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北京画院精品艺术课】郑雅风:水墨花鸟工写创作示范

【导言】北京画院是新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专业画院,一直致力于艺术人才的培养。历经几代人薪火相传,依托雄厚的画家资源,以画家工作室为主,建立了独特的师徒相授的教学模式。多年来,北京画院研修班为全国各地培养了众多优秀的艺术人才。

2024年,为了进一步推动艺术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培养更多艺术人才,北京画院开始以直播的形式推出了《北京画院精品艺术课》。该课程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参与,提升了艺术教育的普惠性和社会影响力。为了方便更多人学习与回顾课程内容,我们将陆续以直播回放和图文结合的方式推送精品课程回顾,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让您对教学内容有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

本期让我们一起回顾艺术家郑雅风老师的课程内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6bb87ee5388c701cd440af294ff05370.jpg

艺术家 郑雅风

当工笔与写意在同一幅画作中出现时,艺术家们便面临了技法协调与风格统一的双重挑战。如何在保持工写各自特色的同时,实现画面的和谐统一,成为艺术家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北京画院专业画家郑雅风工写结合的花鸟画,将工笔的精细与写意的自由融为一体,创作出动静相宜、精工雅致的作品。在画作中,他注重情感与自然的融合,通过预留禽鸟位置和考虑画面氛围来逐步构建意境,展现出温文儒雅、清新灵秀的艺术气质。

郑雅风工作室的这堂艺术课,通过创作一幅工写结合的水墨花鸟画作品,具体讲解和示范了如何在创作过程中协调这两种风格。课程深入探讨了如何在创作中寻找工写结合的平衡点,如何通过“破”的技巧和“意到为止”的创作哲学来解决画面中的矛盾,并增强画面效果。同时,课程还强调了传统绘画精髓的传承,鼓励大家要通过临摹古画来提升个人的艺术理解和创作水平。通过这堂课,我们不仅能够学习到如何将工笔与写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还能深入理解这两种艺术手法在艺术创作中的价值和意义。

视频:直播回放链接


【师生对谈内容】

学生:您之前是以工笔为主之后转向了写意,写意画与工笔画相比在个人情感的表达上有哪些优势?

郑雅风:在工笔画的创作中,我认为要保持一种放松的心态,不拘泥于底稿。我的工笔画创作往往不起底稿,除了对禽鸟等部分简单的定外轮廓外,其余部分则和逸笔一样自由挥洒。对于大尺幅的工笔画作品,其创作周期可能长达半年,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最初的创作激情和新鲜感可能会逐渐消退。而当转向写意画时,那种畅快淋漓的感觉是工笔画难以企及的。在写意画中,一块墨色可能就能完美地表达意境,如果过分追求形象的精确和相似,反而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最重要的是必须有意识地追求并热爱你所做的事情,热爱会驱使你在这一领域深入研究。在画工笔时,我也会寻找乐趣,在绘画过程中体验细节描绘带来的快乐。我们不要把写意当做一个画种,它贯穿在整个绘画过程中。写意的核心在于“写”,只有先有“写”,才能产生意境和趣味。因此,首先要有“写”的意识,意到笔不到,不能处处都画到,更不能描,无论对错,下笔必须果断。果断的笔触能够产生疏密、浓淡的效果,这些效果本身就构成了趣味,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出现。绘画的魅力就在于其不可预知性,有一定的挑战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4d5e9c3e68e7aa569472aa1c0df578e4.jpg

郑雅风 《春晓》

200×240cm  纸本设色  2021年

学生:无论我们画工笔还是写意,书写性是我们经常谈到的一个点,您是如何理解书写性在创作过程中的体现的?

郑雅风:在绘画领域所讨论的书写性,我觉得与书法中的书写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绘画中的书写性需要结合所表现对象的特性和特征,因此在用笔和表现手法上会有所不同。如,在描绘草或枝干时,虽然可以借鉴书法中的提按和顿挫技巧,但由于绘画对象的特殊性,这些技巧的应用并不完全等同于书法。即使在画禽鸟羽毛时,也是有书写性的。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保持用笔的果断和自信,这样在行笔时就不会犹豫,确保每一笔都能准确传达出所要表现的对象的精髓,从而使得最终的作品显得更为轻松自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f8514315281ce5ff1492c00d562d22dd.jpg

郑雅风 《寒玉》

98×180cm×2  纸本设色  2023年

学生:在工写结合的花鸟画创作中,如何平衡具象的禽鸟与写意背景之间的关系?

郑雅风:传统工笔画的技法与工写结合的创作方法存在一定差异。如果完全按照传统工笔画的步骤,比如先对禽鸟部分进行精细处理,再逐步刻画细节,虽然可以更加精细和具体,但这样的处理可能会使禽鸟与背景显得不协调,甚至格格不入。因此,在刻画禽鸟时,我选择保持生宣纸的原始状态,不进行熟化处理,在刻画中融入更多的随意性。

要想画面整体协调,在色彩上,也要相互呼应。在水墨的背景下,如果禽鸟过于鲜艳和结实,可能会难以与整体画面融合。因此,在色调选择上,我非常谨慎,确保所选色调能够与画面其他部分和谐统一。同时,为了与具象的禽鸟有强烈的对比,在背景的水墨表现上采用虚化手法,不刻意追求植物的细节,似是而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a7ceb152dac8054c86707a164351ec33.jpg

郑雅风 《寒竹幽》

98×180cm  纸本设色  2024年

学生:在生宣上刻画工细的禽鸟与熟宣上有什么不同,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郑雅风:在生宣上画工笔,我们不能采用通常在熟宣纸上画工笔的双笔法,即一根色笔和一根水笔的方法。在生宣纸上,我们需要先确定各个块面的色调,包括哪里应该浓重、哪里应该浅淡,这些都是根据禽鸟的结构和羽毛分布来定位的。定位确定后,我们就要果断下笔,颜色不宜过浓,如果出现问题,还可以进一步加重。在绘制羽毛时,如果遇到大片羽毛,需要留出中间的羽毛纹理,这一步骤需要迅速完成,一次性画出,可以持续使用毛笔直到墨色用尽,这样前面部分会显得较重,后面部分则较淡,正好根据笔上墨色的多少来描绘出羽毛的虚实,这种效果虽不明显,但仍需有意识地表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f954c5afa3c06eb8fc42333b299978e3.jpg

郑雅风 《吉祥长春》

245×180cm  纸本设色  2023年

学生:您创作水边禽鸟的题材较多,您是如何选择合适的创作题材和主题的?通常有哪些灵感来源?

郑雅风:我在读书时受潘天寿《小龙湫下一角》的影响,偏爱那些萧疏、空旷的题材。我日常也会特别关注坡角等细节。在早期的写生实践中,我倾向于细致描绘草花等自然元素。然而,随着时间的推进,我主要是去探索、感受自然,并在观察中积累经验。因此,我现在更倾向于通过观察来积累,而非单纯依赖于现场的详细描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61d23fb6c7bb20e255b9b4e9ff5a107c.jpg

郑雅风 《雨后惊禽》

132×96cm  纸本设色  2024年

学生:意境是中国花鸟画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您在创作过程中是如何构思和布局来营造画面意境的?

郑雅风:意境是营造出来的,要留给大家想象的空间。我们在准备起笔时,其实有很多种可以选择的方式来营造画面的意境。当落下第一笔的时候,后面的每一笔都紧跟着前一笔,逐步构建起整个画面。我在创作时,基本上是以一种连贯性的方式进行绘画,让每一笔都自然地融入整体构图之中,画中禽鸟的位置一般不会先确定下来,往往会先画大致构图,根据画面的动态和走势预留出禽鸟的位置,并考虑其大致的情调和氛围,逐步构建和完善画面的意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66e0f9657a164b312d3186b3e8d67c2b.jpg

郑雅风 《秋风起兮云飞扬》

98×180cm×2   纸本设色  2022年

学生:您在创作过程中多次提到要 “破”,我们在破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郑雅风:就创作而言,作品的构成依赖于点、线、面的组合,以及疏密、浓淡、枯湿的对比。在局部和整体的构建中,要注重这些元素的平衡,保持画面的和谐。绘画中,矛盾是不断产生的,需要不断调和。画画没有对错,关键在于如何调整和调和这些矛盾。

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我们通常会采用“破”的处理方式。“破”在创作过程中是随机应变的,具体来说,我们会在淡墨的部分用浓墨来形成对比,或者在粗糙的区域用精细的笔触来处理,以此来增强画面的效果。例如,在画一棵树的枝干时,我会先使用淡墨勾勒出整体的轮廓和走势,然用焦墨来破,以此来提升枝干的质感。另一种方法是先以浓墨画枝干,然后用水来破墨色。

在这个过程中,关键在于掌握合适的度,这需要根据画面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绘画是一种直觉驱动的行为,过多的思考可能会阻碍创作的自然流动,一定要大胆落笔。因此我在绘画时主要依靠感觉,但这种感觉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520b79793ced52a91778bf18bef4fb21.jpg

郑雅风 《四溟长歌》

98×180cm×3  纸本设色  2023年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如何判断何时应该停止,以达到“意到为止”的效果?您认为“意到为止”对于艺术家的个人修养和艺术境界有什么要求?

郑雅风:我认为,能够适时地停止作画比不断地添加更为关键。这要求画家不仅要有熟练的技巧,还要有对画面整体的控制力。因此,画家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培养这种能力,多看、多思考、多实践。在创作的时候,首先要有全局意识。当你感觉到某一部分,虽然尚未描绘具体,但已经与整体画面形成了连贯性,感觉到它的存在已经让画面变得完整,这时就应该停止了。在创作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多留一些空白,应避免一开始就画的太重。这样做可以保持画面的灵活性,为后续的创作留出空间。

无论是画工笔画还是写意,传承都很重要。我们要深入理解传统绘画的精髓,就必须多临摹古画,多欣赏古画。有时候,观察和分析古画比亲自动手更为关键,因为仅仅盯着一幅画临摹,所能获得的经验和见识是有限的。临摹是一种学习手段,但最终目的是为了自己的创作。因此,要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佳效果。我们要将问题逐一提出,进行局部临摹,当所有局部问题得到解决后,整体作品自然也就完整了。通过多看多分析,我们可以不断获得新的启发。随着自己水平的提升,对古画的理解和领悟也会有所不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ca8a67dad96e522a2d27a55b66a21bf4.jpg

郑雅风 《行色秋晚图》

98×180cm×4  纸本设色  2023年

学生: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特别害怕线条交叉的情况,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郑雅风:两条线交叉不要紧,但要避免三条线交叉。当然,有时可能会无意中出现这种情况,这时就需要采取其他方法来解决。比如在某个区域线条打结严重,我们可以通过新增线条或元素来改变画面的焦点,或者通过增加细节来分散视觉注意力。单一的线条交叉可能看起来比较突兀,但当有很多个交叉时,可能就不是问题了。我们在绘画时不要过分担心犯错,即使出现了不理想的效果,也可以通过增加相似元素或调整构图来改善和弥补。

学生:我们观察到您毛笔的笔锋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基本都是炸开的,您为什么会选择用这样的毛笔来创作?

郑雅风:确实,这是我特意挑选的毛笔,花费了我很长时间。我偏爱那种略带涩感的笔触效果,而羊毫等毛笔难以表现出这种感觉。因此,我请朋友定制了一种特殊的山马笔。这种笔尽管能出效果,但它很容易散锋,这是它的优点也是缺点,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巧妙的利用这一特点。有时我会故意让笔锋散开,根据笔锋散的程度来勾勒线条。我也会顺应笔锋散开的自然状态,利用这些散开的笔锋进行创作,而不是刻意去控制它们。当我们掌握好笔的性能时,便能更精准地驾驭它,使其呈现出的效果更贴近我们的预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8c3df01d2b3888c81e79e5c326c1c819.jpg

郑雅风 《一袭烟云半江寒》

98×180cm×2  纸本设色  2023年

学生:当您在创作过程中出现了画不下去,或认为没有办法补救的情况,您会如何处理?

郑雅风:我会选择先放一放,等过几天再来找解决的办法。往往在找到新方法时,会创作出意想不到的作品。这正是绘画的乐趣之一。在大胆下笔、细心收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敢于打破常规,更要勇于挑战自我,不破不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f3bf5850c90dc7d40b7da0a789dc5f16.jpg

郑雅风 《游园惊梦》

98×180cm×2  纸本设色  2023年

学生:大尺幅的作品在最后调整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郑雅风:大尺幅作品的最终调整,关键在于把握整体的前后关系和块面管理。由于作品的尺幅较大,很容易导致整体效果失衡,就是我们常说的“花”。在调整过程中,应始终关注画面的整体效果和整体性,画面的气息需要连贯,从宏观的角度统筹全局,不断地从整体出发,审视和调整各个部分,确保每个部分都能服务于整体的和谐与统一,这与工笔画最后阶段的调整相似。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d5bee4a7a29ac9ec847d774ebb80c72d.jpg

郑雅风 《幽谷》

98×180cm×4  纸本设色  2021年

学生:您觉得现代写意花鸟画与传统写意花鸟画之间有哪些差异?

郑雅风:就花鸟画而言,我觉得题材基本没有大的改变。无论古今,对于一幅优秀作品的评价标准始终如一,尽管表现形式上可能有所差异。在当代,由于美术馆的普及和展示方式的变化,包括画框的使用等,我们所见到的画作在视觉上可能与传统有所不同,但实际上,对于优秀作品的要求和绘画中所体现的精神内核是一致的。

我认为,如果不深入学习传统,所谓的“新”也无从谈起。特别是在中国画中,笔墨的运用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需要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实现融通。一旦达到这种境界,作品自然会产生独特的变化,这种变化源于画家个人的不同,因为每个人的想法和表达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绘画最终是画家自我表达的过程。一旦你能够真实地展现自己,你的作品自然会与众不同。风格,是艺术家个性的自然流露,而非刻意追求的结果。刻意追求的风格往往是不自然的,经不起推敲。真正的风格是随着时间的积累和个人修养的提高而逐渐形成的,无法被他人复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95e051c69c2490fb07acfe1c98498ad9.jpg

郑雅风 《云起兮》

69×70cm  纸本设色  2024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84d1ede182ff3c45042aae4cfc518063.jpg

郑雅风 《夏风远 秋意浓》

69×70cm  纸本设色  2024年

作者:王丽静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