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5年7月26日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推出夏日群展《出口》,呈现以边界与出离为视角的 30 位艺术家各具面貌的作品。出口,是物理意义上的位移,是空间结束与开启的边界,也是自内而外的直面与抉择。作为一种意象,出口并非是一个可以按图索骥的位置,而更像是一个持续发生的动词,一种在寻找中不断生成的状态。它甚至呈现出一种流动性———不再是线性路径的终点,而是持续生成的中间态,甚至成为出走决心的本身,既指向未知,也意味着挣脱,它悠远而开阔。
刘港顺 出口 EXIT 2024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72x93cm
景柯文 相信爱 Believe in Love 布面油画 250x200cm 2024
出口,既是个人的际遇,也回应着时代的价值追逐。袁运生 1985 年的一组素描,创作于刚刚前往美国的时间节点。他深感人类共同体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将生命激情与因势利导的生机落笔于具有强烈速度感的线条中。马可鲁的写生同样是在历史节点中的选择,创作于 1975 年的作品在当下看来自然且闲适,但对当时的无名画会成员而言,却意味着对常规现实题材的主动游离。时代的回音在景柯文的作品中,则蕴藏着一种对“美”与“新”判断的回归。他画过去的物件和过往的时光,在故事中抵达人的选择与境遇。而孙瑶瑶的作品则是当下发生的时光,它们有着可贵的“感觉”与“天性”,由脚下的路而弥漫着脱离规训的生命力。
刘彦湖,九宫·白无垢|青玉案、白无垢、皂罗袍53cmX46.5cm,2023
邱瑞祥 无题 43x33cm 纸本油画棒 2024-2025
抑或者,出口常蛰伏于日常的间隙。如同肖江、汤大尧、张业兴、代洲的作品,其叙事源于日常,又从中游离开外。他们将人物放置于情景之中,如同被忽略的日常褶皱,由时间自然的铺展至此时此地。而在陈柏豪、亓文章、许永城、葛辉、朱逸舟、王一龙的创作中,具体的故事从中抽离,转向一种超现实而高度提炼的状态,构建起更具普遍性的精神图景。毕建业与付经岩的作品或化身为狩猎,或形成物化的速度,这是一种对于稳定的破坏,在力的角逐与冲突之间构成张力。在更微观的视野中,叶恒贵、黄亮、汪子博、何可人则将目光投向日常物的肌理。依托于一种视角的微妙偏移,它们在庸碌的平常中兀自闪烁。邱锡鹏、叶庆的作品介于一种偶然与不经意之间,以精微的笔触与细节的异化而形成陌生的真实。
肖江,装空调-Installing-Air-conditioner-55cmx45cm油画-2021
代洲,《泳池》Swimming pool,布面油画,120x150cm,2024
张业兴,一个下午 An afternoon,75x55cm,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2025
马可鲁-水边嬉戏的孩子 Children frolicking by the water,1975,纸本油画,15x21.5cm.jpg
出口,同样指向一种对边界与秩序的提炼。如同刘彦湖的九宫格书法作品,在笔画与字形的疆理之中构建结构,于字意骈联的空间中生成丰富的文本。而劳大伦则在技术特征的美学中搭建一个新的系统,在虚拟世界中形成对现实世界的选择性再现与新生。任诒春的绘画让关系成为了画面的主体,它们指涉着物与物、人与物,自身与世界的复杂互动,而生长为内在的共生与连结。龚剑将公共的现实与艺术史的信息如同链条般构成隐藏于画面 之外的叙事,它与造型的建立既黏合又分离。谢堃则以身体为起点,以拆解的目光观看既定的主体,让边界在敞开与剥离中形成新的交互逻辑。
劳大伦,石谷径道Stone Valley Trail,37x33.5cm,纸本彩铅 Color pencil on paper,2021
叶恒贵,静物 Still life,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100x70cm,2025
袁运生,亦亲亦疏 Intimate yet Estranged 51x76cm 纸板素描 Sketch on paper board 1985年
这种状态的质变不仅面向身体的外部,也同样源于自我的观测。就如尹齐与邱瑞祥的绘画,形象由混沌的内部生长,而逐渐显现出形状。画布就像是一道镜子般的出口,既向内明晰感知的沃野,又在其中倾吐而照见自身。正如刘港顺的作品《出口》中所引用的,现代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那些拥有天幕式屋顶和巨大落地玻璃的建筑,曾象征着开放与自由的无界流动。然而,这种极致的通透性本身也构成了新的隐喻:当出口在视觉上显而易见,甚至成为一处景观时,真正的出口在何处反而成为了下一个难题。
邱锡鹏 泉 Spring 80x80cm 木板综合材料mixed media on woodboard,2025
叶庆 暴雨已至 150x110cm 布面油画 2025
朱逸舟 前奏曲 Prelude 布面丙烯 120x90cm 2025
这场汇聚 30
位艺术家视角的群展,并非旨在为“出口”提供一个明确的定义或终点,而是让诸多的可能性蜕皮般从已有的桎梏中生长。它呈现了立身于临界点内外的诸多选择,亦或是岔路逼近之时的迟疑。也许,我们既是寻找出口的旅人,也可以是创造出口的造物者。展览最终呈现的也并非结论,而是无数个悬而未决的提问。它们来源于淤塞和迷思,而转身为行动与生机。
文/于畅
「 关于站台中国 」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Platform China Contemporary Art Institute)于 2005 年在北京草场地艺术区成⽴,成⽴之初基于莽撞和理想设定为⾮盈利艺术实验空间,试图搭建中国与国际沟通与对话的艺术平台,2015 年底搬⼊ 798 艺术区中⼆街 D07 号。站台中国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参与和推动者,致⼒于中国艺术⽣态的构建,是⼀个当代艺术的交流、研究、收藏与艺术品经营的综合性艺术机构。
夏日群展-出口
展览时间:2025.07.25 –08.31
展览空间: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A 展厅
参展艺术家:毕建业、陈柏豪、代洲、付经岩、龚剑、葛辉、何可人、黄亮、景柯文、劳大伦、刘港顺、刘彦湖、马可鲁、亓文章、邱瑞祥、邱锡鹏、任诒春、孙瑶瑶、汤大尧、汪子博、王一龙、肖江、谢堃、许永城、尹齐、叶庆、叶恒贵、袁运生、张业兴、朱逸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