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大地之歌·2025美丽中国纪事”星群展在京启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9d677a0eb87cc86b83961e776eec5c25.jpg

2005年8月15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和科学论断,首次在安吉余村被提出。这一科学理念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为美丽中国建设,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夯基垒台、指明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美丽中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一以贯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2024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发布,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之际,当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进入10周年倒计时,“大地之歌·2025美丽中国纪事”系列展览陆续在北京杭州两地展开。展览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美丽中国研究中心、中国轻工企业投资发展协会联合主办,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承办,北京国际俱乐部协办。

放眼中国大地,关乎“美丽中国”建设的叙事正在不断生长:这既是亿万个体用双脚丈量、用双手创造、用心灵感知的生动实践,亦是在“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上对美丽中国建设进程的一次深刻回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9f2677d1059b082d960312e946d2471d.jpg

7月29日,“大地之歌·2025美丽中国纪事”系列展览在北京国际俱乐部仙鹤厅举行“美丽中国·协作报告”开幕活动。作为外交部新闻发布会的旧址,北京国际俱乐部承载着特殊的历史文化记忆:曾有十五位外交部发言人在此向全球传递中国声音。此次展览借助这一历史场景,以“声波”作为隐喻,将百余个生态实践案例与未来提案的声音,在此空间叠加、回旋并传播,以艺术的方式讲述“美丽中国”的建设故事。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常勃,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高世名,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余旭红,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副司长单鑫,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傅瀚霄,中国轻工企业投资发展协会理事长赵爽,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黄健,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万军,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王战萍,北京国际俱乐部党委书记曲柏华,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李伟,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副主任朱孟宇,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副主任李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代办王茜,轻工业企业协会秘书长李仪,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曹晓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社会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李人庆,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 田延营,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天昊,陶文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子力,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港澳台办公室)港澳处处长李文沛,自然资源部宣教中心处长张蓉,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战略规划研究所所长、美丽中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秦昌波,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艺术处(音乐产业处)处长王丽祥,北京国际俱乐部董事会秘书邬安出席开幕式。来自文艺界的嘉宾、省市县地方政府与企业代表、媒体嘉宾、“美丽中国”建设案例代表、未来提案代表、中国美术学院相关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代表等参加开幕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83ee316dfcab293fd9d243951483499c.jpg

常勃、高世名、余旭红、单鑫、傅瀚霄、赵爽、黄健、王战萍、曲柏华、王茜为开幕式剪彩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37ff642f2f0f837b2dcb319ebc3635ba.jpg

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高世名

高世名谈到,今天的致辞嘉宾们用一个新的方式把开幕式办成了研讨会,每一位的发言都不是简单的开幕致辞,而是有学理、有方法、有愿景的报告,承载着思想的沉淀与对未来的期许。

他回溯美丽中国研究院合作时间最为悠久的伙伴——文干院和生态环境部,认为这几年一路走过来,大家在探讨的始终是全中国在中华大地上文化艺术参与和赋能美丽中国建设的生动画卷。这几年,美丽中国研究院向大家学习,并携手建立起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智库网络和行动网络,现在又将这些实践和网络转化成了教育资源、干部的培训资源,甚至转化成生态环境、美丽中国的建设的实践经验资源。今年合作的新伙伴——自然资源部和轻工业集团,不仅为展览注入新能量,更昭示着未来在文化艺术等跨领域协作的广阔前景。

高世名认为,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通过多年调研实践,已探索出文化艺术参与社会进程的“有为路径”:文化艺术绝非是锦上添花、风花雪月,它是扎根中国大地的实践引擎、是推动参与社会进程的有为之举。在艺术教育维度,国美始终践行一种行动的艺术哲学——它突破象牙塔与文艺范的桎梏,升华为行动的艺术、实践的艺术、社会的艺术,人人可参与的艺术,也是可以改造世界的艺术。这正是美丽中国研究院从发起伊始,到余旭红院长以及国美同仁,团结各部委、各团队同道共同来推动的。

高世名指出,这几年越来越多的文化艺术界的精英们参与到美丽中国实践和行动环节之中,让当前实践呈现双向破壁态势:文化精英深入田野,艺术家以创作介入乡村生态、城市更新;跨界力量激活灵感,地方执政者与实业家从艺术中汲取变革动能,使常态工作充满了想象力与可能性。这种“艺术赋能”与“赋能艺术”的双向循环,恰恰是艺术对于新时代、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61f5845c2b33d6e1dcdffbebdfb452e1.jpg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余旭红

余旭红表示,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提出20周年,在中国外交部新闻发布会旧址的北京国际俱乐部举行“大地之歌·2025美丽中国纪事”系列展览开幕活动,具有特殊意义。

2021年,为了贯彻落实指示、回应时代命题,中国美院在时任院长高世名书记的亲自推动下,成立了“美丽中国研究院”。经过4年多的探索,逐步构建了从理论研究到社会实践的完整工作体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首先是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独特的生态艺术研究框架,即“一库一图一数”。“一库”是美丽中国艺术实践案例文献库,“一图”指通过系列展览延展生成的感知地图协作系统,“一数”即美丽中国艺术实践指数,量化评估艺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为学界提供新的研究范式。其次是协作网络建设:积极搭建“校地合作、跨界联动”的协作网络,设立学习中心与协作中心,在教育培训和社会实践中推广研究成果,这一全国协作网络实现了“立足学院、辐射地方”的开放格局。三是展览与传播呈现:近年来,美丽中国研究院不断提升展览内涵、创新展陈形式。从2022年在杭州举办“特写——美丽中国的一百个艺术实践”展览,精选100个案例以文献档案形式呈现,标志着全国首个美丽中国案例文献库面世。到2023年、2024年在北京中华世纪坛连续两年的“大地之歌·美丽中国纪事”案例展。同时策划“美丽中国海外特展”系列活动,把美丽中国故事带向世界舞台,促进了跨文化对话与合作。

余旭红指出,今年的“大地之歌·2025美丽中国纪事”系列展览既是我们过去工作的总结汇报,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实践创新。本次展览有三个特点:一是“星群式”多地联动展览架构,围绕同一主题联动四大展区,各有侧重、交相辉映,涵盖政策成果、文化旅游实践、生态治理、艺术创作等层面,共同绘制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景图谱。二是跨部门联合主办,机制协同创新。本系列展览得到了多个部委和机构的共同参与与支持,实现了内容与机制的系统性协同。三是“声波”与“涟漪”的双重意象。“声波”象征广泛传播,“涟漪”象征深远影响,这双重意象寓意着,美丽中国的建设工作既要形成宏大的传播声势,又要扎根实际产生持久的社会影响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并明确展望到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面向未来,中国美术学院将以“美丽中国+”为平台、孵化器、链接站和实验室,进一步拓宽工作格局,提升社会影响。同时,将继续组织海外对话巡展,积极对接国际平台,把“美丽中国”的故事、理念和经验分享给全世界。

期待携手社会各界同道,凝聚共识、携手共创,坚持艺术融入生态文明实践的初心,勇于探索务实创新,为实现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贡献文化和艺术的力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1412a40b43be6d84b41952f01f14d5a5.jpg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管部学院副院长王战萍

王战萍指出,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管部学院是文化和旅游系统干部人才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文化和旅游领域建设研究和决策咨询的重要智库平台。未来,学院将与中国美术学院以及更多的伙伴一起,继续深入探索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以艺术赋能地方发展,以实践诠释生态文明,为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篇章汇聚力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ef5dbe6f3cfc140e3a26d0a403e1c07e.jpg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万军

万军表示,环境规划院作为生态环境部的决策支撑机构,三年来与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一起深化交流合作,探索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与艺术展现的科艺融合的范式。环境规划院将与美丽中国研究院一起携手深化跨领域、跨部门的协作,通过科艺融合赋能美丽中国建设,以全球通用的艺术语言,讲述美丽中国的生动故事,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的智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4a40cfdef165198d4e4fb50140de6efb.jpg

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黄健

黄健指出,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是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播者,自然资源事业发展的记录者,自然资源精神文化的倡导者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推动者。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能够更加深入的发掘艺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独特的作用,打造跨领域、跨地域、跨人群的传播平台,把生态文明理念从专业话语转化为公众的日常共识,探索形成常态化可复制的生态文化的传播机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1bf7b62184f7207e138f4de5108a36b4.jpg

中国轻工企业投资发展协会理事长赵爽

赵爽以《践行“两山”理念 共绘绿色轻工新画卷》为题,他指出,近年来轻工行业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双碳”战略,大力推进轻工业绿色低碳转型。轻工行业的绿色转型是“两山”理念在工业制造领域的生动实践,将以大地之歌为序,继续抒写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融共生的答卷。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6e47db66deae2db21f926f23b2478ca6.jpg

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李伟,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曹晓阳,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战略规划研究所所长、美丽中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秦昌波,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陈坚共同发布《美丽中国艺术实践指数报告》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828c088cbed39cb93052799b73d18e8c.jpg

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汪莎发言

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汪莎介绍到,美丽中国艺术实践指数的推出标志着“一库一图一数”框架的完整成形,为案例库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和数据基础。感知地图织就了生动的实践网络,而艺术实践指数将进一步对这些实践进行量化分析与评价,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新的度量。这不仅仅是一个量化工具,更是一种连接政策、学术与公众的跨界机制。从案例文献库到感知地图,再到今天发布的艺术实践指数,平台的搭建是为了汇聚各方力量、凝聚各方共识,在美丽中国这一共同愿景下,进一步加强跨界合作,以艺术之美赋能生态文明,用实践行动谱写新时代的大地之歌。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田延营,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天昊,桐庐县委宣传部部长陈杰,陶文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德镇地方协作中心)刘子力等来自省市县地方政府代表与企业代表对美丽中国协作报告做出回应,分享近年与中国美术学院在美丽中国建设方面的深度合作与实践经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2099f8062c5de72d89b777ae6016c461.jpg

7月28日,“大地之歌·2025美丽中国纪事”星群展在北京俱乐部友谊厅举行“美丽中国·国际对话”开幕活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5d7864f4784a59bdf09656ed01ce298d.jpg

开幕式现场

格林纳达驻华大使马岩(Ian Marshall),斯洛伐克驻华大使彼得·利扎克(Peter Lizak),萨摩亚驻华大使马里纳(L. Albert Mariner),乍得驻华大使阿巴卡尔(Abakar),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里扎·波达(Riza Poda),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余应福,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余旭红,中宣部对外推广局办公室主任、二级巡视员韩慧,北京国际俱乐部党委书记曲柏华,文旅部国际局副处长李文沛,国家人文历史新媒体中心主任周斌出席开幕式。其他20多位各国驻华使节、媒体嘉宾、“美丽中国”建设案例代表及中国美术学院相关职能部门代表等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汪莎主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978b8a7e018ce1fe28bd87140b1a187a.jpg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余应福

余应福表示,中国始终探讨的生态文明理念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一脉相承,本质上都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共同向往,对永续发展的集体追求。这方愿景从不是一个国家的独奏,而需要全球携手合作,需要更多超越地域与分歧,以共识凝聚行动,用合作破解难题。作为国家级的对外传播综合平台,中国外文局和新中国同龄,始终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为己任,致力于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与鲜活的热气腾腾的文化故事,跨越山海,走向世界。展望未来,中国外文局愿与各界携手,进一步推动美丽中国理念走向世界,为全球生态治理注入中国智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c0239dfd58dfdc115c72133c1484638a.jpg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余旭红

余旭红谈到,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提出20周年。2021年,中国美术学院成立美丽中国研究院,就是为了回应人类共同关切、回应时代命题,依托自身艺术人文的优势与服务城乡营造的丰富经验,积极主动为美丽中国建设奉献艺术的能量。

在此前的两届“大地之歌”展览中,美丽中国研究院已累计超过300个调研案例与200份未来提案,形成了一幅持续扩展的“波纹地图”。今年,展览再次汇聚了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100个实践案例与100份未来提案。

余旭红认为,通过这些年的实践和调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透过艺术实践与社会行动,转化为可感知、可触碰、可记录的现实。“大地之歌”不仅仅是对过去工作的回顾与展示,更是一场动态的、持续发生的社会现场与公共互动。未来,期待携手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使每一条河流、每一片森林、每一个乡村、每一座城市都重现生态文明的初心,并在持续探索“美丽中国”的实践中贡献我们的力量与智慧。希望借本次“大地之歌——2025美丽中国纪事”展览,与案例实践者、观众们一道,一起打开美丽中国叙事,在美丽中国的进程中寻找路径,在对话的激荡中孕育新声,共同谱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大地之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1811d4aca5b0a73bab1c0c1b91c8bf50.jpg

中国外文出版事业副局长余应福,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余旭红,中宣部对外推广局办公室主任、二级巡视员韩慧,北京国际俱乐部党委书记曲柏华共同发布《美丽中国国际传播计划》。中国美术学院与北京国际俱乐部共同发起国际传播计划,旨在汇集各方力量,推动中国地方文化和生态文明故事,更好地传播到世界各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ec56bdfd3e65754351feabb4e4aa1dcb.jpg

北京国际俱乐部党委书记曲柏华

曲柏华表示,北京国际俱乐部历经世纪风云,是对外交往和新中国外交事业的见证和参与者,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建设进程,是这一进程的重要的参与者、见证者、推动者、贡献者,在推动政务公开,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国际俱乐部将于中国美术学院一起,共建合作机制,整合双方优势资源,打造独特展示空间,展示中国各地方的优秀文化案例和生态文明实践成果,成为各地讲述中国故事的窗口基地,这既是对国家讲好中国故事号召的积极响应,也是对“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贡献。

开幕式上,来自中国各地的“美丽中国”实践案例代表分享了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城乡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创新做法与经验。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牟森以《列岛·影像志》讲述吾土、吾族、吾民的家乡故事;中国农业大学李小云教授团队以案例《云起河边:传统瑶寨与现代性嫁接的十年备忘录(2015-2025)》 分享在云南西双版纳的美丽中国建设实践;音乐家苏阳、步欣珉通过《黄河大合唱》《“黄河的孩子”公益音乐周》传递他们与家乡共同书写的黄河的故事,分享对文化延续、生态共生的艺术表达;王求安、何洋分享了从中国本土走向世界舞台,建筑语言的不同探索;蔡天抒、韩永坤、王伟力等则针对不同人群的美丽中国实践进行探讨。

多国驻华使节就实践案例从城市更新、社会介入、乡村建设、国际交流对话等维度进行了回应,并从全球视野共享了各自国家在文化传承与城市更新方面的经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实践智慧在此交织碰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2df354e87d78f871f07c88c337d6e157.jpg

开幕式现场嘉宾合影

星群闪耀,共谱大地之歌。展览以“星群”的形式,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层面联动举办,交相辉映,互联共生,通过艺术视角,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多维叙事:主展区北京国际俱乐部的“美丽中国年度报告”以“年度报告”的形式,系统呈现美丽中国研究院自2021年成立以来围绕“美丽中国”战略开展的艺术实践探索和案例研究,展览同步推出“美丽中国感知地图”、展出美丽中国研究院成立四年来的文献图书库。美丽中国图书库。与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联合举办的“美丽中国学习中心将展示文旅方向的一百个案例和美丽中国课程库,把展览变成案例展示与教学结合的现场;在自然资源部宣教中心同步开启了聚焦生态治理与“美丽中国”指数成果的生态专题案例展;将于8月在国家重点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的“美丽中国艺术行动”,则呈现以艺术家的行动与实践为核心的特别专题展,探索艺术与生态文明实践之间深刻而多样的表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a4d7ea8c968cd294ec28334539708406.jpg

四大展区互补成全景图谱,回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复杂性与系统性,体现个体、社区、地方、全国、现实与未来的层层联动。

面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这一重大命题,艺术实践不仅是方法论,更是人们感知世界、重新定义自身与时代关系的重要通道。从2022年“特写——美丽中国的一百个艺术实践”展览,首次展现美丽中国行动的星星之火,到2023年与2024年的“大地之歌·美丽中国纪事”展览,编织出美丽中国艺术实践的行动网络,再到“美丽中国国际巡展”,分别在首尔、斐济、伦敦亮相,向国际传播中国故事,一系列展览实现了美丽中国行动在中国大地上的广泛落地,以及在世界的深度回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1489fd2958af2e4476c5ac0a2a24eb94.jpg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生态文明建设的回声仍在继续。“大地之歌”不仅仅是对过去工作的回顾与展示,更是一场动态的、持续发生的社会现场与公共互动。今年,借由美丽中国的声波和涟漪,“大地之歌·2025美丽中国纪事”系列展览期望将艺术实践与社会行动连接成一个更大的叙事界面,联结更多的行动者与思考者在美丽中国愿景下一起交汇与共振,携手共赴美丽中国的未来征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83167326307ac4046a3450d83f64788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c4174b6432c824f63c899e36394ff11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80863f614c967bdb503db337b9a2022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24d322277e539cd11a18e214aa8b39d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ff8f955e0b7682fd6198f14fcafa453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114a57afe5d945ae049b28b98cda932a.jpg

展厅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1a5039b61824c5990dc9c29b38d7c061.jpg

作为本次系列展览的主展区,其叙事核心深深植根于两个意象——“声波”与“涟漪”。我们以“声波”为隐喻,将来自神州大地的“美丽中国”艺术实践案例与面向未来的智慧提案之声,在此汇聚、叠加、回旋,最终形成强大的共鸣,向更广阔的时空传播。这些实践者案例构建起一个可感知、可触碰、可记录的现实。

与此同时,“涟漪”则象征着实践力量由内而外、层层递进的深远影响。从个体的生命体验出发,激荡起社区共创的浪花,扩展为区域协同的波澜,最终汇入全球生态文明共享的浩瀚海洋。这一意象完美诠释了艺术创新与社会实践互动所激发的多层次、立体化的感知网络。

展区以“年度报告”的形式,系统呈现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自2021年成立以来围绕“美丽中国”战略开展的艺术实践探索和案例研究。展览的核心内容——“美丽中国艺术实践案例文献库”,精选全国百余个前沿案例,涵盖“自然守护”“生态建设”“民生普惠”“育见未来”“城市进化”“文旅融合”“乡土共筑”“文化激活”“在地发声”“文艺扎根”十个关键议题,全面展现艺术在社会与生态治理中的创新作用。同时,“美丽中国未来提案”汇聚各地跨领域构想,探索面向未来的可持续路径;“美丽中国书展”联合21家出版社与文化机构,以“生态、足迹、回望、远见、家乡、美育、赓续”为线索,通过广义书写呈现当代中国的文化记忆与在地智慧。

展览同步推出“美丽中国感知地图”,通过数字交互方式展示生态文明协作系统,连接地方诉求与社会实践,使“需求—提案—回应—共建”的机制可视化、网络化,进一步推动知识流动与制度创新。四年来的文献成果也将在此次展览中集中呈现,打造综合知识平台,并展现其作为行动中枢与协作网络的功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8/3146b5dd75d5091ea897af134019c835.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aaf5a749a2dbbc4a2d81de8bfaf06d65.jpg

“美丽中国学习中心”由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与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联合设立,是全国首个集中展示与美丽中国建设相关的文化和旅游案例的教育平台。中心自2023年起面向全国文旅系统干部开放,累计接待超过三万名学员与近七百名国际官员,已成为生态文明教育与国际传播的重要平台。该合作模式在文化和旅游部系统内被推广为高校共建示范,构建起展示、教学与交流相结合的常设机制。

2025年展览全面更新,聚焦艺术介入生态与社会议题的最新实践,涵盖生态修复、文化振兴、社区建设等多个维度,呈现艺术在公共事务中的参与路径与实际成效。同步升级的“案例文献库”系统归档相关知识与成果,并新增“图书角”与“百课”教学模块,强化展览的学习属性,拓展学习中心在生态文明传播体系中的平台功能。同时,线上互动平台“美丽中国·感知地图”实现迭代升级,以开放式地图接口连接地方需求与社会实践力量,打造集空间感知、提案协作与知识沉淀于一体的协作系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32b3c09de3880fda8e2a95c37bcc08cb.jpg

展区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七大生态单元为叙事框架,系统呈现全国典型生态文明建设案例。展览聚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展进程,通过多媒体形式梳理其从提出到落地、从地方探索到国家政策的演进路径。

展览内容涵盖生态修复、物种保护、可持续农业、城乡共生、文化赋能、废弃资源再生、湿地治理、滨海生态、社区参与、零废弃实践等多个维度,选取来自高原湿地、海岛渔村、矿区边陲与都市社区的案例,构建出多尺度、多场景的生态文明图景,展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不同地理与社会语境下的实践路径与机制创新。

展览特别强调艺术在生态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不仅作为生态知识的感性载体,也在城乡治理与文化活化中提供方法支持。通过低碳、模块化、可移动的展陈方式,打造一个跨领域、跨地域、跨人群的传播平台,推动生态理念从专业话语向公众共识的转化。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da9f9d7df181c8a455069016ad5a4b25.jpg

展区以“档案”的方式讲述行动的过程,系统回顾并展示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自成立以来的核心实践、研究机制与在地网络。展览聚焦两个主线板块:一是围绕“美丽中国工作流”展开的机制图解,呈现理念生成、案例搜集、访谈编辑、传播转化等知识生产流程;二是基于这一机制沉淀的内容成果,包括从2022年-2025年的案例档案集中呈现。

展览还特别聚焦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艺术实践中的转化路径,设置有专门单元收录来自实践者的一手访谈资料与关键影像案例,以口述记录和视觉文献的方式再现行动现场、方法策略与社会影响。此外,展览也集中梳理了研究院构建的“智库协作网络”,从政策研究、学术支持到社会组织合作,展现出一个多元参与、共同推动的“美丽中国”行动架构。

中国美术学院从2022年“特写——美丽中国的一百个艺术实践”展览,首次展现美丽中国行动的星星之火,到2023年与2024年的“大地之歌·美丽中国纪事”展览,编织出美丽中国艺术实践的行动网络,再到“美丽中国国际巡展”,分别在首尔、斐济、伦敦的亮相,向国际传播中国故事。这一系列的展览,实现了美丽中国行动在中国大地上的广泛落地,以及在世界的深度回响。

今年,我们希望通过“大地之歌·2025美丽中国纪事”系列展览,借由美丽中国的声波和涟漪,将这些艺术实践与社会行动连接成一个更大的叙事界面,联结更多的行动者与思考者在美丽中国愿景下一起交汇与共振,携手共赴美丽中国的未来征程。

【往期回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4a8872eefaee84c7f03c5916efad7aa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5ee85b47652ba8455cd538fb7990a98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022aed53c647e6cae5b1275bba715229.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dcccac99db7a688bcc9910ee87645581.jpg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