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5-09-20 08:12
2025 年 9 月 19 日,由中国油画学会、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上海美术馆联合主办的 “巍巍者华——中国油画学会三十年纪念大会暨艺术展”及系列学术活动在上海美术馆盛大开幕。此次油画大展作为国内近年来规模最大的油画专题展,全面展现了中国油画三十年来的创作成就与探索历程。
现场合影
三十载笔耕不辍,绘就华夏精神河山
开幕式由上海美术馆党委书记、执行馆长王一川主持。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会长许江,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诸迪,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杨晓阳,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代表靳尚谊、闫平、封治国先后致辞。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冯远特向纪念大会发来贺信,高度评价中国油画学会成立三十年来对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教育部原副部长翁铁慧、老艺术家靳尚谊、全山石等共同为开幕式剪彩。
大展启动仪式现场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会长许江致辞
中国油画学会会长许江在致辞中首先回顾了以詹建俊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对中国油画学会和中国油画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系统梳理了中国油画学会三十年来所提出的一系列学术主张。他指出, 中国油画学会的三十年,是高扬中国精神、讴歌人民形象的三十年;是聚焦文明互鉴、淬磨时代创新的三十年;是深研油画语言、铸炼画人风骨的三十年;是广育创造英才、凝聚学界队伍的三十年。许江强调:“三十年来,以学会为代表的中国油画,登桥远望,从表现的强度、生活的深度、语言的锐度向东西方的经典溯源汲水,与伟大同行,展现了华夏民族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生成的宏大力量和时代成果。中国油画学会是中国艺术创作的生动息壤,可以治水,也可以生发大地;它既是文化创造和研究的发动机,又是承载艺术生机的时代现场。通过三十年艺术展的展览与学术研讨活动,广大中国油画家共同深化这片息壤与时代大地的联系,振兴息壤的生机活力,创造和展现“巍巍者华”的时代诗篇。”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诸迪致辞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诸迪强调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关注人生、关注现实是中国油画的突出品格。他指出中国油画学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真诚心态、关注现实、民族精神、多样探索的学术宗旨,为中国油画的发展和中外油画的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指出中国油画学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应运而生,30年来在思想上坚持正确方向,在学术上坚守艺术初心,在实践上坚持与时俱进,举办了大量高水平的活动,实现了文化正能量、艺术高质量影响大流量的有机统一。他强调新时代以来,学会在油画创作上聚焦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引导油画家着力表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发挥了油画艺术的思想感召力和审美感染力。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杨晓阳致辞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杨晓阳高度评价中国油画学会三十年来对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认为中国油画学会是中国油画150年来向西方学习、形成自己独立油画体系的缩影。他强调中国油画了不起,中国油画学会的成功是中国文化的重大成果,是一个里程碑。同时,他赞扬了詹建俊、许江两任会长对中国油画学会的重要贡献,认为他们是天赐的好会长。
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代表靳尚谊致辞
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代表靳尚谊回顾了改革开放后中国油画的发展历程,指出中国油画在经济快速发展和文化思潮变化的背景下,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他强调油画的发展需要关注时代变化,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不断探索和创新。同时,他也提到了中国油画学会在推动油画发展、培养青年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
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代表闫平致辞
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代表闫平表达了对中国油画学会及学会中老一辈艺术家的感激与敬意,认为中国油画学会为艺术家们搭建了探索与成长的平台,培养了一代代油画家,建构了中国油画的学术体系和文化自信。她强调“巍巍者华”不仅是对过往成就的总结,更是面向未来的新起点,预示着中国油画将在新的历史高度上继续探索油画艺术的中国化转型。
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代表封治国致辞
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代表封治国表达了对中国油画学会的深厚情感,认为学会的学术理念深刻塑造了他们这一代青年艺术家。他回忆了自己与学会共同成长的经历,强调学会在推动中国油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他也提到了学会在筹备纪念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全体成员的无私奉献精神,表达了对学会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
今年是中国油画学会成立三十周年。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油画发展最重要的学术团体,经过三十年不懈的努力,学会以前瞻性的学术定位和富有创造性的远见卓识,有力促进了中国油画创作的繁荣与发展,成为团结广大中国油画家一面旗帜。三十年来,中国油画学会以“真诚心态、关注现实、民族精神、多样探索”为宗旨,先后举办了百余次综合性、专题性、研究性的展览及学术研讨活动。在全球化发展的时代格局中,中国油画学会在引导中国油画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提升总体创作水平,自觉服务国家文化强国战略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
现场观展
三十年来,中国油画学会鲜明地提出了“自觉构建油画中国学派”的学术主张,始终围绕“重建本土艺术的深度精神”“高树绘画语言的研究精神”“呼唤艺术的诗性精神”三重使命,以历史梳理与青年英才两个向度,让中西互鉴大格局中的中国油画始终凝眸中国精神,讴歌人民形象,并以此树立起油画艺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浩然之气与学术信念。
纪念大展:370位中国油画家800余件作品 展现中国油画整体创作实力
展厅现场
本次展览分为“史诗高华”“人民纪神”“山河揽胜”“草木寄心”四大板块,共展出370位中国油画家的800余件作品。本次艺术展不仅汇集了当代中国油画创作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们,也汇聚了近年脱颖而出的部分优秀青年油画家,集中呈现了中国油画学会成立三十年来不同时期的油画家经典作品,全面展现了中国油画的整体创作实力。作为近年来国内规模最大的油画专题展,展览尤其强调艺术家语言探索的研究力度,以此揭示中国油画在坚持文化自信下的自足与自觉发展道路。以此次三十年艺术展为契机,学会将继续引领广大油画家不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体现中国精神的优秀艺术作品。
詹建俊《听涛——红霞》 180x300cm 2013年 布面油画
在展览现场,詹建俊的《听涛 - 红霞》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这幅 2013 年创作的布面油画,将传统山水的写意精神融入油画语言,用刮刀堆砌出肌理的厚重感,浪涛裹挟着白色泡沫,呈现出爆发前的张力,既具物理真实感,又成为生命力量的象征。詹建俊作为中国油画界的泰斗级人物,他的作品为当代油画的民族化探索提供了重要启示。
靳尚谊 《晚年黄宾虹》115×99cm 布面油画 1996年
靳尚谊的《黄宾虹》同样引人注目。这幅 1996 年创作的布面油画,以写实的手法塑造了国画大家黄宾虹的文人风骨,画面色调沉稳,光影层次细腻,融合了西方古典油画的厚重与中国传统笔墨的意境。靳尚谊作为中国当代油画界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展现了中国油画在融合中西艺术风格上的深厚功底。
许江 《关于远山的迷宫·峡》 230cm×160cm 布面油画 2025年
许江《关于远山的迷宫·瀑》布面油画230x160cm2025
许江《关于远山的迷宫·崖》布面油画230x160cm2025
许江《关于远山的迷宫·涯》布面油画230x160cm2025
许江的《关于远山的迷宫》系列作品,包括《峡》《涯》《崖》《瀑》,是 2025 年的新作。许江通过“迷宫”意象,探讨人类在自然与历史中的迷失与探索。这组作品延续了他对“远望”与“时间”的探索,通过对自然地貌的解构与重构,将个体生命体验与历史记忆交织,形成极具诗性的视觉叙事。岩石部分多用枯笔扫出,模拟中国山水画的“飞白”效果;水流则以湿笔厚涂,形成油画特有的体量感,以油画媒介重构中国山水的“意境”概念。
钟涵《望中犹记 晚潮明处》170cmx340cm 2010-2020年
钟涵的《望中犹记 晚潮明处》创作于 2010 - 2020 年,这幅布面油画描绘了黄河船工们在晚潮时分的夕阳斜影中劳作的身影。钟涵曾多次至黄河写生,黄河不仅是他的艺术母题,也是他情感的寄托。这幅作品通过构图和色彩的精妙运用,展现了壮阔的景象,表现出船工们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黄河劳作的船工们的肢体动态与精神面貌。
全山石 《中华儿女——八女投江》200cmx300cm 布面油画 2003年 宁波美术馆藏
全山石的《中华儿女——八女投江》创作于 2003 年,这幅布面油画充分展现了全山石先生油画艺术的魅力。画面采用象征性、纪念碑式的手法,以表现坚定不屈的精神,画面形式和色调给人以悲壮雄浑之感。八位女战士在齐腰深的水中,相互扶持,并肩战斗,表现了中华儿女视死如归、宁死不屈、坚强无畏的英雄气概。
尚扬 《董其昌计划-45》 360cmX29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16-2022
尚扬的《董其昌计划 - 45》创作于 2016 - 2022 年,这幅布面综合材料作品以抽象化的山水符号解构传统,通过拼贴、覆盖与撕裂的肌理,营造出混沌而断裂的视觉体验。作品融合东方写意与西方抽象语言,灰黯色调中透出历史沧桑感,深刻折射出全球化语境下文化身份的焦虑与传承困境。
张祖英 《铁匠阿米尔》128cmx102cm 2006年 布面油画
张祖英的《铁匠阿米尔》创作于 2006 年,这幅布面油画以维吾尔族工匠为原型,刻画深入,形象饱满。张祖英以写实手法,造型严谨,笔触凝练,色调温厚而具力量感,其艺术面貌体现东方审美与欧洲油画传统的融合。他捕捉铁匠劳作间歇的瞬间,挖掘平凡人身上的尊严与力量,呼应了他对“民族文化多样性”的艺术表达。
罗中立 《故乡组画-接力》 200cmx180cm 布面油画 2000至今年
罗中立的《故乡组画 - 接力》创作于 2000 至今年,这幅布面油画展现了艺术家从写实主义向表现主义的转变。作品通过鲜丽的色彩、夸张的造型、粗犷的笔触以及中国书法的用笔方式,抒发了艺术家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农民群体的深切关怀。
闫平 初春的四月 160x200cm 2023年
闫平的《初春的四月》创作于 2023 年,这幅布面油画大胆运用明亮而丰富的色彩,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构图灵活而富有变化,打破了传统的透视法则。通过多层次的构图和空间的自由处理,创造出一种梦幻般的视觉效果,体现了闫平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学习与借鉴的同时,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何红舟 《桥上的风景》235cmx195cm 2014年
何红舟的《桥上的风景》创作于 2014 年,这幅布面油画以肖像形式展现了 20 世纪著名美术教育家林风眠、吴大羽、林文铮的欧洲留学生涯。画面中,三位人物站在巴黎亚历山大三世桥上,背景是埃菲尔铁塔,他们着装潇洒、风度翩翩,表情从容,体现了那一代人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特殊历史身份和意义。作品以沉稳的色调与凝练的笔触,构筑出静谧而深厚的历史意象,融合传统的水墨意境与油画质感,展现出强烈的人文情怀与时代记忆。
研讨会现场
当天下午,“中国油画学会三十年学术研讨会” 在上海美术馆举行。研讨会聚焦中国油画三十年发展的学术脉络,分“人民的信仰和人民的形象”“山水草木的境域和精神之像” 两个主题专场,参展画家及国内知名艺术理论家围绕上述议题,就中国油画三十年的学术演进与文化思想特征、中国油画学会三十年在当代美术发展中的学术方位与价值,当代中国油画的语言、精神与品格及“数智时代”中国油画创作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研讨会由中国美协理论与策展委员会主任尚辉、华东师大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中心主任郑工、中国国家画院油画艺委会副秘书长宛少军及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万木春、封治国共同主持。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1 月4日。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