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5-10-03 21:23
● 齐白石艺术学术研讨会【第三场】●
第三场研讨会视频
主持人:吕晓
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评议人:吴雪杉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
论孟觐乙对齐白石花鸟画风的影响
吴倩
暨南大学讲师
孟觐乙是活跃于乾嘉年间的一位布衣画家,齐白石曾将其与八大山人、石涛、金农、李鱓并论,列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清代书画家之一。吴倩以齐白石借鉴孟觐乙创作的《秋声图》《芙蓉游鸭》系列作品为中心,阐述孟觐乙对齐白石花鸟画的影响、二人艺术的共性,以及齐白石从师古走向创新过程中运用的手法。孟觐乙的艺术价值在20世纪得到重新确认和齐白石艺术的被推崇,体现了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传统自然经济模式下日常安定生活的怀念。
●
从冷逸到天趣——论齐白石对八大山人山水画的承与变
仲思润
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助理研究员
八大山人笔下流露出的文人意蕴引领着齐白石的创作逐渐摆脱刻板匠气,转向逸笔写生。然而时局发展、个人际遇、性格特征等多重因素又牵引着他们逐渐走向不同的艺术道路。在山水画上,齐白石承继了八大山人意在笔先、舍形得神的审美取向与不拘成法、借古开今的笔墨精神后,图变求新,转向自然实境。将八大山人审美图式中的怪诞迷乱变为平淡天真,继而突破了由文人士大夫笔下的文化符号构筑的传统艺术圈层,进一步增强了视觉体验在图像叙事中的艺术效果,于平淡中得见奇崛,营造出雅俗共赏、富有天然真趣的意境。
●
工夫深处——齐白石早年山水画承习探微
张瑞娜
西安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齐白石早年以民间木雕为业,所雕内容大多以人物、花鸟形象为主体,山水常仅用作建构空间的布景元素。相比于花鸟画和人物画,他最晚开始学习独立成幅的山水画,但在齐氏绘画艺术中,他的山水画却最具独创性。张瑞娜以齐白石早期木雕作品(传)和手绘还原画稿为研究材料,结合现存少量齐白石早年山水画画稿及作品,运用实践分析法和图像分析法,将齐白石的山水画学习上溯至其木雕时期,试图还原齐白石早期山水画的学习方法和过程,并从作品的形成机制和创作逻辑来探索齐白石早期山水画承习的细微之处。
●
传统的发明:齐白石“仿八大”搔背图研究
冯葳
北京画院美术馆馆员
齐白石在多幅《搔背图》上题写“仿八大”,与八大山人无人物画传世的艺术史共识构成一组显著矛盾。冯葳结合齐白石相关画作、题跋与文献,其“仿八大”人物画行为并非偶然误读,而是一种有目的的策略性选择。齐白石通过八大山人传统的创造性诠释与再造,将“搔背图”题材从宗教性转化为世俗性表达,并在此过程中为个人创新的画风确立了合法性,最终实现了文化身份与艺术权威的自我建构,亦折射出艺术史传承中存在于非正统叙事层面的创造性动力。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