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冯骥才:作家看画,看画后边的东西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9/08deada5edfc7b34db2d77f6b8c2c9b1.png

《从威尼斯广场观圣马可船坞》  1740  卡纳莱托  布雷拉美术馆

  画家看画,看画上边的东西,作家看画,看画后边的东西。其实画后边的东西不是看出来的,是读出来的。所以这本小书名为“读画记”。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意大利是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圣地,伟大的人文主义精神“日出”的地方。我想知道画后边的画家和艺术史,雕塑里边藏着的思想,古城中依然活着的生命和灵魂,更想知道,“复兴”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它史无前例地到达怎样的高度?它给后世留下了什么?它靠哪些非凡的大师实现这个复兴?复兴仅仅是重现昔日的辉煌吗?当然,我还会情不自禁地拿别人比较一下我们自己,因为比较是一种获得思想的方法。

  尽管我有那么多思考,我还是珍惜此行中种种神奇又美妙的感知。所以在写作上,我没有选择思想随笔,而是采用了游记的笔法。因为,游记适合这种不期而遇的写作。行旅之间,有感而发,兴致所至,随手写下,而这种写作一定带着许多惊奇的发现和活脱脱的心灵感受,就像一本“艳遇”的日记。

  ——冯骥才《意大利读画记》序言节选


  到博洛尼亚

  看最老的东西

  这次从维罗纳出来,一路南下,径直往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古城博洛尼亚看看。待到了这地方,连标志性的双塔都没去瞧一眼,就直奔着三样老东西——最老最重要的东西去了。这三样是乔托的画、圣路加教堂的圣母像和博洛尼亚大学。乔托称得上文艺复兴画家中的鼻祖,圣路加的圣母像传说是最早的圣母像,博洛尼亚大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快一千年了!哪一样能够不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9/52bb1ed570a767dca06c2cc6298abd2d.png

长长的圣路加券廊直通山顶的教堂

  车子穿过广阔的林莽田野,到达博洛尼亚没有入城,首先朝着市郊的圣路加教堂驶去,我要先去看圣母像。驰名于世的圣路加教堂在一座百米高的小山顶上,有点像我国南通小狼山的广教寺。教堂建于中世纪,传说出生于世纪初的耶稣门徒圣路加擅长肖像画,这座教堂收藏的一幅《圣母与圣婴》为他所画,称得上“史上第一幅圣母像”,为此他被基督教奉为美术家和艺术家的“主保圣人”。不管这幅画是否真是他画的,但这毕竟是远在文艺复兴之前最早的宗教画,更重要的是信徒们坚信不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9/32d74d9251470428aad68a46c9389200.png

圣路加的《圣母与圣婴》

  信徒们的坚信来自一个类似神话的传说。据说 1433年天降大雨,连日不停,农家受灾。人们就到圣路加教堂向圣母祈祷,祈求雨住天晴,谁知不久竟然云破日出。从此,每年人们举行盛大庆典,将圣路加的圣母像抬出教堂,从山上搬下来,一直抬到博洛尼亚市中心的圣彼得教堂,举行过隆重的仪式后再将圣母像送回。这种说法和仪式与我的家乡天津的皇会祭典十分相像。

  皇会祭典传说,海神娘娘妈祖救渔民、船工于大海的风浪之中,故此也是一年一度要将娘娘雕像从天后宫中抬出来,巡街三日,万众敬拜,事后再将娘娘神像送回宫中。不同的是,天津的皇会自民国以来就已日渐式微,现在保持无多,而且已经演化为一种纯娱乐的社区活动和民俗表演。博洛尼亚的仪式却至今不衰,具体日期虽不确定,但每年准要举办一次。这两种活动的区别恐怕因为前者是民间信仰,后者是宗教信仰。民间信仰有功利性,失去现实的需要就会渐渐消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9/5f1fbf7246a336892419f45b05747807.png

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和广场鸟瞰

  我们的车子爬上山时,渐渐看到一条券洞式、橙黄色的长廊盘山而上,车子走了很长的路,券廊却一直随山就势,延绵不断,一问方知这长廊非同小可,它正是为迎送圣母的仪式而建,从山顶到市中心竟有十里之远,蜿蜒曲折,未有中断,极为壮观。长廊的拱顶多达 666个;不过这 666,与中国人的六六大顺无关。

  罗马式砖红色的圣路加教堂屹立在这绿木葱茏的小山顶上,看上去像一个城堡。从这里可以俯瞰平坦又优美的平原和完整地保持着中世纪景象的博洛尼亚古城。我喜欢教堂内宏大的气息,走进教堂时里边正在做弥撒。我不敢扰动人家的活动,站在一角欣赏教堂的建筑与艺术。圣路加的圣母像远远地镶嵌在金碧辉煌的祭坛中央,由于尺幅小,远处看不清,又不便走到前边去,我用照相机镜头的焦距把画像拉近,终于看清了这幅古老的圣母像——圣路加的《圣母与圣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9/4644812211b0b5c3fc5febe4fd3d0197.png

圣路加的《圣母与圣婴》(局部)

  它有一种异常的遥远和肃穆之感。以现代人的眼光看,这幅画的人物形象比例不对,神情木讷而无生气,动作直愣愣的,只用一些线条简单地勾勒着,因此画面显得单调又呆板;然而正是这样,一种古拙、执着、纯粹的气息,是“万能”的今人无法画得出来的。就像我国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在艺术中,技术与精神不完全是一码事;也可以说,人一旦精明反而无法返回纯朴与纯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9/efe5406a8346af2c04a2d2004384aa59.png

《女史箴图》卷(局部) 晋 顾恺之 ( 唐摹 )

  呵,我看到了最古老的圣母,看到了人最初怎么画圣母。如果没看到最古老的圣母像,就不明白后来的文艺复兴何以伟大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9/40bb9ea241def8c4e0f7018c9b42a736.png

《画屏》乔托 木板蛋彩  146.5cm×217cm  1330  博洛尼亚国家艺术画廊

  看乔托的画是我走进博洛尼亚国家艺术画廊主要的目的。尽管这座建于拿破仑时期的博物馆还收藏着其他很多罕世名作。这幅图是乔托于1300年为博洛尼亚一座礼拜堂画的祭坛画。祭坛画多画在木板上,木板边缘有繁复的贴金与雕刻工艺,装饰得非常讲究。绘画被这种细致的金饰衬托着,显得华美又高贵。

  乔托的时代适逢基督教从黑暗时代自我解脱出来,他最早站出来,充满勇气和热情地拥抱圣法兰西斯关于宗教必须抚慰人心灵的主张,并将客观世界的生命情感和人性需求引入绘画中。乔托认为圣母和耶稣必须是有血有肉有爱心的。尽管那个时代绘画还都是宗教题材,但在他的笔下已经把圣母视为慈母,把圣子视作娇儿。虽然他做得远不如此后的画家如达·芬奇、拉斐尔等更充分、更鲜明,可他是第一个,是伟大的起步。历史总是要记住甚至特别记住第一个人的,因为没有第一步就没有第二步。因此,当我站在乔托这幅画前时,不知不觉心中充满了敬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9/687dbd38e33bdae1d4ec052fc2649392.png

​  在博洛尼亚找博洛尼亚大学可不大容易,它好像空气一样散布在整个城市里。你到处可以看到学生,感受到校园特有的气息,但是走了许多条街,问了许多人,都说不好哪里是大学的正门。一会儿在这条街上看到一所什么学院,一会儿在那条街上见到另一所什么学院或图书馆。这些街都是些幽暗的数百年的石板老街,两旁是墙体厚厚的老房子,窗洞像山洞,而且所有街道的便道都在各式各样的券廊里。券顶和柱式各色各样,多立克式、哥特式、爱奥尼克式、科林斯式。从中穿来穿去,如入迷宫,最后终于找到这座大学的“参观室”,但正值中午休息时间,大门关着。我想,这就是我想看的世界最早的大学吗?我所在的天津大学前身是中国最早的北洋大学,1895年建校。博洛尼亚大学建校于 1088 年,比我的大学年长八百多岁。可是他们为什么不弄几百亩地建一个合乎身份的、气派十足的新校区?政府也不要个面子吗?

  如果按校区的规模和占地面积排名,我们许多的大学肯定雄踞世界前五十名。想到这里方才明白,我们至今还没弄懂什么是教育。

  本文节选自《意大利读画记》


作者:冯骥才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