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端午思屈原》--丙寅五月五

2022-06-07 10:41

  每逢当年五月五,

  我会情不自禁地再次欣赏拙作:

  那是二十五年前的《何必天问》图。至今回味无穷的是,该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屈原的《天问》辞章,每每重温时,屈原哪深沉的内心呐喊似乎总是在扣问我的灵魂,我自己却强烈的想要表达:

  何必“天问”?

  屈原并未走向死亡,

  他只不过回去了生命的来处,

  据说那里是“天堂”。

  “生命的高贵”,

  根本不需要用死亡来支撑。

  我甚至相信,

  屈原的投江,

  绝对是生命的另一种飞翔!

  我知道,

  同胞们正与家人,

  共享端午节日的气氛……

  我却独自拥抱“沉吟”,

  有另一类的心灵美酒,

  令我兴奋……,

  似乎已经触摸到屈氏的灵魂。

  “何必天问”的“诘语”,

  在思想的世界不停地响起回声,

  我偶尔也会感觉刺痛,

  彷佛听到内心深处的哽咽。

  屈原的“灵魂”,

  孤独与华丽交织,

  成为人世间内外兼修的精神明灯,

  这光亮偶尔会穿透市俗的我们……。

  我在创作的时空中设计这样来描绘屈原:

  【屈原冷峻情深地,

  踏步江水向着前行,

  他嗒、嗒、嗒的走来,

  引起阵阵风声,

  意志的伟力令他的长袖鼓动,

  似乎将要驱驰扙劍,

  坚韧的嘴唇这么严峻,

  看世界淡漠到冷凝,

  时间似乎停止!

  他毅然选择了这条路,

  让生命即将开始,

  新的远征!

ONGkanoL7qlfWeZPxzJUgV1sWF41rdDhM3mwu6AB.png

《何必天问图》98cmX62cm

  跋文款识:

  “何必天问,为屈原写像,熟读离骚千百句,方有此悟”;

  作于1996年;

  展出:1997年香港大会堂个人展;

  收藏:1997年香港徐展堂博物馆收藏。

  屈原投江已经两千四百多年,

  永远不可能忘记他,

  只要是中国人!

  所有人都把怀念他的日子,

  过成了令人快乐的永恒“节日”。

  我的修行充分理解:

  大家心里都明白,

  “屈原的灵魂”一直在飞升。

  转载自:美篇 华君艺术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