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5-09-06 21:23
艺术家曼卿 ,西安人
曼卿的创作通常不是源于理论、流派或市场趋势,而是发自内心最纯粹、最原始的冲动。如同他与生俱来的美学天赋,在创造个人神话体系的同时,一以贯之坚持“美是至高无上的”标准。
曼卿从事了若干年服装设计、珠宝设计等实用艺术之后,在十年前开始了绘画。对他而言,这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须”,是内在情感、思绪和想象力的自然流露,脑海中有不断涌现的思绪和图示,犹如神启,“不画不行”。
童年时父亲收藏的古代瓷器、名人字画是启蒙,多年的美学职业塑造了其对美的苛刻追求。转向纯艺术创作,是与人配合的职业满足不了其高标准审美,他急需构建一个完全由自己掌控的、独立的、有秩序的内心世界。这个世界遵循他个人设定的关于美的一切逻辑和法则。
而绘画,满足了这一精神诉求。
通过画笔,他构筑了一个充满奇异空间和象征符号的私人王国,在那里他是唯一的造物主和立法者。同时,独处的力量对他是一种滋养,他在创作中享受跟审美较量的快感。
曼卿善用明亮的色彩和朦胧的混沌视觉画面,来表达无尽的自由。他曾画过一组《昭陵六骏》,画面是抽象的符号,观者问六骏在哪里。他说,可能跟着李世民在打仗呢。他在画一种感觉,是一种能量的聚合。
艺术的价值在于其绝对的真实和不加修饰的纯粹。拒绝技巧的卖弄、潮流的迎合和商业的算计。作品的价值就在于它是“独一无二的个人真相”。对于曼卿而言,创作就是如此,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自我对话与坦荡无遮拦的真我表达。
曼卿的创作是一种天赋的指引,并非经过系统训练的“正确”,他不需要一套清晰的哲学陈述,作品遵循自己内心的美学标准和叙事逻辑,可能与艺术史无关。重复的图案、私密符号的细节填充,都服务于他个人表达的需要。
天性的单纯与对美的极致追求,造成了他的画面又可爱又深刻,《补天》《聚》《启》和《巴特》系列正与他的心性保持了一致性。
巴特系列 180x97cm 创作年份:2019
他说,每天都有画不完的灵感,似乎受到神谕或梦境的牵引,他直面这些情绪将之进行转化成艺术,创作过程似乎如一场愉悦的心流仪式。
他完全忠于自己,并未刻意学习和模仿谁,他的想象力足够丰富,“拒绝他人的艺术感觉进入自己的创作世界”。
曼卿以直觉内驱力进行着创作的不断演进, 形成了他独有的高度个人化的视觉语言。
需要提出的是,曼卿的创作大多时候出于直觉和天赋,但是对于宣纸和水墨的使用却不改初衷,这是对于自己是中国人的执着和自觉。他要创造的是新的东方美学。
而这美学是要分享的,是要给观者提供能量要与外部链接的。于是,有了这篇文字和这些作品的呈现与传播。之后,也会有展览和沙龙,与大家共享“美的至高无上”。
曼卿的创作,是美的输出和独立有效的世界观。
逸系列 尺寸180*97厘米,创作年份:2023
洞见系列 尺寸:124*65厘米,创作年份:2021
作者:刘爽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