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从气韵到人品
钱穆谈中国绘画,说南齐人谢赫提出六法,为历代画家所推重。六法者,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钱穆认为,六法是对画本身而言,限于画品。五百年后,经唐末至北宋,郭若虚提出“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的说法,将人品置于谢赫所提气韵之上,这是宋人的新概念。
有意思。讲人品,就讲到画背后的事,讲到了画的背后有人在。正如什么样的树开什么样的花。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文章一样。什么样的人,当然就画什么样的画。屈原写了《离骚》,《离骚》就是屈原自己。范仲淹写了《岳阳楼记》,《岳阳楼记》就是范仲淹自己。这是古人的文章与今人的文章最大的区别。
大致讲来,人品包含以下内容。
心。所画是物,作画是心。故历来中国绘画重心轻物,重神轻形,重主观轻客观。
心,指心胸,心胸便是气象,气象是全幅的格局。气象在形之上,超越形似,超越法度,乃见豪放,此亦宋人新意。故苏东坡提倡“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作画的人要有一颗静心,凡乘兴得意之作,必在神闲气静万事俱忘之时。此时必得忘了痛苦,就连理想前途上进也要权且暂时一并放下。这是纯粹的审美,也正是欧阳修说的要有一个闲和严静趣远之心。故古人作画,销日养神。今人作画,图利劳心。
宋米芾苏轼作画开题识之风。之前画多不题款,亦无题记,签名蝇头小楷藏于石缝树干,甚至书于画之背面。其原因,以前作画在画,而今作画在人。今人作画之外,更有意犹未尽的题识流露。
文人画始自苏东坡文与可,至元代,梅兰竹菊四君子画大盛。出现了写意这个新名词,看来是要开一番新境界。四君子有至清之风,比之于人的德行品格,以求道艺合流。
“逸”的提出,并成为绘画之最高境界。逸品在神、妙、能三品之上。因神妙能三品仍在画中,而逸品则指画外。逃逸,离尘,脱开牢笼,不受拘束,蔑视物质,拥抱精神,这原本就是画家高尚的人格境界。故元代有了倪云林,清代有了八大山人,中国美术史高峰林立,遥望人间,才得与西方之艺术两山雄视分庭抗礼。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清风明月瑰丽多姿的中国美术史,就像一条长河,流了三千年,它如今流到了我们的面前,它还能流下去吗?它或是干涸?它或是汹涌澎湃且两岸风景奇异?它的清如许的活水源头在哪里哟!俱,往矣。
杨福音
1942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广州书画研究院副院长、艺委会主任,现任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杨福音艺术馆馆长。
2006年长沙在烈士公园年嘉湖畔设立杨福音艺术馆。
200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杨福音》。
2012年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播放了杨福音的纪录片《远方的寻找》。曾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中国国家画院、广州、长沙等地多次主办个人画展。
近年展览有:
2018年9月在湖南博物院举办《欢无极》杨福音绘画艺术展。
2020年9月在长沙美术馆举办齐白石、何绍基、《君不见》杨福音书画展。
2021年12月在长沙美术馆举办《原上草》杨燕来、杨雪来、杨福音书画篆刻展。
2022年创作《雨余花·福音散句》在雅昌艺术网连载。
2023年创作《昨愚集》在雅昌艺术网连载。
2024年1月在长沙美术馆举办《雨余花—杨福音诗书画展》
著有《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杨福音》、《杨福音画集》、《杨福音中国画精品》、《福音书话》、《长岭上》、《金枝玉叶》、《由红菜薹想起》、《日子》、《良苗怀新—访谈杨福音》、《关于福音》、《吾喜吾爱》等画集和散文集十余部。
美术界认为,杨福音在中国画上数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反线描画法,不但继承了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同时开拓了中国绘画的新领域,对人物画作出了革命性的贡献,从而诞生了一种新的中国画的美学风范。
作者:杨福音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