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银川当代美术馆
当我们提起“银川”,或许你首先想到的不是艺术,但就是在这样一座位于中国西北边缘、面对黄河与贺兰山、日照长风与沙砾草木并存的城市,有一座美术馆,已经悄悄走过了十年。2025年8月2日,十/10
| 银川当代美术馆十周年特展正式启幕,在展厅中写下十个维度的艺术叙述,也展开一场从“荒地”中生长出的“种植手册”。
银川当代美术馆的创始人、馆长刘文锦女士作为土生土长的银川人,怀抱着“生于斯,长于斯,发达于斯,也要回馈于斯”的赤诚初心,将建立美术馆视为对故土的回报。她认为,“越是文化艺术资源贫乏的地方,对美术馆的需求越迫切,也越有意义。”这份直觉与坚持,让一座高标准的当代美术馆在西北荒漠中拔地而起,它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艺术回应生态、文化与交流的命题,致力于成为一座“精神堡垒”,为这座城市注入沉静与真实的“社会重力”。2015年8月8日,“文明的维度”首展启幕,银川当代美术馆对于大西北精神地标的耕耘之路正式启程,一颗当代艺术的种子就这样播种在了当代艺术贫瘠的西北,这是实验也是挑战。
银川当代美术馆(中庭)
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地理图谱中,银川并非“中心城市”,但正因此,它承载着更多实验性的可能。十年前,银川当代美术馆在黄河西岸与湿地芦苇之间落地萌芽。从最初的构思到如今的艺术空间,十年的历程像一棵树,从根基到枝叶,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孕育着独特的艺术生态。在这十年中,美术馆逐渐形成了鲜明的面貌和文化灵魂,始终保持着与环境、时代的紧密联系。
“十/10 | 银川当代美术馆十周年特展”开幕现场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策划了多个重要展览,开展了馆藏研究,组织了上千场公共活动,将艺术带入了校园、社区和乡村。我们在与全球对话的同时,也在与土地深度互动,得到了国内外艺术界及公众的认可与支持。
十/10 | 银川当代美术馆十周年特展 开幕现场
今天,站在十年之际,我们策划了“十/10”特展。“十”代表对历史和人文的回顾,连接了黄河岸线与西北文化的深厚根基;而“10”则指向未来,探索科技、理性与艺术边界的扩展。展览分为十个单元:激澜、涌现、河图、东方、汇聚、共融、稚光、醇酿、节日、回响。每一个单元都代表着银川当代美术馆十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汇聚成一个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未来发展方向。回顾过去,展望未来,银川当代美术馆在这一节点整装再出发。
银川当代美术馆副馆长赵子懿 主持开幕式
银川当代美术馆艺术总监 吕澎现场致辞
银川当代美术馆前艺术总监谢素贞女士发言
策展人俞可 现场致辞
策展人冯博一 现场致辞
策展人郭亮 现场致辞
策展人蓝庆伟 现场致辞
策展人李国华 现场致辞
策展人王晓松 现场致辞
策展人朱天霓 现场致辞
艺术家李洪波 现场致辞
艺术家松本秋则 现场致辞
艺术家宋冬致辞
艺术家王礼军 现场致辞
开幕式现场《日·寸》演出
束装重启——直挂云帆济沧海
挑高 12 米的 2 号展厅被打造为一座“记忆剧场”,全面回顾银川当代美术馆 2015—2025 年的十年历程。通过文献、照片、影像、实物和现场重现等方式,五大工作领域——展览策划、典藏研究、公共教育、设计出版与公关传播——得以系统呈现与梳理。在展览空间中特设的“关系单元”则特别邀请了艺术家、观众、志愿者、馆员以及物业工作人员等曾在美术馆成长过程中留下印记的人们,选取他们珍贵的记忆片段,展现这份既专业,也充满人文关怀的共同历程。
银川当代美术馆副馆长、策展人赵子懿 导览关系单元
“记忆剧场”现场 全面回顾银川当代美术馆 2015—2025 年的十年历程
此刻在此, 东方低语
黄河从这里奔流而过,贺兰山于此驻守——河山在银川孕育出一种辽阔与内敛兼具的精神气质。在这片地理与文化的交汇之地,展览通过三重视角展开:“河图”承载着大地肌理与水脉记忆,提醒我们回望并思考地域身份的根源;“东方”重新审视千年文化与哲学,让东方思想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涌现”则将人工智能与新媒体融入传统艺术母题,探讨生命与创造的本质。三者交织成一条时间与空间的涌流,带领观众从自然的纹理,至传统的脉络,再到技术的未来,感知这些元素如何交织成今日的艺术语境。
十/10 | 银川当代美术馆十周年特展 展览现场
百川异源,皆归于海——日新其途
万流归一、周而复新。十年来,两届银川双年展与多场国际大展不断把世界各地的策展人、艺术家、评论者与媒体人引向黄河岸畔;来自几十个国家的多元思想如百川汇流,让“银川”这一地名深深刻进当代艺术版图。这股能量并未停留在馆内,而是渗入城市肌理,向社区与乡村延展:公共项目把艺术带进田野与巷陌,美术馆由展示空间转化为跨文化对话与社会参与的平台,形成真正的“共融”。在这片共生的潮汐中,我们继续呵护那束最清澈的“稚光”——延续“一颗种子的旅行”儿童展的初衷,让孩子的视角与声音被看见,被聆听;同时也邀请成年人以童真的透镜重新想象世界,催生更温柔、包容的社会心态。多元水滴汇聚为海,海潮推动日新,此板块呈现的正是艺术与社会共生共长的循环动势:过去的盛况铺垫出新的出发点,“汇聚”、“共融”与“稚光”共同塑造下一段可期的文化旅程。
“汇聚”、“共融”与“稚光”共同塑造下一段可期的文化旅程 展览现场
杯灯正暖,必有回响
在黄河水汽与贺兰山风声的交织里,时间像一坛陈酿——经由选材、调制与发酵,使日常的颗粒沉淀出醇厚的滋味。本单元以“醇酿、节日、回响”三重意象收束十周年叙事:“醇酿”指向一切经过时间精心孕育的生命过程——从河水渗入土壤,到思想沉淀为艺术,再到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自然升温;“节日”则是情感被点燃的高光时刻,它凝聚民族记忆与身份认同,把历史、社会、文化艺术的味道酿成一杯可以共享的温酒;而“回响”是我们十年间在这片土地上的艺术实验,在物质空间内,也在精神世界中,如同涟漪一般留下回响。
十/10 | 银川当代美术馆十周年特展 开幕现场
十年一晃——银川当代美术馆在此举杯遥敬过去的积淀,更向未来的未知致意:愿每一道微弱的光与声,都在新的十年里继续发酵、持续共鸣。
在西北,十年是一道风的轮廓,更是一粒种子的成长线。银川当代美术馆,在这片沙砾与水泽之间,仍将继续守望、播种、发酵,等待下一次更辽阔的“回响”。银川当代美术馆将继续秉持初心,这场关于“一场十年的种植”,和这本“不断被书写的手册”的故事,仍将继续,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2月31日。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