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早听闻唐方一先生,自从第12届《全国新人新作展》四件作品入选后,在短短一年时间内,连续数次入选中国文联、美协主办的全国性大展,特别是作品入选97年的《中国画坛百杰展》,荣获中国文联美协授予的中国画坛百杰称号,是一位颇具实力的国画家。然而那以后他应邀出国,近20年来极少参与国内的美术活动。去年,有幸出席了他首次在上海油雕院美术馆举办的唐方一书画展开幕式,有三点是笔者没想到的:
一,唐先生出国已近20年,国内活动少,又非善交际言辞的人,上海朋友也不多。但从出席开幕式的贵宾来看,有海派领军人物著名画家陈家泠、上海中国画院著名画家车鹏飞、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潭建军、上海闻道画院院长许根荣以及陆巖少艺术院院长陆亨、还有来自杭州的中国美院前副院长高发根及著名书法家韩天雍夫妇、著名雕塑家渠晨明夫妇,更有来自唐方一家乡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总负责人张艺兵等等。唐先生画展得到这么多顶级人士的重视与祝贺,又有相当多的爱好者前来参观捧场,不仅是笔者没想到的,连该美术馆工作人员也赞叹说,建馆以来,没见过办个展有这么多的花篮和来宾呢。通过这一点,显现唐先生以诚待人,其人品画品得到大家的认可。我想起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说: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这不是印证了中国画理论的说法,人品高画品才高吗?
二,这次书画展作品品位,质量好评的高度也超出预期。原认为该美术馆以展出油画雕塑作品为中心设计建成,没想到展示唐先生的中国书画作品竟然也很适度吻合,足见其作品的笔墨内蕴力量感、艺术感染力堪与油雕作品媲美。评者甚至认为不亚于某些油雕作品的分量。确实,唐先生的作品得到临场来宾激赏,认为具有时代气息和独特个人风格,也深具中国文人画的气质。还有,作品题材内容丰富亦令人惊叹。
三,没想到开幕的形式也不寻常,让人耳目一新的是唐先生当场笔墨挥洒,与其令嫒唐瑾(上海音乐学院钢琴教授)钢琴合作。展现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与当代、父与女两代人的一场琴书艺术对话,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和认可。
展览会后,笔者对唐先生做了采访,进一步了解唐先生其人其画,得不少教益,一部分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问:唐先生早在90年代初,已是桂林八桂画院副院长,而且在那个年代,是为数极少受邀赴日本举办个展的画家,已是有作为的艺术家了,还特地不远千里到杭州来,拜陆俨少先生为师,当时的想法是什么?
唐:本人生于中医世家,先父国学底厚,诗书画皆擅,庭训洗染。我自幼显丹青之长,后经学习,以致成为画院画师。一时虽有所小成,但深知自己年轻,识见尚浅,学问不可不随生命之渐增而渐进。欲求成大器,必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更望名师指路。陆俨少先生是我入道以来仰慕私淑的大师,能直接受教这是我的大幸。
问:请唐先生谈谈,在中国美院陆俨少大师身边的学习和收获?
唐:我遵陆俨少先生提议,一边进入美院学习系统的中国画课程,并专致于临摹历代名作,以透彻了解前人笔墨技巧。一边在陆先生身旁听他谈艺看他作画,或参与雅集。数年时间的学习,使我巩固加深了对中国绘画艺术的理解,开拓了眼界。名师的指导,专业环境的学习,这段人生经历,对自己以后的艺术道路至关重要。因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文艺理论,强势影响中国画坛,所谓强调用不择手段创造视觉感官的冲击性,当时颇为时髦。然而,这段时间的学习,却坚定了我的体用认识:中国画必须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之上。分清了表层视觉效果的浅薄和深层笔墨表现的重要,使我没有偏离方向。
问:国内当代社会的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繁荣的同时,物欲横流,造成的浮躁炒作之风亦行其道。而唐先生近20年来,极少参与国内活动,特立独行,是与有意把心沉下来,避开世尘做学问的想法有关吧?
唐:有意无意间,也是命运使之然吧。二三十年前,有了出国的机会和条件,首先是国外成熟的艺术品市场,不用担心经济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那时国内的画展少,西方美术史上名作展更是凤毛麟角,中国古代名作很多也流失国外,希望直接拜读、零距离领会。到国外,恰好解了这种饥渴。本人不善交际与接人待物,更拙于画以外的经营,避开迎来送往,正合自己的性格。虽有寂寞,但安静的生活状态,多一点时间看书作画,登山涉水,感受自然,对磨练自己的人格学问也很有好处。古今中外风格非凡的画家,无一例外都有非凡经历。避免随波逐流、走自己的路,我觉得是从艺者该有的基本人生意识。
问:唐先生你对艺术风格创新及锤炼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有何体会?
唐:追求风格,是以画为寄,终其一生的事。简单的说,风格是独特的个人个性的,但又是共性的,即在自由发挥的框架内有高标准高品位的规范。欲达到这样的标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欲创新,主要做两方面的事,一是尽力要往独树一帜,与众不同的方向进取。画是文化思想情感的结合物,作画者必须有独到的经历,方能从潜意识本能地将自己个人独有的东西,迹化于作品中。但这还不够,欲要成为有力度有新意的风格,还要尽其所能深入研习传统的经典名作与理论。所谓,规矩尽而变化生,正如植物新芽,必靠根本而活而长。只有个性和共性的辩证统一,才是达到风格创新的目的。
中国画的艺术语言就是笔墨表现。作为基础,首先是要对狭义的笔墨—笔墨纸等工具的自然属性,掌握、锤炼得炉火纯青到自由无碍运用的程度。在此基础上,组织完成作品的所有技巧、技法、思考想法,实施于作品的过程,都是笔墨语言的高级阶段。所以说,笔墨就是中国画的代名词。归根到底笔墨的形成,包含了外在内在两种因素:即对传统经典艺术的继承、对古今中外文化艺术的吸取;以及作者与生俱来的天性才能性格。两方面孰轻孰重的比例,决定于作者如何修炼和参化内外因素。不少年轻人自以为有才华而轻视传统,结果往往因无知而夭折;又有拘泥于传统,至穷年皓首不能自拔的人,这是能力所限。只有将两种因素贯通融合,笔精墨妙,化为己出,决不牵强做作,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才是高手。
问:唐先生被赞为多面高手,作品题材面宽,表现富于个性,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很不容易,能谈谈经验与体会吗?
唐:每个作者的才能性格禀赋各不相同。我童年起,对现实生活中的万事万物,好奇之余有着较强的表现欲,至今不衰。所以,在绘画方面,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在书法方面真草隶篆,都有涉及。书画作为艺术文化精神产品,欲臻上乘,必须加强文化修养,当然须注重与书画相关门类的研习。我曾向陆俨少先生请教过,涉及题材内容多,会不会贪多而嚼不烂?先生说:“题材内容不在画什么,而在你如何表现、怎样画。历来真正的大师,什么都能画且画得好,就是因为笔墨功夫艺术思考文化修养都好……”陆先生自己,除了山水为当代高峰外,既画人物也画花鸟,特别书法及梅花最具独特风格,为当代一绝,堪称典范。石涛题画说:随意点缀,何物不成清赏。我想,有能力的画家皆懂变通之道吧。
问:唐先生说:“想要画好画,功夫在画外……”确实,中国画是中国文化造就的产物,早在南宋邓椿就在著作中宣扬:画者,文之极也的高尚境界。这表明一个中国画家在文化上,要有全面深厚的修养。对此,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分。除了书画,你在篆刻诗词等方面一直没有放松过,结合你的实践可以淡淡文化修养的意义和体会吗?
唐:中国画很早就摆脱了浅层次的实用性和还原自然物形的羁绊。完成了绘画艺术可以透过画面直指人心,慰籍心灵的本质性演变,具有与中华民族文化共存的生命力。中国画,重意、重精神,是其一大特征。这种特征具有的容量,经过发展而形成为多种文化元素和表现形式,是一种诗性情怀,作为中国画家充实这方面的修养,我觉得是不可或缺的。我对篆刻等方面的学习,是出于绘画的需要。印已成为中国画的一部分,是对构图的补充和丰富。中国艺术最基本的源泉是书法,傅抱石曾说:“对于书法若没有相当的认识和理解,那么和中国的一切艺术可说是绝了因缘……”篆刻于方寸之间,要求在章法布局上调和均衡,刀法表现用字结体,猛利工细以及计白当黑,虚实疏密等审美性,与中国画一致。正如黄宾虹先生所说:“画法在书法理论中……”一样,他很赞赏清代画印俱佳的高手,也印证画印相得益彰。对诗词的学习,也自然与画相关联,这是常识,也不用赘述了。从创作角度来说,我认为诗话著作值得一读,对于作画是搔得着痒处的学问参考。
同行浅见——关于画家唐方一的话题
著名画家张复兴
(摘录自1996.6《美术界》)
方一是个多面手,在其他艺术们类中均有涉猎,兴趣比较广泛。作为一个中国画画家,他搞过西画,有相当的素描、色彩基础,就中国画的范围而言,人物、山水、花鸟、走兽、虫鱼,样样来得,而且并不像很多人那样,主攻一门,其它纯属客串,偶尔玩一玩。他在这些门类里都下过功夫,都有过象样的作品,这样的全面出击当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更需要足够的才智和勇气。……
掌握纯熟准确的技巧,加强笔墨的表现力,为此他首先向传统索取,向前人借鉴。对历代各家各派心慕手追,有选择的研究几位大师,力求理解、领悟。花鸟画他学青藤,八大、虚谷,追其古质雅淡,简练奇峻,苍劲松秀。画山水他研究过石涛、渐江,慕其纵横姿肆,格局精致,清逸刚淳。前些年去浙美进修又得陆俨少先生教授,更注意笔墨铸炼,追求形神相合,画人物、走兽、虫鱼、蔬果更多的从生活出发,吸收西画中写实主义的精确,融汇近人手法,工写兼顾,画的无不意趣充盈,生机盎然。
唐方一之所以把画路拓的这么宽,绝不仅仅是一种兴趣或勇气,他一起手就把着眼点放在这么长远的目标上,这本身就是一种抱负、一种志向。
来自远方的艺术使者
齐白石研究专家李季琨
摘自2006年1月7日《湘潭日报》
所有展品全靠扎实的用笔和变化丰富的墨色打动和征服观众,显示了艺术家的功力和自信。唐先生为我国当代山水画大师陆俨少先生高足,书画展题即由陆先生生前书写。展品中有少数几件奇峰幽壑,风云奔涌,疾流飞泻,俨然“陆氏云水”遗风,观者据此足以窥见陆俨少风范;而绝大多数作品则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个人风格。
唐先生为人温良敦厚,谈吐儒雅谦和。虽受桂林神奇秀美山水的孕育,而他的绘画作品却气势雄浑,笔墨恣肆。大幅山水以高远构图为主。长披麻皴表现山势巍峨,兼以乱柴、卷云、牛毛、解索诸皴,而又融为一体,了无痕迹。有的则以披麻、荷叶为主,山势走向纵、斜、横兼具,只见群峰嵯峨,重峦叠嶂。用笔多中锋,线条劲挺刚健,树木远山近石,皴、钩、晕、染兼用,浓淡干湿,富有变化。杂树花草屋宇亭台小桥流瀑点缀其中,于不显眼处偶尔施以淡彩,或浅绛,或淡赭,或桃红,刚劲之中复见婀娜。平远构图的横幅山水则用笔简古,虚实相生,富有空间感。如果说大幅山水为唐先生的经意之作,读后都能给人以视觉冲击感,那么,他的山水小品则似多率意所为,水晕墨章之间颇具淋漓之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愉悦。尺幅之内能任意挥洒,足见艺术家驾驭笔墨的功力。唐先生这次展示的作品,对于他的书画艺术来说,不过冰山一角,然窥其一斑庶几可见其艺术全貌。唐先生说:这次来潭,为能与湘潭同行切磋交流,增进友谊感到荣幸,尤以能在齐白石大师故乡的纪念馆展出作品为荣。陆俨少先生在谈画家的艺术修养时,曾强调:“十分功夫中,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唐先生是乃师这一主张的忠实执行者,他不但画好,书法亦佳。展品中无论是篆书横幅《千字文》、行书横幅临《王铎书巨然山水题跋》,还是草书立轴《杜甫独步寻花》,都蕴涵着他在传统书法方面的功力与素养。而从书写与所题画款的内容以及与唐先生交谈来感知,均显示了他在传统方面的学识与修养。
根植传统 貌呈当代——小记陆俨少高足唐方一
著名文笔家吴道富
唐方一,生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习画早,成名亦早,上世纪八十年代即任广西八桂画院副院长。因敬慕陆俨少先生,1987年唐方一专赴浙江美院拜师进修,数年随陆师左右,躬听教诲,体悟大师治学修持之法,画艺大进,深得陆师鼓励和肯定。当得悉国外邀请唐方一去办画展时,俨少先生欣然展纸挥翰,题写《唐方一书画展》六个遒劲大字,并郑重地说:“中国的书画艺术应该走向世界……东西方美术有相通之处,作品要交流,要听到人家的评论,才会有所提高。”恩师教诲令唐铭记终生,成为他日后走向海外艰辛“取经”、努力弘扬中华文化的动力,成为他孜孜不倦追求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个性风格的奋斗目标。
虽然曾周游多国且旅居日本多年,但唐方一的画,传统的根未移,而在综合性地感受世界基础上,经过长期地学习和积累,其表现的艺术语言更其丰富、更饱含中西学养。观其画,笔墨重文化传承,造型显洒脱自由,布局呈灵动新奇,看似随心所欲,实乃经意之极。俨少先生是山水大家,弟子当然也擅山水。吮吸桂林秀山灵水成长的唐方一,对家乡情有独钟,然而如何绘出不同一般的面目,是个难题亦是个新课题。唐方一思忖:山水画容量最大,表现力无限,但笔墨当随时代,风格也须反映时代,要在“变”字上下功夫,上下求索不停步。多年的探索成就了方一先生不同凡响的桂林山水:笔墨恣肆,磅礴大气,有西画写实之长,具国画重意之笔,虚实相生,意趣充盈。唐先生的女公子唐瑾是钢琴家(任教于上音附中),艺术相通,女儿的琴声也触动着画家的灵感,故而唐的画作,无论山水、花卉、动物、人像,无不画中有曲,感人的画面上都能聆听出和美的音乐来。
唐方一是中国美协会员,被中国文联授予“97’中国画坛百杰”称号,作品列入《百杰画家》专辑出版,《人民日报》、日本NHK、《读卖新闻》、奥地利电视台等海外众多媒体予以报道介绍。方一先生曾在国内外多次举办画展,牵动了当代大众的审美情怀,作品屡为专业文化机构和藏家收藏。
2015年5月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唐方一书画展”开幕式来宾致辞
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馆长
刘曼雯致辞:
各位贵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上海油画雕塑院是一个学术机构,油画雕塑院美术馆更多的是致力于油画和雕塑方面的研究。但是作为美术馆,我们也面向其他专业。所以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唐方一先生的书画作品展,也是为数不多的中国书画展览。下面有更多的学术机构的嘉宾会从学术方面进行讲话。在这里我祝唐方一先生书画展成功,谢谢各位的到来。
著名画家,陆俨少艺术院院长陆亨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先生们、女生们,下午好!
今天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唐方一先生的画展。我们相识已有三十多年了,他为人低调,善良厚道。使我深为感动的是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有着一种坚韧不拔的信心和力量。我们常说艺术是有地域性的,他出生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得天独厚的旎丽风光和山山水水,赋予了他在绘画领域里的天赋和灵感。他是一位很全面的画家,山水、人物、花卉,无所不能,用笔用墨松灵隽秀,格调高雅,往往给人一种清灵的感觉……
最后祝唐方一先生的画展取得圆满成功!
著名书法家,前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法根致辞:
很高兴,我是第二次参加唐方一先生的展览,第一次差不多是在五年前,唐方一先生和中国美术学院的书法教授、研究生导师韩天雍教授在马鞍山市举行了一个展览。在那个展览上,虽然时间不长,我细细拜读了唐方一先生的画作,通过他的绘画作品,我认识了唐方一先生。唐方一先生的画让我非常仰慕,就像他的人一样,非常的宽厚,非常的踏实,要点非常的自然,至此唐方一先生成为了我记忆中不可缺少的一位艺术家。
今天来到这里,想起以前看到他的作品,跟现在大有不同。不仅仅有绘画作品,更有精湛的书法艺术,今天看到的绘画和书法作品也和过去有很大的区别。他的绘画与他个人的经历有关,但又不尽是这样。我了解他,唐方一先生的身份是旅日画家,其实他是在美丽的桂林山水蕴育中长大的,美丽的桂林山水对他的影响很大。广西有一个漓江画派,我跟广西艺术学院的院长黄格胜先生是好朋友,他经常给我介绍漓江画派的一些特点。可是唐方一先生的画作是和他们不一样的,这不是唐方一先生不认可桂林的漓江画派绘画艺术,这是唐方一先生在寻找自己的艺术空间和艺术个性。尤其是他有机会来到了中国美术学院,来到著名的山水画家陆俨少先生的身边。在这段时间里,唐方一先生对绘画,更是对山水画,包括对山水自然的观察和描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概括的讲,他的这种山水画法,既不同于传统的民间的山水画,又不同于也不全是江南的山水画法,他有他独到的观察和思考。所以我觉得他的画非常值得我们去拜读,就像他的人一样,那么憨厚,那么踏实,那么自然。所以我觉得他的画中有他的思考……
今天唐方一先生的画展在这里举办,我想他不是在这里显示什么,而更是一种和大家的汇报和交流。我跟大家一样,受到很多启发,我也会跟唐方一先生有更多的交流,希望唐方一先生的绘画以及他的绘画艺术跟今天到来的这么多大师有更多的交流,绘画方面有更大的提高和发展。
祝贺唐方一先生艺术之树常青,祝贺展览成功。谢谢大家。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党委书记张艺兵发言:
各位嘉宾,各位艺术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
我来自唐方一先生的家乡——美丽的桂林,首先让我代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对唐方一书画展的顺利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
我和唐方一先生相识多年,当时我在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工作,唐方一先生旅居日本,因为仰慕唐方一先生的艺术成就,我们远赴日本,聘请他为广西师范大学的名誉教授。从那时开始,我就和唐方一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么多年来,虽然我们聚少离多,或者说是见面的机会很少,但是和唐方一先生的联系一直是密切不断的,常会有书信的来往,有机会就和他的家人——刘美玲女士以及他的女儿唐瑾相聚。所以这些年来,一直关注着唐先生的艺术进展,今天看到这么一个书画历程的展览非常的让人高兴。这几年来,唐先生这种致力于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传统文化传播的精神我们是非常钦佩的,而唐先生的这种精神也传递给他的女儿唐瑾。我们知道他的女儿唐瑾,虽然跟他父亲从事的艺术形式是不同的,但是她继承发扬了他父亲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精神,唐家父女对于人类智慧文明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推进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最后祝唐方一书画展取得圆满的成功,祝在场的各位朋友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