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5-09-18 08:09
2025年,适逢丰子恺先生逝世五十周年。9月5日,由北京画院、丰子恺研究会联合主办的“无限清凉——丰子恺艺术展”将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正式开展。展览以“无限清凉”为题,分为“诗意之情”“护生之心”“童真之趣”“闲逸之韵”四大板块,并辅以书信、手稿、文献展品以及多种互动体验,构建出一个多维度的展览空间,将丰子恺温润通透的艺术世界娓娓道来。
展览现场
展览以“无限清凉”为题,灵感源自丰子恺与思想家马一浮之间一段颇具禅意的对话。当年丰子恺有意创作《无常画集》,马一浮淡然点拨:“无常就是常。无常容易画,常不容易画。”此言如清风拂面,令他“顿觉清凉”,从此以平常之心观照世间,在瞬息中捕捉永恒。那些看似简单的线条里,藏着他所悟得的“常”——童真不泯是常,草木枯荣是常,人间情味亦是常。他将飘忽的无常化为了可触可感的日常,于流动的时光中定格生命本真的模样。
展览现场
丰子恺的艺术始终关注人性的本真和生活的意趣,其作品中的这份“清凉”,既是他的美学风格,亦是其精神内核——在信息纷扰、人心焦灼的当下,这份跨越时空的“清凉感”显得尤为珍贵,那是一种从容感知生命、以温柔姿态与世界相处的智慧。
展览现场
展厅内悉心布置多处“阅读区”,在多元文献展示的基础上,以书籍为媒介搭建深度探索丰子恺的桥梁——我们精选丰子恺的各类重要著述,从满含生活气息的散文集、妙趣横生的漫画集,到情感细腻的随笔、品类丰富的绘画作品集,再到学术严谨的翻译著作、思想深刻的艺术理论及学术研究专著等,多维度打造兼具史料价值与理论深度的阅读空间。在这里,观众能卸下浮躁,静心沉浸于文字之中,透过文本深入解读丰子恺的艺术观念与精神内涵,完成一场从视觉欣赏到思想沉淀的学术体验。
展览现场
行至展厅尾端,两大互动区静静等候,邀你步入丰子恺的艺术天地。走近“笔底喵踪”互动案前,不妨俯身执笔,画一只灵动的猫——这可是丰子恺笔下的常客,此刻在你手中获得新生;而门口的“观展手账”互动区,更似一本纸上游园,你可将所观展时的所见所感,所思所悟,一一落笔留存,那些跃然纸上的文字与心绪,将成为专属你的观展印记。五十年前,丰子恺先生悄然远去;五十年后,我们依然在他的笔墨间与之重逢。此次展览,不仅是致敬一位跨越文学、绘画、音乐、翻译等多领域的文化巨匠,更希望通过书画、文献、音视频与互动结合的形式,邀观众不再只是“观看”,而是“走入”那个细腻、温暖而富哲思的艺术世界,于喧嚣中寻回一片“无限清凉”的心灵栖居。
展览现场
如果你也渴望一片清凉之地, 如果你也愿以常心观无常事, 那么,这个秋天,请来北京画院。
我们等你, 一如等待每一个懂得“常”之珍贵的人。
展览现场
部分作品展示: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丰子恺
30.2×23.5cm 纸本设色 丰子恺家族藏
独立苍茫自咏诗 丰子恺
70×32cm 纸本设色 1945年 北京画院藏
好鸟枝头亦朋友 丰子恺
29.8×23.5cm 纸本设色 丰子恺家族藏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丰子恺 30×23cm 纸本设色 丰子恺家族藏
吻 丰子恺
30×22.8cm纸本设色 丰子恺家族藏
爸爸回来了 丰子恺
30.1×22.7cm纸本设色 丰子恺家族藏
子恺书信 丰子恺 1970年10月9日
右23×29cm 左23×19.5cm
《The Last Rose of Summer》曲谱
丰子恺 27×19cm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丰子恺
30×22.8cm 纸本设色 丰子恺家族藏
看花携酒去 酒醉插花归 丰子恺
30.1×23.5cm 纸本设色 丰子恺家族藏
注:展览资料由北京画院提供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