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民国绘画
我一直觉得是清代播下了种子,到民国开花结果。
那时清统治者禁止汉人关注现实,学术的河流便只好回过头去在传统中寻找出口。于是,考据学大兴,清朝终于成了我国传统文化大总结的时代。就中国画而言,清四王是个代表,他们合了这个大潮流。四王的仿古,他们既不像宋人那样去描写自然,也不像元人那样抒发性情,他们所做的是探求从古以来笔墨形式的规律,并加以重新组合,使笔墨获得了新的独立审美价值,从而创作出具有中国装饰风的职业画家产品。所以齐白石、黄宾虹早年也都在四王中讨生活就不足为怪了。清代经过了长期的春耕夏耘,是会要有所收获的,不料这个收获的季节却在民国。民国虽仅维持了三十八年,其间社会动荡,军阀混战,八年抗战,民不聊生,满目疮痍。然艺术的发展,无论文学、京剧、美术、电影,仍然有一个十分可观,令人羡慕的面目。郭沫若曾将此段比喻为春秋战国,思想自由,百家争鸣。
民国时期传统派的画家以金城、陈半丁、傅心畬为代表,他们从生活方式到审美趣味,继承了清末画家的传统,以研究和维护传统绘画为宗旨。
另一方则以徐悲鸿、刘海粟为代表,他们引入西洋绘画技法,企图改造中国画,从而掀起了与传统画坛势力的挑战。
那时上海、北京是画坛的活跃之地。海派画家的召集人为吴昌硕,其主要成员有黄宾虹、王一亭、吴湖帆、陈之佛、张大千、张书旌。
北京画坛之核心为陈师曾,其主要成员有姚茫父、王梦白、齐白石等。尤其姚茫父,值得一提。其为贵州贵阳人,1904年中进士,公费留学日本,32岁归国任清华大学国文教授,学养深厚,精于诗文词曲碑版古器音韵及考据,书画成就极高,影响画坛一代,58岁去世,鲁迅、郑振铎对其均有相当评价。
作为上海画坛召集人的吴昌硕与北京画坛召集人的陈师曾,他们是群众中自发产生的领袖,他们人好画好,大家信得过,有事无事愿意去找他们。此种景象一直保留到上世纪60年代末的西安石鲁与江苏傅抱石,李可染后来也有这个权威,可惜如今不再。
新中国成立后,齐白石、黄宾虹登上画坛巅峰,成为二十世纪绘画大师。中国绘画史这条大河流经清代,流过民国,终于向前涌进了。
杨福音
1942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广州书画研究院副院长、艺委会主任,现任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杨福音艺术馆馆长。
2006年长沙在烈士公园年嘉湖畔设立杨福音艺术馆。
200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杨福音》。
2012年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播放了杨福音的纪录片《远方的寻找》。曾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中国国家画院、广州、长沙等地多次主办个人画展。
近年展览有:
2018年9月在湖南博物院举办《欢无极》杨福音绘画艺术展。
2020年9月在长沙美术馆举办齐白石、何绍基、《君不见》杨福音书画展。
2021年12月在长沙美术馆举办《原上草》杨燕来、杨雪来、杨福音书画篆刻展。
2022年创作《雨余花·福音散句》在雅昌艺术网连载。
2023年创作《昨愚集》在雅昌艺术网连载。
2024年1月在长沙美术馆举办《雨余花—杨福音诗书画展》
著有《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杨福音》、《杨福音画集》、《杨福音中国画精品》、《福音书话》、《长岭上》、《金枝玉叶》、《由红菜薹想起》、《日子》、《良苗怀新—访谈杨福音》、《关于福音》、《吾喜吾爱》等画集和散文集十余部。
美术界认为,杨福音在中国画上数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反线描画法,不但继承了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同时开拓了中国绘画的新领域,对人物画作出了革命性的贡献,从而诞生了一种新的中国画的美学风范。
作者:杨福音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