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现场 | “以美育人、美堉辽宁——鲁迅美术学院美育作品学术邀请展”隆重启幕

  2025年8月13日,“以美育人、美堉辽宁——鲁迅美术学院美育作品学术邀请展”在观澜美术馆(北站环球金融中心F4层)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由鲁迅美术学院与辽宁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鲁迅美术学院社会美育学院及观澜美术馆承办,汇聚近百件辽宁艺术精品,旨在响应国家美育战略,推动艺术资源深度服务社会。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d68f756aca293dc7afdf634b08572321.jpg

  展览以“艺术点亮心灵”为核心理念,紧扣“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开幕式上,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凤满、辽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易霓、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赵璐、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胡秉文等数十位领导嘉宾及媒体代表出席,共同探讨美育在当代社会中的基石作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8/81ff92d3e0df1cc881fdd487e4b1b2f3.png

展览开幕式嘉宾合影

  在物质丰裕而精神焦虑的时代,鲁迅美术学院主办的"以美育人、美堉辽宁"美育作品学术邀请展,以其系统性的美育实践模式,为当代中国的公共美育提供了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范本。展览超越了传统艺术展的单一展示功能,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美育生态系统,体现了高等艺术院校在新时代文化使命中的担当与创新。

  展览构建了"院校-协会-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这种机制设计不同于艺术教育长期存在的"象牙塔效应",使学院派的艺术探索能够有效转化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鲁迅美术学院社会美育学院作为核心枢纽,不仅整合了学院的学术积淀与辽宁美协的行业资源,更通过观澜美术馆的专业平台实现了艺术作品的"二次编码",使其成为大众可理解、可参与的美育载体。这种制度创新解决了美育资源结构性失衡的难题,为艺术院校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提供了可操作的路径。

  在展陈策略上,展览实现了从作品展示到情境营造的转变。近百件涵盖多门类的艺术作品,不再是孤立的审美对象,而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美育叙事场域。作品题材聚焦辽宁工业文明与当代生活,这种地域性的审美表达,既强化了文化认同,也实现了美育"在地化"的实践智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展览配套的公教活动设计形成了"展前引导-展中互动-展后延伸"的完整链条,使美育效应能够持续发酵,突破了展览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王易霓主席在致辞中强调:美育是培根铸魂的事业,关乎每一位国民的精神成长。本次展览不仅是艺术创作的展示,更是中华美育精神的传承,旨在化解社会浮躁,促进和谐共生。辽宁美协将团结全省艺术家,创作更多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贡献力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8/18f1d92039a5982ca5b57927bcd9f033.png

辽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易霓

  赵璐副院长指出,鲁迅美术学院作为以鲁迅命名的高等学府,始终秉持“艺术为人民”的初心,此次展览是学院服务辽宁文化强省建设的务实实践。通过艺术之力,展览将高雅文化融入公众生活,滋养辽沈大地的文化土壤,助力社会从“物质富足”迈向“精神丰盈”。赵璐副院长表示:“美育的终极目的是‘育人’和‘化人’,我们希望艺术如春风化雨,润泽每一位平凡心灵。”配合展览,学校将依托社会美育学院举办系列公教活动,包括艺术家讲座和社区互动工坊,确保美育之光超越展厅界限,惠及更广泛人群,持续推动学术资源向社会服务转化,巩固辽宁作为工业与自然交融之地的独特文化品格。

56eccffc7fa97d7ff66865b7ad1bb00e.png

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赵璐

  本次展览的亮点在于“院校主导、协会协同、社会参与”联动机制,推动美育从象牙塔走向大众。鲁迅美术学院社会美育学院作为核心枢纽,发挥了双向桥梁作用:一方面,整合学院学术资源与辽宁美协的行业影响力,将前沿艺术探索转化为公共文化服务;另一方面,通过观澜美术馆的专业平台,让近百件作品系统化、大众化呈现,触达社区群众和青少年群体。展品涵盖油画、中国画、版画、书法等多种形式,均由辽宁地区杰出艺术家和学院教师创作,作品题材聚焦时代生活与辽宁工业底蕴,生动体现了地域艺术的蓬勃多样与深沉思考。这一模式不仅打破了美育资源壁垒,更构建了“艺术创作—美育转化—美育实践—创作提升”的良性循环,为美育事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样板。

  赵璐副院长提出的美育"育人"与"化人"双重目标,揭示了展览深层的教育哲学。在功利主义盛行的当下,这种强调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美育理念,体现了一种对抗精神异化的文化力量。展览将艺术从专业领域解放出来,使其成为塑造国民精神品质的公共资源,这种转变正是对鲁迅先生"艺术为人民"思想的当代诠释。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此次展览的成功实践为破解中国美育发展瓶颈提供了启示:美育不应局限于技能传授,而应成为连接个体成长与社会发展的精神桥梁;艺术院校需要超越人才培养的单一职能,主动承担文化传承创新的社会责任;美育资源的整合需要制度创新,构建多方协同的生态系统。这些经验对于推动中国美育从理念倡导走向实质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命题下,"以美育人、美堉辽宁"展览所展现的美育实践,不仅丰富了辽宁文化强省建设的内涵,更为中国特色的美育体系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在地经验。这种将艺术创作、美育实践与社会服务有机融合的模式,或许正是未来美育发展的方向所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8/f07a182309bdf20746016e76ac179fa7.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8/4eb20ca78cd3a2274dbdc8276d3d5bba.png

展览现场

  展览将持续至8月26日(周一闭馆,每日9:00-17:00免费向公众开放)。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