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9月21日上午,“东方意蕴·时代精神——中国写意油画大展”在长沙李自健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与李自健美术馆联合主办,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担任学术顾问,著名画家李自健担任策展人,著名理论家油画家余丁担任学术主持,共展出全国老、中、青三代逾百位名家的229幅精品力作,系统呈现了中国写意油画学派近年来的探索轨迹与创作成就。
自二十世纪初徐悲鸿、林凤眠等先驱伊始,中国油画家始终致力于将写意观念与文化自觉融入油画实践,推动这一外来画种走向本土化、民族化。百余年来,几代艺术家在吸收欧洲技法与当代理念的同时,不断回归中国文化根脉,积极探索具有中国审美特质的油画语言,构建起强劲深远的写意油画文脉。2016年,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在北京成立。十年来,历经不懈努力,研究院引领优秀艺术家们积极投入,潜心创作。画家们以饱满的热情,走向祖国大地山川湖海,中华大地处处留下了油画家们挥洒的激情与汗水。活跃的学术研讨、频繁的展览交流让“中国写意油画”这一新的艺术概念越来越被人们熟知和欢迎。
李自健美术馆深深感动于大量油画艺术家们对事业与理想的执着付出与精神,决定举全馆之力与研究院一道成就这场“中国写意油画艺术大展”。展览倡议得到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的高度支持与关注,他在百忙之中组织召开工作筹备工作会,并为展览题写展名,担任学术顾问。
此次参展艺术家包含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在内的一百多位代表性的老、中、青三代油画家,经评审选出104位画家的229件油画作品。作品尺寸不限,许多超大尺幅的油画佳作得以陈展面世,最大尺幅为12米的油画作品在心灵空间展出;参展艺术家年龄不限,从年届90的资深艺术家到“90后”新锐艺术家,阵容可喜。同时,美术馆从馆藏作品中,遴选出68幅“写意油画”作品,特别陈列展出。
学术支持余丁在《写意精神与时代气象——中国写意油画的历史脉络与当代实践》一文中表示,油画自明代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漫长的本土化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油画传统。在东西方艺术语言的碰撞与融合中,“写意”这一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逐渐与西方油画技术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既具民族特色又富有当代气息的艺术表现形式。本次大展突出三个维度——“时代之风”、“语言之辩”和“精神之本”,旨在探讨中国写意油画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价值与意义。
余丁在文中还特别指出,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写意油画发展进入了有组织、有规划的新阶段。近十年来,写意油画创作覆盖全国20多个省份的数百个地区,作品数量达数万件,堪称20世纪以来中国艺术最大规模的创作活动。
本次展览充分展现了中国写意油画在现阶段所达到的艺术高度与学术深度。展览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多元,尤其在写生与创作相融合的作品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图式创新与精神表现力,充分彰显出中国油画在形式语言与精神内涵方面的双重成熟。
李自健美术馆终身馆长、策展人李自健表示,此次展览生动地表明中国油画的文脉在强劲传承。锐意进取的中国油画家们,不照搬西方,而是走向祖国山河,深入人民生活,从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根脉之中汲取营养,将个人的艺术激情与对家国、对时代的深厚情感融为一体。因此,展出的每一幅作品,不仅是技法的展现,更是精神的写照,充满了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关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中国油画正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鲜明的美学品格走向世界。
开幕式当天下午,“东方意蕴·时代精神——中国写意油画大展学术研讨会”在李自健美术馆一楼C区展厅公共空间举行,由余丁担任学术主持,来自全国的近50位艺术家、理论家参与研讨。会议分三个板块展开:首先,余丁、吴扬波、王辉依次作主旨发言。随后,杨参军、王建国、赵培智、王琨、梁宇、段江华等六位嘉宾在圆桌会议中就相关议题深入对话;最后,进入自由发言环节,多位与会者即兴分享观点。
范迪安在陈词中总结了三点:第一,写意油画弘扬写意精神,是当代中国油画家集体的文化自觉。一方面,它源于20世纪以来几代油画家的文化追求与探索。前人的思考与实践为我们奠定了坚实基础,使我们能够更加集中地谋求艺术表达的中国方式;另一方面,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别是新时代文化变革的背景下,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引发了大家对“中国油画何去何从”的深入思考,希望找到让中国油画不断再生、持续发展的路径。
第二,今天的展览和研讨再次证明,在油画语言的方法论上回归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写意精神来推动构建文化的中国形态是一条宽广的道路。中国古代文艺发展成熟较早,在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自我与自身等诸多方面,都有丰富的阐述和实践经验。尤其是“意”的概念,如“意在笔先”“得意忘形”等。写意油画的共同取向就是不断回到中国文化的源头,让源头活水沁润心灵,在自己的思想情感中增加文化基因和精神的养分。然而,实践这一理念并非易事。在外部文化形式急剧变化的当下,如图像时代的到来、AI技术的广泛应用等带来诸多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坚守初心,持续探索与实践。
第三,在话语层面,写意油画具有与西方交流的文化动能,这一点值得我们高度重视。油画起源于西方,当然要回应西方艺术的起源、经典以及其在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动向。在当今时代,我们应继续秉持开放包容看待关注西方乃至国际上的各种绘画和艺术形态。当西方艺术在现代转型中更加注重主体性时,我们应更好地弘扬中国写意传统,强调主体自由的理想。
范迪安表示,通过讨论进一步深化了对写意油画所面临诸多理论课题和实践方式的探索,并对今后写意油画的发展做出了指示:“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让写意油画成为一个新的文化主体,并使其不断发展壮大,关键在于把握两个重要的概念:意义和意识。‘意义’是指我们所做事情的社会性、公共性和文化性;而‘意识’则是指个人的有感而发、由衷而为。在写意油画这一广阔领域中共同把握好这两层意涵,在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内,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中国油画必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展览将持续至11月30日,在李自健美术馆C区C1—C4、B区和“心灵空间”多功能厅等展厅展出。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