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5-09-05 17:16
近日,由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陈钢创作的组雕《功勋》正式结题。此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成为致敬历史、展望未来的重要文化载体。
组雕《功勋》
在福建省文艺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下,自2024年立项以来,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陈钢教授基于大量史料与影像,反复打磨9位功勋人物的形象。他特别注重捕捉每个人的职业特征与个性神态:抗战老兵坚毅的眼神、科学家凝思的目光、军人挺拔的身姿、劳动者布满老茧的双手……这些细节不仅追求形似,更是对人物精神的深度提炼。值得一提的是,组雕中特别呈现了福建籍功勋者钟南山院士的形象。
雕塑的群组布局并非随意排列,而是通过人物间的呼应关系,隐喻“各行各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深意。在细节处理上,刻意淡化华丽装饰,以质朴的材质凸显功勋者脚踏实地的品格。
陈钢创作过程中
当《功勋》矗立于公共空间,便成为一座永恒的精神灯塔。对儿童而言,它是了解历史、感受精神的生动教材;对青年而言,它是认识历史、思考人生价值的参照坐标;对社会而言,它是弘扬爱国主义的文化地标;对时代而言,它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
谈起创作缘由,陈钢表示,在抗战胜利80周年这个特殊时刻,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那些为国家奉献毕生的功勋人物,是民族精神最具体的体现。他们中有抗战老战士,有科学家、军人、劳动者……虽然来自不同领域,却共同以平凡之躯成就非凡伟业。近一年的创作过程中,陈钢深深被功勋事迹震撼。特别是在收集抗战老战士资料时,他们舍生忘死的事迹让他深刻认识到,艺术创作的生命力永远源于对历史的敬畏、对人民的热爱。
一位观展老战士后代所言:“这些雕像让我理解了父辈的选择。”这正是艺术最珍贵的价值——跨越时空引发共鸣,让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们在作品中找到精神的契合。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