部当代简书。画中再以汉字和图章(公章)形式,挪移当代社会中最普通常见的证件,如出生医学证明、生育服务证、独生子女证、居民户口簿、中学和大学毕业证、职业资格证、职工待岗证、暂住证、国有土地使用证、集体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预防性健康体检合格证、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放置宫内节育器证明、离婚证、死亡证等。这些证件图章曾是(部分现在仍是,将来部分可能还是)百姓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安全保障通行证,是社会运转、文明传播及政策执行的证据与象征物,也是当代社会相关权力和权益的凭证。部分证件因社会发展、时过境迁已成为历史记录;仍在使用的,也因普通平常常被遗忘。大嗨以装置绘画方式加以记录展现,用模拟简牍的形式增强历史感。画面主体形象以文字、图像呈现,辨识度高。作品色彩高度统一,对比分明,语言准确独特、简洁明了,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艺术形式与视觉效果。

大嗨意欲以物质符号为载体叙说中国文明,认为“汉字语汇”具有独特功能。因此,除选择公章表现外,他还以文字为图像,创作了《传国玉玺》《开国玉玺》《太平天国玉玺》《唐宋元明清官印》《三字经》等装置绘画作品。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种历史与文明的内在精神力量。

大嗨还成功尝试以丙烯为主要原料,经无数次试验确定了特殊材质,并巧妙运用抽象线条和独特手法,绘制出大批戏曲形象、历史人物、佛教、风景与花鸟等作品。这些不同题材的作品仍置于其平面单色背景和竖条分割的长条形制中,通过不同角度的光线形成独特艺术风格。其作品风格统一性与题材多样性均十分鲜明。他将佛教京剧脸谱、京剧表演图像,古代人物画《文苑图》中的形象,以及先贤和帝王画像等借用于画中,制成如水印木刻般的效果,创作了《大戏·演戏》《天上的大戏》《大戏·脸谱》《大戏·本命年》《大戏·人仙佛》等系列。这些熟悉图像被以全新材质、创作形式和手法建构,扮演着能指的角色,其所指是背后承载的文化传统与权力概念。

大嗨在创作技法和语言形式上大胆试验创新,以材料和画布理性创造出画面的多重化视觉印象。他使用锡管中直接挤出的纯色或自配材料作画,这种未经调和的材质具有单一明度特有的通透性。他利用并放大这一特性,借助不同角度的光线变化构建画面。去除一切传统绘画技术制作的画面,反而重新回归传统审美。作品经精心策划利用光线,当光线移动或观者移动时,会出现类似幻影的多重画面形象,奇迹般地创造了二维空间之外的活动图像。他注重色彩的肌理,图示形象经解构后忽隐忽现地隐匿于画面肌理之中。他对语言、材料、形式机制怀有浓厚兴趣,运用看似机械简单实则复杂精确的绘画方式创造画面形象,以极多的手法创造极简的画面,用单一的色块表现宏大精确的图像,以单纯的形象展示复杂的内容。他贯彻“少即是多”的创作原则。因此,大嗨的创作就是在解决少与多、简单与复杂、历史与现实、文字与图像、能指与所指、理性与感觉的对立与矛盾。其每件作品都在某种程度上创造性地体现了上述矛盾的对立统一。他的作品既体现了作者对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独特理解,又创造了一种个性化的艺术语言与图式,这正是大嗨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贡献和成就所在!

(作者系清华美院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所所长)

转自:掌上怀化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