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5-09-22 20:55
2025年9月21日下午,“美育:作为起点和枢纽”研讨会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作为“Alt+Tab混合变位——宿志鹏作品展”系列学术活动第四场,本次活动汇聚了首都多所综合类高校艺术专业的教授学者,共同围绕艺术教育、美育价值以及当代雕塑创作展开交流。研讨会由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书记杨杰老师主持。
嘉宾合影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覃川首先发言,他强调,美育不仅是高等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艺术创作与社会发展的桥梁。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艺术和人文学科更显珍贵,体现出人类不可替代的感知力与创造力。覃川书记对宿志鹏近年来在教学、科研与创作上的贡献给予肯定,并鼓励他在坚持探索的同时,形成更具鲜明影响力的个人风格。
展览现场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淳在发言中指出,宿志鹏不仅具备扎实的雕塑功底,更展现出强大的执行力和行动力,能够迅速将思想落实为作品。他特别提到,宿志鹏的创作保持着艺术家对社会的敏锐度,敢于直面当下的社会议题,体现出当代艺术家的责任感与活力。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邹锋则从美育的角度谈到,宿志鹏的创作贯穿了从具象到抽象、从宏大叙事到个人表达的转变过程,折射出青年艺术家对时代变革的回应。他强调,美育是一种浸润式的教育,不仅存在于课堂中,也体现在艺术家的创作与社会交流之中。
展览现场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甄巍表示,宿志鹏的个展呈现出鲜明的问题意识与独特的空间思考。他指出,作品在空间、材料与观众之间建立了互动关系,展现了艺术家的敏锐感受力。在他看来,这些作品不仅提出了艺术问题,也引发了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层次思考,并在美育层面展现出亲和力与公众参与性。
北京化工大学艺术与设计系主任周小儒认为,宿志鹏是一位基础功底扎实、极具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他强调,“被子”系列作品和《远方》等作品通过写实与抽象、虚与实的结合,表现出故乡情感、哲学思考与文明关切,展现了独特的艺术语言,期待艺术家将创作带入更广阔的公共空间与教育领域。
嘉宾合影
研讨过程中,专家们一致认为,宿志鹏的创作实践不仅体现了雕塑的深厚功底,也展现出青年艺术家在社会议题和时代背景下的独立思考。与会学者还围绕美育如何在新时代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展开了热烈讨论。
作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青年教师与雕塑家,宿志鹏近年来在主题性创作、公共艺术与独立创作等方面不断探索,展览“Alt+Tab混合变位”集中呈现了他多阶段、多媒介的艺术实践。
本次展览虽然是宿志鹏的个人作品展,但是组织的相关学术活动,分别围绕八个关键词展开,本场的美育的话题设置相对开放,便于各位专家参与讨论,希望可以更好的产生公共学术话题讨论,为学术生态圈层做一些建设性工作。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为段少锋博士,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0月8日。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